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喂飯一直爽,寶寶大腦受影響!你還在給寶寶喂飯嗎?別傻了

2019-07-23   天才小寶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喂自己的寶寶吃飯,有的媽媽可能堅持到寶寶三歲的時候,而有的媽媽甚至可能會將這種習慣堅持到寶寶五歲的時候,如果有的媽媽被外人看到總是讓寶寶自己吃飯,這時可能就會被外人稱之為不稱職或懶散的媽媽。媽媽對寶寶的喂養充分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的愛,要知道每一頓熱騰騰的飯做好之後,媽媽們都要耐心地先把寶寶喂飽,然後自己再吃可能已經變涼的飯,這樣的愛是偉大的,但是90%的媽媽不知道,這種喂養方式對寶寶可能會非常不利。


據科學研究發現,人的指尖運動與大腦的神經發育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在大腦看來,人的所有器官,手是被無限放大的,一雙手,可以做出任何一部高端的機器都無法代替的複雜動作,而孩子指尖的運動複雜程度,直接決定了大腦的神經發育程度,尤其在孩子0~3歲的時候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這時候媽媽們只是一味地讓自己的愛包圍著孩子,整頓飯都對孩子進行全程喂食,孩子沒有上手的餘地,自己也不會鍛鍊從碗里把飯送到嘴裡這個過程,慢慢的就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神經發育,嚴重的話會導致發育遲緩、發育不健康等狀況。雖然吃飯這件事情是孩子早晚都會的,但是早與晚的區別真的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下面了解一下經常喂寶寶吃飯,還有什麼危害,以及媽媽們平常應該怎麼做?


長期喂寶寶吃飯的危害:

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不能很好的自理

如果媽媽們喂食孩子到一歲半或兩歲的時候還可以接受,但如果持續喂食到三歲會影響到孩子的自理能力,五歲則可能養成孩子懶惰的壞習慣。因為正常的寶寶來說,三歲就是完全可以自己吃飯了,所以在三歲之後,媽媽就應該讓寶寶自己進食,鍛鍊寶寶的自理能力了。


媽媽應該這樣做:

1. 耐著性子,儘量讓寶寶自己吃飯

有很多媽媽看著寶寶吃飯慢吞吞的,而且動作笨拙,弄到全身都是飯粒,這時很多媽媽都看不下去了,耐不住性子要搶過飯碗,主動去喂食寶寶。其實這是很錯誤的一種慣性思維,一定要耐心的看著寶寶自己把飯吃完才真是對寶寶好呢。


2. 隨著寶寶的成長,去鍛鍊寶寶對雙手的使用

在寶寶不同年齡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例如在三歲到四歲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寶寶試著玩積木,在更大一點的年齡,可以做一些摺紙或者一些比較需要複雜的指尖動作來鍛鍊寶寶的腦部發育。

媽媽們以後要儘量避免對寶寶的喂食,如果寶寶有想要自己吃飯的慾望,一定要鼓勵孩子,以此來促進孩子腦部的更好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