讓人震驚!車市最荒誕的一幕,出現了!

2023-07-10     功夫財經

原標題:讓人震驚!車市最荒誕的一幕,出現了!

作者:老古,知名財經專欄作者

7月6日,中國汽車行業發生一件大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攜16家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

在這份承諾書中,第一條的內容,讓人震驚!

「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赤裸裸地寫在了上面,而這一條即是經濟學中認定的「價格聯盟」,也是臭名昭著的「卡特爾」。

什麼叫卡特爾?

卡特爾就是由不同的生產企業合作組建,謀求控制某一類型的產品價格獲得高於正常市場利潤的一種組織。

這樣的組織,註定要青史留名。

不僅僅因為其邪惡,更因為其愚蠢。

1 卡特爾:愚蠢的組織

構建卡特爾組織的人,有一種天真的妄想,他們希望能夠在市場中永享太平,永遠不用面對競爭,像古代貴族社會的繼承權一樣,可以永遠地享受高利潤。

這就是這樣的一種組織成立的初衷。

發起這樣的組織,正是因為有企業認為,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面臨著窘境,可能剛剛才把企業規模做起來,到了豐收的時刻,但是同行的競爭迫使自己失去了穩定的利潤。

那要怎麼樣避免這一現象呢?把同行找來,咱們搞一個價格聯盟吧,這樣我們就不用相互競爭了,我們就能和平地分配市場帶來的利潤了。

他們是這麼說服競爭對手們的:如果你也降價,我也降價,大家都沒有利潤了,這是雙輸,但如果你不降價,我也不降價,雖然市場份額有大有小,至少我們還能賺錢啊。

在加入這個價格聯盟時,大部分企業都認為他們能達到目的。

然而,這種想法太愚蠢,因為不管價格聯盟多麼堅定,甚至是在政府部門、相關協會的組織下進行的,只要不使用權力,依然是不可能維持的。

就以此次價格聯盟來說,他們組織了十六家企業。那麼這些企業會執行價格聯盟的約定嗎?不會!

因為市場競爭對於企業來說是九死一生的,市場競爭的法則決定了最終只有少部分企業能成功,大部分企業將被淘汰。

當企業面臨生死時,是不會顧忌什麼價格聯盟的,只會一腳將價格聯盟踢開。老子都活不下去了,你還不讓我降價?怎麼可能?

在公布協議的第二天,特斯拉就以推廣讓利的方式降價了數千元。

當聯盟內部企業見到這一巨大的商機,你們都不降價,只要我降價,馬上就能搶占市場份額,那麼「秘密降價」就會成為普遍現象。

買一台車,送你十年保養、送你全套汽車音響,甚至買台大的,送你一台小的,我沒有違背價格協議啊,你有辦法嗎?

有人會說,大家簽一個價格協議,誰違反就得出錢,這總能成立了吧?

一樣無法成立,勾結定價,就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目標,試圖達成這一目標的人,都是毫無經濟學常識的。

因為為了維持價格,產量就必須進行約定,如果我生產過多,市場規律決定價格,供給量增加,需求量不變,價格必降。

為了達成價格聯盟還必須達成產量聯盟,否則價格聯盟一天就不存在了。

而產量聯盟,怎麼達成呢?有的企業產能現在過剩,有些產能不夠,各家分配一個產能數據,這就約定死了各家企業的天花板,你只能生產這麼多。

如果一個企業研發了新的生產技術、新的生產方式 ,能夠快速生產,那麼他會接受產能的天花板約定嗎?他必然會衝破這一規則,大量生產,迅速占領市場,不會讓新技術石沉大海。

勾結定價還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參與這一價格聯盟的人永遠是不穩定的。

在市場中,如若有一個行業能夠穩定獲得利潤,帶來的結果就是會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這一市場。

我們假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在只有這16家企業,那下個月呢?明年呢?

明年小米公司的新能源車出來了,這個價格聯盟要不要吸收他加入?勾結定價,需要將競爭者全部納入其中,否則無法持續,這可能嗎?

你要換取一家新的企業加入價格聯盟,必須進行交換,也就是將部分市場份額給到這家新企業。而每一個新加入的企業,他們生產的產品都是不一樣的,你一個QQ車怎麼和寶馬5形成價格聯盟,二者都不是同一種產品,面對的是不同的客戶群,他們之間怎麼形成價格聯盟呢?

不管怎麼談,只有一個結果,必然要減少原有價格聯盟中企業的市場份額,新加入的企業越多,原有價格聯盟的企業的市場份額就在越少。

即使你在國內把所有企業組織起來了,那麼卡特爾價格同盟能存活嗎?也不能,只要國界是開放的,那世界任何一地的企業馬上可以發起價格戰。

這種機制,哪一個企業會接受呢?

解體,是所有勾結定價卡特爾組織的終極宿命,這樣的組織不僅不能達成目的,還只會成為經濟學史上被反覆引用的案例,參與的企業也將青史留名。

2 歷史教訓就在眼前

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一模一樣的鬧劇。

2000年,中國彩電行業就發生過中一次失敗的勾結定價。

90年代中國本土彩電企業迅速發展起來了,前前後後發動了六次大規模的價格戰,不少企業在這樣的價格戰下叫苦不迭,於是他們也組建了價格聯盟,試圖達成勾結定價。

倪潤峰發動首場價格戰,親自充當營業員賣電視

2000年,中國彩電十強,除長虹外,康佳、TCL、海信、創維、廈華、樂華、金星、熊貓、西湖9家彩電老總和3 名信息產業部官員齊聚深圳叫板「中國彩電企業管理協會(長虹為會長單位)」,宣告「中國彩電企業峰會」成立,成立了彩電行業卡特爾,其目的就是為了漲價。

他們的失敗是必然的。

不到一個月,熊貓彩電就背叛了聯盟,他甚至不搞什麼秘密降價,直接大搞降價促銷,聯盟開會想阻止,一點用都沒有。

而另一些企業,則根本不理這一套,你還在維持價格,這可不是天大的商機嗎?這給競爭對手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東芝、索尼、LG,夏普等日韓企業看到這群中國企業集體犯傻,馬上出手,迅速降價搶市場。

最終,這個價格聯盟只能羞愧地退出歷史舞台,除了為人們貢獻一次商場笑料以外,不能帶來任何東西。

各種小規模的價格聯盟舉不勝舉,結果自然都是徒勞。

蘇寧當年在各地攻城掠地時,就碰到過多次本地商家們組建的價格聯盟,試圖對抗蘇寧的價格戰,最後無一成功,全部失敗。

美國的航空企業也曾組建過卡特爾,共同抬高機票價格。中國企業幹不成,老外能幹成嗎?一樣幹不成。

在機票價格提高以後,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並沒有減少,於是航空公司就在價格以外展開了競爭。

你看看他們的廣告,他們宣稱他們重新設計了座椅,哪怕是經濟艙的座椅,乘客的腿也可以伸直了;再看那些飛機餐,有魚子醬、龍蝦;空姐年輕漂亮;除此以外,還有廉價的陸地服務,有豪車來機場接你;入住四級酒店打五折。

所有這些廉價的高端服務,都是為了繞開價格管制而提供的。

管住價格容易,要管住服務的質量就很難,結果機票的聯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後來經濟艙的座位雙腿再也伸不直了,魚子醬和龍蝦也沒有了,哪怕是買一個漢堡包也要額外付錢了,漂亮的空姐變成空叔、空嬸,甚至是空爺了,陸地服務一概取消。

更有意思的一個案例是,1995年,美國成立的維生素C的卡特爾聯盟,但是短時間內就因為中國的企業找到了更低成本的生產方式而立刻瓦解。

十年後,這些美國卡特爾聯盟的失敗者則對中國的數家企業發起了勾結定價的法律訴訟。

這一案例說明一個真相,僅僅在市場中,企業無法結成卡特爾組織影響定價。只有權力介入,企業實現卡特爾同盟價格控制的目的才有可能成立。

過往數十年,中國是西方企業卡特爾聯盟的最大受害者,每一次反傾銷的訴訟後面都站著一個或幾個試圖壟斷市場價格的歐美企業。每一個領域關稅的增加,都對應著競爭對手們控制價格的努力。

我們也可以想像,這種卡特爾價格同盟,要真實實現控制價格的作用,必然要將手伸向全球,雖然他們做不到,但權力可以做到,於是呼籲權力對全球企業進行管制,就成為這種聯盟必然選擇的手段,那這才是更大的災難。

3 價格聯盟的思想是邪惡的

如果卡特爾聯盟只是一個市場上的笑柄,那大家當個笑話就好了。但我們注意到,不管是2000年那一次彩電聯盟,還是這一次汽車行業聯盟,都是政府官員參與,這才是更值得警惕的。

只是企業鬧騰,那無所謂,因為他們成功不了,但政府部門介入,就會真正對市場構成影響。因為政府與企業不同,政府參與市場的手段往往是使用權力干預。

如果企業勾結定價讓政府通過權力來保駕護航,用權力來打擊競爭對手,那麼價格同盟就從愚蠢走向了邪惡。

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使用權力在干預威脅他們本土企業的競爭對手。針對中國企業發起的反傾銷數十年來高達數百次。

如果追溯到源頭,正是因為美國的勞動力搞了價格聯盟,導致美國企業競爭力下降,他們要求政府為他們提供價格保護。

美國勞動力的價格聯盟也是在政府權力介入下才能搞成功的,但這傷害了美國的經濟,讓美國企業大量外流、或競爭力受損,最後也沒有為他們帶來什麼好處。

這種在市場中競爭不過別人,就想辦法搞歪門邪道的手段,是破壞世界市場的最主要的元兇。他忽視了市場經濟中重要的群體,那就是消費者。

消費者才是市場經濟當中的帝王,他們有能力決定任何一個企業的生死,僅僅需要他們用手中的鈔票投票,而消費者的利益就是質量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

任何將消費者視為韭菜的企業,最終都將被踢出局。

其實不是別的企業發動價格戰打死另一家企業,而是消費者選擇更低價格的產品,導致效率更低的企業面臨淘汰。

試圖讓競爭力不足的企業活下去,這是反市場經濟的表現,也是違背消費者利益的行動,如若通過權力最終實施成功,那麼這將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這些大企業的高管可不能天天只看利潤表,還需要了解企業的基本倫理,了解企業存在的目的和意義,你若將消費者視為敵人,將消費者通過價格選擇企業視為災難,那你離死就不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1ba0589fc9c92837eef66e2a259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