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莊,源於中國,中國白酒酒莊三大文化基因

2022-06-26     酒食評論

原標題:中國酒莊,源於中國,中國白酒酒莊三大文化基因

作者:李虓

提到酒莊,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在於海外的葡萄酒莊園,而對於「中國白酒酒莊」的認知,亦多以葡萄酒酒莊為標尺,認為「中國白酒酒莊」,不過是「西學東用」或者「舶來之品」。然而,白酒酒莊,其實具有十分豐厚的文化根源,歷史上,有很多類似釀酒莊園的文化雛形,各具特色,中國酒莊的文化自信,足以彰顯。

中國酒莊的文化自信。

如果從目前較為流行的酒莊定義來看,酒莊是一種集合種植、釀造、灌裝、銷售在內的酒類生產集合體,且兼具休閒、娛樂、旅遊等廣泛功能。筆者認為有三種文化形態,足以奠定中國白酒酒莊的文化根基,即莊園文化、酒樓文化、家釀文化。

01

中國莊園文化,白酒酒莊的形態基礎

回溯歷史,有一種「封邦建國」的制度產物,存在上千年之久——中國的莊園。其集合了文化、農業、工業、商業,貫通了朝廷和私人,成為很多朝代經濟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重要「細胞」。

概覽這些古代莊園,其內部不僅具有亭、榭、樓閣、花園之類的建築群,往往還占有大片良田沃土和山川名勝,院內一般配有住宅、農田、果蔬園、林牧場、漁塘、農副業作坊以及供游賞的園林,成為一個具備生產、生活、防禦、教育、祭祀等多重性質的集合體。

古代莊園

具體而言,漢代至初唐,莊園多以「遊樂養生」為主,自給自足屬性較為明顯,比如,三國的武侯莊園,具有「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不帶有任何經營性質。而到了中唐以後,隨著莊園產品剩餘增加,交易模式也是開始盛行,如關於林昌業的記載「有良田數頃,曾欲舂穀為米,載詣州貨之」。而富盈的農業資源,進一步催生了副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即榨油、制醬、釀酒等業務,並以莊園為單位進行產銷,莊園副產品成為當時市貨的重要來源之一,明顯的記載,見於《太平廣記》。能夠看出,這與「酒莊」極為類似。

02

中國酒樓文化,白酒酒莊的經營範本

如果把莊園文化濃縮一宇之內,就形成了中國酒樓文化,經典者如唐宋之代表性酒樓。

唐代的酒樓,一般多前店後廠,在後釀酒,在前銷售,還配以絕佳的美食酒肴和娛樂環境,如《酉陽雜俎》記載「稍傖者多會於酒樓食蹕鑼」,此外,商旅過客還多把酒肆作為休息地點,每當日暮降臨,直奔酒樓而來,如劉禹錫《堤上行三首》「春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日晚上樓招沽客,軻峨大躺落帆來。」

宋代衛賢(傳)《閘口盤車圖卷》中的酒樓形態,藏於上海博物館。

到了宋代,雖然酒業主要為官家掌控,但酒樓經濟仍舊高漲,經營範圍也更加多元,所謂「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正店,即為官家開設的酒樓,具有釀酒的權利,如東京著名的正店如白礬樓、任店、中山正店、清風樓、孫家正店等。

其中白礬樓,據記載,「每年制酒的官曲即達5萬斤之多」,享有充足的釀酒權,美食供應也不一而足,又加上歌舞娛樂樣式繁多,成為東京最著名的正店之一,如劉子翬詩云:「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正是白礬樓燈火輝煌的寫照。

如同酒莊均有珍藏好酒,酒樓也均有招牌名釀,如高陽正店的「流霞」、任店的「仙醪」、仁和店的「瓊漿」、豐樂樓的「眉壽」等均盛極一時。正因為特色酒眾多,宋代酒樓呈現出「乃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餘人」的盛況,如《清明上河圖》中名為「孫羊店」的正店,門前車水馬龍,顧客熙熙攘攘,正是大型酒店的真實寫照。

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孫羊正店,藏於北京博物院。

古代酒樓,雖不具有莊園的規模,但同樣「產銷合一」、「娛商統一」,尤其是對於名酒的宣傳,特色餐飲的搭配,以及住宿娛樂活動的開設,都別出心裁,為當下酒莊的經營,尤其是發揮綜合服務,提供寶貴借鑑的範本。

03

中國家釀文化,白酒酒莊的產品優勢

宋代時期,雖然流通市場上以官酒為主,但仍然無法阻礙老百姓對美酒的偏好,而呈現出了另一種酒類盛況——豐富多彩的家釀文化,如《宋會要輯稿》記載:「比屋之間,俱有醞釀」。家釀是很多近現代酒莊的起源形態,如西方的葡萄酒莊園世家,盡如此類。

家釀形態是酒莊的原貌。

《燕翼謀貽錄》記述:「种放有別墅在終南山,聚徒講學,性嗜酒,種球自釀﹐林泉之景頗為幽勝。」能夠看出,這實為非常經典的酒莊模樣,而也反映出,自家釀酒在當時已經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時至今日,這種以家釀為原型的酒莊傳承,也比較常見,典型者如四川的沈酒酒莊。中國沈酒集團旗下具有兩家酒莊——中國沈酒莊、沈子國酒莊,從家釀酒坊開始,已經傳承654年,而其如今掌管者沈鴻林先生,是為沈酒坊第22代傳承人。

沈酒酒莊,文化傳承654年。

正因為是家釀美酒,所以人們在飲用之時,更見真情實意,也讓酒本身更具文化和情感價值。如范成大詩:「清絕仍香如橘露,甘余小苦似松肪。官槽重濁那知此,付與街頭白面郎。」所讚譽的正是朋友所給予的家釀。

而這種家釀所帶來的獨特價值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演變為當下酒莊所流行的產品觀念,即「酒莊酒」。在價值性上來說,酒莊酒具有「品質、稀缺、文化」三大屬性,而這也是家釀所帶給飲者的關鍵感受,因為自家釀造、自家飲用,所以品質更高;因為數量有限、手工所為,所以稀缺罕見,同時,夾帶著更濃郁的情深厚誼和家風特色。

在白酒產品的釀造工業化、市場大流通之後,酒莊酒必然成為一種更為高貴的消費選擇。正因如此,具有得天獨厚家釀文化的沈酒酒莊,也順勢推出了沈酒特有的「酒莊酒」理念,以「貴乎稀有」和「自然稀有」的訴說,以多位大師釀造的品質,以百年傳承的文化,彰顯其酒莊出產的「沈酒沉香」「沈酒醬香」「沈酒濃香」的稀缺價值魅力。

沈酒酒莊酒·紅瓷。

所以,綜合來看,中國的莊園文化、酒樓文化、家釀文化,三者可共同組成中國白酒酒莊的文化基因,而無論在形態、經營、產品等方面均提供了很好的價值依據。中國酒莊,源於中國。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專業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行業評論作家、策劃人,《酒食評論》自媒體矩陣、李虓策劃諮詢創辦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fd4fb010450919aa1de7f88ffe135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