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春節檔口碑第一,喜劇人拍喜劇片有優勢嗎?

2021-02-14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你好,李煥英》春節檔口碑第一,喜劇人拍喜劇片有優勢嗎?

第3090期文化產業評論

為什麼舞台喜劇上很多可笑的東西放在電影會不好笑?這是由於舞台演出時,舞台和觀眾之間會構成一種相互的默契關係,使得「笑點」變得格外得低。在舞台上看著可樂的東西,有時候放到電影上會失去這種特殊默契關係,笑點就經不住考驗了。如果電影人的創作經驗不足,意識不到舞台和電影形式的區別,或者作品本身就有問題,故事構成不好,放到銀幕上也會經不起推敲。

作者 | 鍾菡

編輯 | 胡玲玲

來源 | 上觀新聞

正文共計2267字 |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2021年春節檔電影豆瓣評分日前出爐,賈玲首次自導自編自演的喜劇片《你好,李煥英》以8.3分排名第一。2月13日,「你好李煥英口碑」登上熱搜,不少觀眾表示電影笑點密集,又感人至深,比同名小品帶來更大的驚喜。截至2月13日23點,《你好,李煥英》電影總票房已超過8億元(含預售)。有人認為,繼開心麻花開創「舞台喜劇片」後,賈玲再度開啟了 「小品喜劇片」模式。

今年線上春節檔同樣有喜劇人宋小寶首次執導的喜劇電影《發財日記》。經過舞台驗證的喜劇人,在觀眾眼中具備某種品質保障,但也有人指出,電影和舞台不同,大銀幕上只顧抖「包袱」卻忘了塑造人物性格,難以成為優秀喜劇電影。

如何看待喜劇人的電影跨界創作?日前,知名喜劇人陳佩斯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術業有專攻,喜劇演員需要經過一段學習和再造、提高,了解這些我們過去不太熟悉的領域,才可以做一個合格的喜劇導演或者編劇。」

舞台笑點放到電影里為何不好笑?

大年初一上映的《你好,李煥英》由賈玲擔任編劇,賈玲、沈騰、陳赫、張小斐等主演。影片根據同名小品及賈玲親身經歷改編,電影講述女演員賈曉玲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觸摸年輕的父母和他們的夢想的故事,「李煥英」是賈玲已故的母親。

原作小品曾在喜劇綜藝《喜劇總動員》亮相,有笑有淚,電影則打出「笑順爸媽」的口號,被不少人看作春節合家歡觀影的首選。市民沈女士陪父母看了這部影片,兩代人都能被電影的笑點觸動,但年輕子女更容易被電影中的淚點打動,「電影還是很好笑的,有淚點也不會影響情緒,的確很適合春節檔。」

隨著今年首次打出 網絡春節檔的概念,由宋小寶執導的喜劇電影《發財日記》也在大年初一上線優酷、騰訊、愛奇藝。該片由宋小寶、沙溢、馬麗、張一山領銜主演,肖央、艾倫、王祖藍、魏翔等友情出演。故事講述上世紀90年代初,窮小子小寶追隨同村「發小兒」二哥,從東北農村來到了經濟飛速發展的深圳。期間,兩人無意中收留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引發一段笑淚參半、起伏跌宕的小人物奮鬥史。

《發財日記》

宋小寶是喜劇舞台常客,《歡樂喜劇人》上的「咖妃」至今令不少觀眾捧腹。製片人李金翰介紹,宋小寶第一次做導演,7個月的製作過程中,「他對電影的愛和付出是超乎於常人對他的看法的。」目前,《發財日記》豆瓣評分為6.2分,不少觀眾認為宋小寶電影手法還不夠成熟,「有種小品劇的粗糙感」。

有業內人士認為,把舞台上的成功喜劇搬上銀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近年來,「開心麻花」幾乎成了國產喜劇的代名詞,先後出品了《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溫暖的抱抱》等喜劇電影,不少作品都改編自舞台IP。不過,舞台喜劇人拍電影未必都能成功,舞台上的笑點放到電影里,有時也會成為「尬點」。

「舞台喜劇和喜劇電影最大的區別,一個是中間有一個介質,一個是沒有介質。」陳佩斯表示,舞台表演是和觀眾零距離的,更受時間和空間的拘束,電影在時間和空間上要更打得開、更多樣化一些。因為形式不一樣,也導致了電影和舞台講故事的方法和結構不一樣。「但是喜劇的基本規律是一致的,電影和舞台的很多技術手段是一樣的,大的節奏韻律是相同的。」

為什麼舞台喜劇上很多可笑的東西放在電影會不好笑?陳佩斯認為,這是由於舞台演出時,舞台和觀眾之間會構成一種相互的默契關係,使得「笑點」變得格外得低。「在舞台上看著可樂的東西,有時候放到電影上會失去這種特殊默契關係,笑點就經不住考驗了。如果電影人的創作經驗不足,意識不到舞台和電影形式的區別,或者作品本身就有問題,故事構成不好,放到銀幕上也會經不起推敲。」

喜劇人跨界拍電影是好事嗎?

陳佩斯早在1991年就曾導演並主演喜劇片《爺倆開歌廳》,之後又導演《孝子賢孫伺候著》,主演《太后吉祥》,並在《大鬧天竺》等多部喜劇片中客串。最近,陳佩斯和兒子陳大愚一起出演了喜劇微電影《頂牛》。

對於喜劇演員跨界做導演和製作人的現象,他認為,這和 影視領域缺乏專業的喜劇導演、編劇和製作人才有關,為了做出及格線以上的喜劇作品,喜劇演員不得不跨界來完成這些工作,「這會牽涉到喜劇藝人的許多精力,其實是不好的。」

擔任《金牌喜劇班》導師的郭德綱也曾多次出演喜劇電影,2018年春節檔中,就有他的導演處女作《祖宗十九代》。郭德綱認為,相聲演員「破圈兒」從事其他藝術行業其實並不新鮮。相聲大師侯寶林早年有自己的話劇團,相聲世家常氏家族在上世紀初期就拍過不少電影。「相聲對我們藝人來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所以不見得不能去跨界拍電影,但也不能說支持,只能說各取所需,量力而行。有些演員說相聲一輩子也說不出來,但是他演戲能演得特別好,觀眾一樣愛看,這不也很好嗎?」

《金牌喜劇班》

「喜劇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眾的審美和興趣也各有不同,所以在《金牌喜劇班》里匯聚了多種喜劇形態,除了傳統的小品、相聲,還涵蓋戲曲小品、音樂劇、木偶戲、魔術戲劇、吉劇、諧劇等。」《金牌喜劇班》總導演董曉峰表示,節目以挖掘有潛質的喜劇人才,傳承真正的喜劇精神為目的,完善喜劇行業的生態。「節目更重要的追求是希望把行業的格局放大,破除類別之間的邊界,通過不同標準的爭鳴和學員門類壁壘的破除,讓喜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形成全行業與全社會一同做好喜劇的協同力。」

話題互動

您對喜劇改編為電影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感想

主題搜索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qLnoXcB8MnI47IjKu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