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今年35歲,平常體格兒不錯,不過近段時間他發現自己大便次數從原來的每天一次,變成了每天兩三次,而且大便也變成扁細條樣式的,還帶點血絲。
和好友聊天后,在好友的建議下劉先生到了醫院檢查,結果確診腺癌,好在沒有發生轉移,醫生積極給劉先生進行了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術後劉先生恢復的不錯。
一、越來越多人得腸癌,為何一發現就是晚期?
據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腸癌是我國主要的五大癌症之一,這五大癌症確診時就是晚期的比例可高達52.8%。除此之外,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最新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肺癌患者82萬,腸癌患者56萬,腸癌已經成為了我國第二大癌症,且發病率在以每年5%的速度不斷增長。
據愛康集團發表的《2021版城市人群健康報告》顯示:在國內四個一線城市人群體檢隨訪確診排名中,腸癌位居第7-9位,也就是說腸癌雖然高發,但去體檢的人卻常常查不到,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副主任張凱指出:「便隱血&免疫法便潛血」項目和「肛門直腸指診」項目棄檢率高,是體檢很難篩查出腸癌的兩大主要原因。很多體檢的人當時解不出大便,肛門指檢又覺得尷尬、不適,所以就選擇放棄了。
二、腸癌來臨時,往往會出現4個症狀,別忽視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腸癌來臨主要有下面這四種報警症狀:便血、貧血、腹痛、腹瀉,一旦出現一定要引起重視!
1、便血
隨著腸癌的生長,腫瘤可能會壞死,或者糞便與腫瘤摩擦,就會導致便血。
2、貧血
腫瘤引發便血或者其他慢性出血,就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患者就可能有貧血現象。
3、腹痛
腸癌出現右腹鈍痛、餐後腹痛等症狀,要警惕腸癌作祟,如果腸癌並發腸梗阻,就可能導致陣發性絞痛或腹痛加重現象。
4、腹瀉
腫瘤不斷生長影響了腸道功能,就可能導致患者腹瀉,還有的患者會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症狀。
三、我們可以藉助哪些方法,早點發現大腸癌?
據統計,有85%的腸癌患者一發現就是中晚期,因此腸癌可以說是我國消化道腫瘤的頭號殺手。
浙大二院大腸外科潘婷婷提醒:可通過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腫瘤標誌物及腸鏡檢查等方法來在早期發現大腸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副主任張凱提醒:這八類人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儘早篩查!
1、腸癌及腸息肉患者的一級親屬。
2、男性、高齡、久坐不動、酗酒、吸煙等。
3、慢性膽道疾病或膽囊切除史。
4、本人有腸癌癌前疾病史、腸息肉病史、腹痛、慢性腹瀉、便血、黏液便、慢性便秘等症狀。
5、糖尿病患者。
6、不明原因的貧血、體重異常消瘦者。
7、盆腔放化療史。
8、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不良生活事件史。
四、提前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腸癌並不可怕
南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治醫師田靖博士指出:80%的腸癌是由腺瘤發展而來的,從腺瘤發展到腸癌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而從早期腸癌到晚期腸癌也會經歷很長的時間,如果能在這個時間段內儘早治療那就可以避免最壞的結果。
畢竟早期的腺瘤是可以治癒的,即便是早期腸癌五年生存率也能達到90%以上。田靖博士指出:想要預防腸癌,就要儘早做好篩查和診斷,像腸鏡檢查就是篩查腸癌的金標準,另外普通人在生活中要做好飲食控制,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少吃燒烤、腌制食物等,另外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儘早戒煙限酒,適當參加鍛鍊。
我國腸癌已經發展為第二大癌症,不過體檢檢出的機率卻很低,主要是有些項目的棄檢率比較高。腸癌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貧血、便血等症狀,一旦有這些症狀一定要提高警惕,平常還要做好預防工作。
參考資料:
[1] 《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體檢查大便,真的很重要……》.生命時報.2022-01-26
[2] 《腸癌發生前身體會有這些警報》.武漢市第三醫院.2023-11-09
[3] 《嚇人!超九成腸癌竟源於它!如何預防?少吃這種肉…》.科普中國.2021-03-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