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告「理想」,同名貼膜店「躺槍」?網友:一個巴掌拍不響

2023-07-26     SUV大咖

自特斯拉法務部開通微博後,很多車企也開始重視網絡維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極狐汽車等車企法務部微博相繼開通,它們積極以各種方式來捍衛自身 權益。

近日,山東臨沂從事汽車貼膜業務的「臨沂新理想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成為被告,理想汽車以「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為由,起訴索賠共計120餘萬元。

一家上市公司起訴一家地方小汽車貼膜店,索賠金額上百萬,這事很快就成為熱點。該店老闆朱裕昊對媒體表示,他小名就叫「理想」,他的汽車貼膜店名字一直以來都含有「理想」一詞,從2012年剛成立時就叫「理想汽車裝飾」,如今叫「理想汽車貼膜工廠」。

今年六月他收到理想汽車發來的長達690頁的民事起訴狀,要求他停止在店面、短視頻平台上繼續使用與「理想汽車」相同或近似的企業標識,並登報道歉、賠償損失和調查取證費用共計120餘萬元。「我們不是同一賽道,他賣他的車,我貼我的膜,我能給他造成啥損失?」

而理想汽車針對此事向媒體表示:「我司是接到用戶舉報和問詢,發現該店鋪長期以來以『理想汽車』的名義,在線上線下推廣汽車美容套餐。該侵權行為,已經造成消費者誤認這是理想汽車的官方店鋪。」

這樁侵權案的審判結果尚未出來,相信法律會做出公正的裁決。但不管結果如何,網友們對理想汽車為了此事製作了長達690頁的民事起訴狀、並提出超出100萬元的索賠金額等行為還是有想法,認為此舉有「殺雞用牛刀」的意味。

而因為這一樁官司,大咖才發現,車圈的老闆們很喜歡用「理想」來為自家的店命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詞寓意美好、充滿正能量?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出了各地使用「理想」作為店名的美容店、汽修店、二手車交易店等的圖片,接下來這些店會易名嗎?

還有熱心網友提出一個問題,全國很多以「大眾」命名的汽修店、餐飲店數不勝數,不知道大眾會不會受到啟發、轉而起訴它們?

除了理想汽車外,最近各大車企法務部非常積極收集各種有損自家公司形象的網絡證據。7月24日,比亞迪法務部官方微博發布的首條內容稱,新浪微博用戶「龍豬-集車」長期發布大量不實信息,惡意詆毀、貶低侮辱比亞迪,對比亞迪品牌聲譽造成了嚴重損害。

對此,比亞迪稱,公司收集、固定了大量證據,向有關部門反饋了其涉嫌黑公關的線索,並決定正式起訴「龍豬-集車」,要求其刪除相關侵權言論、公開道歉並賠償500萬元人民幣。

蔚來法務部也公開了好幾起類似的維權案例。比如說,蔚來對抖音百萬博主「車事紀」提起訴訟,要求其道歉並賠償損失200萬。

大咖研究後發現,這些案例有幾個共同特點,一是索賠金額往往超百萬,對被告形成較大經濟壓力;二是車企法務部耗費了巨大的時間與精力,收集了眾多證據並發起訴訟;三是車企法務部很樂意公開這些案例的情況,並在短時間內引起了輿論的關注。有些車企,比如蔚來、長城汽車還設立了獎勵機制,鼓勵提供相關線索和侵權證據的爆料人。

看得出,各大車企希望惡意抹黑自家公司的行為得到嚴懲。

不過凡事均有兩方面,這種強有力的維權方式在短時間內可以讓很多人不敢發表對企業不利的言論,但另外一方面,被告侵權的用戶也會通過各種方法為自己辯解,他們在社交平台上公開的各種反駁證據,也對車企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顯然,一些網民不負責任的言論,給車企的口碑乃至銷量帶來負面影響,但水至清則無魚,如果車企在網絡上過於彪悍,讓用戶失去了討論的空間,也會讓品牌處在高處不勝寒的地位,用戶最終也會用腳投票。

在網絡維權時如何把握尺寸,這是所有車企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大咖點評:

網際網路都是有記憶的,希望網民能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也希望各大車企能給大家提供一個自由言論的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19e9c3a113bfb7b6c5809511e160d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