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入駐中國7年,這家外資超市一夜關店,前一天還在大促

2023-12-25     新銳作家文壇

原標題:太突然!入駐中國7年,這家外資超市一夜關店,前一天還在大促

太突然!入駐中國7年,這家外資超市一夜關店,前一天還在大促

那家被年輕打工人侃稱為「窮人快樂屋」的比宜德超市,在上周六突然關張了。

有多突然?

就在這封公告面向廣大顧客宣貫的前一天,這家在上海和江蘇境內擁有著超過200家門店的外資超市,仍在如火如荼地做著大促活動。

當天,比宜德旗下的新媒體帳號也準時更新了當周的促銷品類明細,經營狀況仿佛一切正常。

網圖

此消息一出,大量網友紛紛表示難以置信,不知這家口碑向來不錯的連鎖超市為何會驟然關門歇業。

至於確切的關店原因,比宜德官方也並未在第一時間向大眾宣貫,只聲稱本次閉店是「暫停營業」,但也並沒有給出明確的重啟日期。

直到周六稍晚些時候,有網友爆出了比宜德超市在中國的所屬運營公司發給供應商們的通知函,這一謎底才算解開:

若上述通知函確實出自於比宜德官方之手,那麼比宜德超市此次突然關店的原因也就浮出水面。

即因公司連續多年處於虧損狀態,資金鍊已經斷裂,無力繼續支持此後的經營活動,只好暫時關店休養生息。

可就在2021年9月,比宜德還作為成功打入中國硬折扣零售市場的德國品牌,獲得了來自歐洲知名私募股權基金Argan Capital的數億元融資,用於其線下門店的拓展。

當年,比宜德創始人菲利普還曾放下豪言,計劃到2025年要在中國市場做起800家門店,如今看來實在「打臉」。

時間才剛過去了短短兩年,比宜德竟能如此快速地燒光了全部資金,走到不得不關店停業的尷尬境地,究竟是走錯了哪一步呢?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下比宜德不同於傳統商超的經營模式。

上文我們有提到,自2016年入駐中國市場後,比宜德超市一直以來的經營模式都是來自於海外的「硬折扣零售模式」。

這個所謂的「硬折扣」是個舶來詞,乍一聽起來貌似很唬人,通俗來講就是「折扣夠硬,產品也夠硬」,即優惠力度大,且產品質量穩定。

眾所周知,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是趨利的,如果商家能做到上述這一點,何愁沒有顧客?

網圖

但話又說回來,「賣家總比買家精」,上面的道理商人當然明白,可真要做到這一點卻絕非易事。

畢竟,商家給到消費者的折扣越大,自己的凈利潤率也就越低,訂單持平的情況下賺得也就相應更少。

除非,這家店有辦法大幅度地增加客單量,從而拉高營收額。

這套「硬折扣零售模式」之所以能夠在海外市場成功運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套高效的運營體系。

通過下圖的對比就能看出,硬折扣零售店對比傳統大型超市的優越性所在。

網圖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相比起傳統商超,硬折扣超市走的是一條「小而美」的路線。

由於開設門店所需的面積普遍相對較小,硬折扣超市的選址會更加靈活,無需受到場景的束縛。

也正因如此,小巧的硬折扣超市在開業之前的裝修費用也低得多,日常運營還無需聘請太多員工,人效也更高。

對比二者的SKU(即最小庫存單位)也可以發現,硬折扣超市要遠小於傳統商超,雖然可能要增加運輸成本,但也相對不容易積壓滯銷產品。

而且,即便有商品因銷售困難而積壓,硬折扣超市也可以通過加大折扣、降低毛利率的方式加速清倉,從而有效降低臨期產品報廢率,反而可能對於提高凈利率起到正向作用。

總而言之一句話,船小好掉頭。

網圖

除了上述顯而易見的優勢之外,硬折扣超市的經營模式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門店中會售賣占比更多的自營品牌產品。

擁有自營品牌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商超可以跳過供應商這一環,由自己來生產門店售賣的產品。

當供應鏈源頭與零售端之間打通,相當於能永遠以成本價進到貨,還能把供應鏈品控、產品定價權把握在自己手中,想給多大折扣,老闆可以有更大的空間來選擇。

可以說,擁有更高靈活性的硬折扣超市,已經為傳統商超指明了下一步的「進化」方向。

但讀到這裡,估計您可能會納悶兒了,既然這個「硬折扣商超」的經營模式科學又先進,為什麼財大氣粗的比宜德還把自己給玩廢了呢?

關於比宜德因連年虧損而導致資金鍊斷裂的原因,主要其實有兩個。

其一,大概要歸咎於菲利普本人瘋狂拓張的野心。

自入駐中國市場以來,比宜德計劃中要打開的第一片市場,就是擁有著中國最龐大白領精英人群的上海。

網圖

由於常駐居民的人均薪酬、消費水平都領先全國,上海市場在商界無疑是兵家必爭之地,比宜德自然也不例外。

2016年十月,比宜德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商超門店,此後便以平均每月新開3家店的速度拓展版圖,還迅速將市場拓展到了同樣經濟富庶的蘇南地區,蘇州、無錫等城市都不難尋到比宜德的門店蹤影。

截至2021年,比宜德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已經突破了200家,也意味著這個遠自德國而來的商超品牌取得了市場一定的認可。

可實際上,彼時的比宜德只是表面風光。

為了爭取更多中國消費者進店,初來乍到的比宜德給出的折扣力度一直都很大手筆,在各種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網友驚呼比宜德價格便宜的熱帖。

然而,遠在德國的菲利普也許未曾料想到,他的這份大方換來的竟是中國項目連續五年的虧損。

網圖

除了不符合公司實際情況拓張速度,比宜德連年虧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隨著硬折扣零售模式的逐漸興起,它的同賽道競爭對手在逐年增多。

2019年,同樣來自於德國的硬折扣商超奧樂齊也加入了來到中國「分蛋糕」的戰局,首個駐地也選在了上海。

相比起設計樸素的比宜德,奧樂齊的門店外觀更加現代化,內部裝潢也選擇了「輕奢小資」的路線,更符合上海年輕人的審美,發展勢頭大好。

值得一提的是,入駐中國市場五年來,當前奧樂齊的門店控制在了50家左右,相比起比宜德要謹慎保守的多。

網圖

當然,除了同樣遠道而來分肉吃的「洋和尚」,中國本土勢力也不容小覷。

今年國慶節之後,我國新零售商超的領軍者盒馬也完成了新升級,推出了新的採購模式,也因此具備了給到消費者更大折扣的能力,門店裡近五千款產品的價格都有所下調。

而與此同時,仰賴於經營多年來所積累的知名度,本土傳統大型商超的市場份額依舊龐大,短時間內仍然難以被新零售品牌分食。

前有來者,後有追兵,即便燒光了2021年數億元「救命錢」,比宜德也依舊沒能打破僵局,除了贏得一座好口碑外,便再一無所得。

網圖

據昨天的最新報道,比宜德前任中國CEO賈宏斌終於露面,對近兩天廣大網友關於比宜德「暫停營業」的熱議做出了回復。

賈宏斌稱,此次比宜德超市門店關停的主要原因確實如網傳所說,是因公司現金流斷裂導致無法正常經營而造成的,而且自2016年以來也一直處於整體虧損的狀態。

但他本人也表示,自今年上半年起,比宜德已經在積極聯繫國內外各機構和連鎖商超,尋找有意向接收比宜德及其旗下所有門店的收購方,期待早日重新恢復營業。

在這段採訪的最後,賈宏斌也透露了一個積極的消息,那就是儘管比宜德入駐中國市場近7年來仍為虧損狀態,但自2021年下半年起,公司的整體利潤率一直在上升,增幅近50%。

這項數據似乎也顯示,中國市場消費者對「硬折扣超市」的接納程度正在逐步提高,走勢向好。

網圖

隨著「口罩三年」成為歷史,全球經濟已經開始逐步回溫,無論是商場還是線上電商,到處都在刺激消費。

但有一個社會現象很值得玩味,那就是在經歷了過去的三年之後,大多數人已經適應了「消費降級」的生活狀態,以至於今年的「618」或者「雙11」都較往年黯淡不少。

硬折扣商超的日益走紅,代表的是一種當下消費者開始注重追求低物慾、高性價比的生活狀態,打折商品並不意味著低質,而是兌現了它本該對應的價值。

比宜德的「暫停營業」,也是給國內市場目前仍倖存的硬折扣商超提了個醒:

儘管正委身於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也不該只顧無腦狂奔,而是應當在潮水尚未退去時俯下身來,踏踏實實地「摸著石頭過河」。

身前水流湍急,也許慢慢來,反而才能找到最快的過河路徑。

-End-

參考資料:

21世紀經濟報道:《太突然!一夜關門!前一天還在大促?》

上觀新聞:《上海消費者突然收到通知:暫停營業!老顧客懵了:昨天還去買了雞蛋…連鎖超市一夜關門,很多居民區都有》

作者:路遙

編輯:一乙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06e3284a05fd8ccc0dedd16082697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