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個!

2023-07-29     微成都

原標題:>1500個!

這幾天的成都

實在是太美啦

彩虹、流雲、朝霞、雪山刷屏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以美好的面貌迎接全球嘉賓

圖據攝影師化迪生

從龍泉山俯瞰夜幕下的東安湖體育公園(7月23日攝)圖據新華社

成都的美

不止這些

最新數據顯示

目前全市天府綠道

建成總里程突破6500公里

全市各類公園數量超過1500個

一個「園中建城、城中有園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美麗成都

正在吸引著全世界

越來越多的關注

1

堅持國際視野

體系支撐持續完善頂層設計

在探索公園城市建設實踐路徑中,構建形成了理論研究、規劃技術、指標評價和政策法規四大體系。

一是形成理論研究體系。組建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聘請權威專家組成顧問委員會,系統開展公園城市內涵、形態、價值轉化等研究,形成《公園城市——城市建設新模式的理論探索》等20餘部研究著作,成功舉辦三屆公園城市論壇,發布《公園城市成都共識》等30餘項成果,公園城市理論框架體系初步形成。

陳沐堯 攝

二是形成規劃技術體系。編制形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技術指引」三級規劃技術體系,出台《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2018-2035)》等專項規劃11部,公園社區人居環境營建、公園(綠道)場景營造和業態融合指引等技術指引33項。

三是形成指標評價體系。聯合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和大學,在市級層面形成公園城市「兩山」發展指數,四川天府新區在實踐基礎上研究形成《公園城市指數》,為量化公園城市建設成效奠定基礎。四是形成法規政策體系。出台《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條例》《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將公園城市建設的思路、目標、舉措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努力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王曉陽 攝

2

堅持園中建城、城園相融

持續夯實生態本底

依託龍門山、龍泉山「兩山」和岷江、沱江「兩水」生態骨架,深入實施「五綠潤城」行動,描繪「綠滿蓉城、水潤天府」圖景,讓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長。

一是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綠心」。著眼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形成「一山連兩翼」空間格局,規劃建設總面積1275平方公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深入推進增綠增景、減人減房以及基礎設施和特色單元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工程,完成增綠增景23萬畝,有序搬遷山區人口1.3萬餘人, 區域森林覆蓋率由54%提升至59.5%,逐步實現從「生態屏障」向「城市綠心」的功能演進。

二是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綠肺」。作為全國首批5個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總面積達1459平方公里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是大熊貓種群基因交流的重要走廊,區域內垂直海拔高差超4500米,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分布有陸生野生動物500餘種、種子植物3000餘種,常年活動有 野生大熊貓73隻,占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4%。目前,已實體化運行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管護總站和管護站,累計修復大熊貓棲息地11萬畝,生態涵養功能持續提升。

三是建設天府綠道體系活力「綠脈」。著眼形成融合開放、連綿有序的生態空間網絡,規劃建設16930公里全球最長天府綠道體系,推動串聯綠地水系、森林、湖泊河流、鄉村田園,形成完整生態網絡,同步植入文體旅商農功能,有效彌補城市文化體育設施短板,增加市民休憩空間,打造城市「綠色項鍊」。已 累計建成各級綠道6500餘公里,植入文旅體及科技設施3500餘個,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95.88%。其中環城生態區作為城市超級「綠環」,目前100公里一級綠道已全線貫通,累計建成 特色園18個、林盤54個;錦江公園作為城市精品「綠軸」,目前已基本實現綠道全線貫通,打造濱水慢行街11條、特色街區25條,串聯沿線23個公園、170個林盤景區,「一江錦水、兩岸融城」的大美形態基本呈現。

3

堅持生態惠民、共建共享

提升市民綠色福祉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續大力開展生態惠民工程,提升公園城市舒適度、便捷度、參與度和美譽度。

一是實施「百個公園」示範工程。打造「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一園一故事」公園景觀,建成天府藝術公園、東安湖體育公園等一批特色公園, 五年來新建各類公園110個、新增公園面積2.4萬畝。

二是打造「回家的路」社區綠道。結合15分鐘公共服務圈建設,串聯交通出行點位,植入書店、花店、商店及咖啡館(茶館)「三店一館」便民設施, 累計建成「回家的路」社區綠道521條。

三是建設「金角銀邊」示範場景。利用橋下、街旁、地下、基礎設施周邊、屋頂、濱河、低效用地等7類城市剩餘空間,持續建設「金角銀邊」示範場景, 目前已建成490個。

四是提升「最美陽台」立體綠化。依託屋頂、牆面、橋體、陽台等空間, 累計新增立體綠化面積120萬平方米,今年創建最美陽台50處、最美社區花園50個,由月季、三角梅、爬山虎等植物花卉打造的二環路高架橋「空中花帶」和「綠野仙蹤」景觀,在大運盛會期間也將持續呈現。

五是豐富生態景觀氛圍營造。運用自貢燈會、蜀繡、竹編等非遺傳統技藝,融入太陽神鳥、芙蓉等城市文化元素,在城市重要區域、成都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場館、嘉賓及運動員休憩地等點位設置「成都歡迎您」「芙蓉錦繡」等生態雕塑13組,營造青春洋溢、歡樂祥和的大運氛圍。

陳沐堯 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山水人城和諧相融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歡迎你

來源 | 成都公園城市

編輯 | 羅雪梅

什麼是成都大運會?

來了,都是成都人!

這裡是成都!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0c889b0e457e18e086ee8f96d1b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