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寸彩電跌成「白菜價」之後 好電視該如何衡量?

2023-06-27     藍科技網

原標題:70寸彩電跌成「白菜價」之後 好電視該如何衡量?

【藍科技觀察】618購物節不少品牌的電視都打出了超低價,部分品牌的70寸電視甚至跌破2000元,堪稱「白菜價」。

近幾年國內彩電市場的發展並不樂觀。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彩電銷量為3634萬台,同比下降5.2%,零售額規模為1123億元,同比下降12.9%,達到近十年的最低谷。

去年雙11,多個品牌50英寸或55英寸彩電的售價跌破千元,但價格戰遠未結束。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國內彩電銷量和銷售額分別為744.2萬台、22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15.7%、18.7%。

不過,雖然銷量不振,但彩電產量卻出現增加。如果說前兩年可能受到疫情和經濟下行等因素所影響,那在經濟復甦的2023年依然「跌跌不休」,就可以明顯看到彩電行業降價已經成為了一個常態,也是品牌通過一輪又一輪的降價完成清庫存的一種方式。

中大型電視價格都幾乎降到了冰點,一台蘋果新款高配手機的價格差不多能拿下一台100寸的超大電視。這背後也能看出消費者採購需求不強,對彩電升級換代的動力不足,積極性也不高。為了打破彩電行業目前的這種困局,各大廠商其實也做了很多嘗試,催生出ini LED、QLED等新技術及社交電視、旋轉電視、音樂電視各類新物種。

彩電降價成為常態需要我們正確對待。對市場來說,創新速度和顯示技術,成為衡量好電視的指標之一。

首先,品類疊代加速一定是更有技術底蘊和創新能力。

從過去20多年的電視發展可以看到,每一次革命性技術的升級都帶來了電視產業的急速發展。2000年到2006年左右,CRT電視是主流;在2008年左右,液晶電視進一步進化為LED背光液晶電視技術;2017年,螢幕技術又進一步提升,分化出了ULED、OLED、QLED等多個概念。

現在價格戰已經失去了意義,各大品牌拼的就是自身技術的硬實力。雷射電視、QLED、OLED已經大規模在市場銷售好幾年,新興的MiniLED也已經量產鋪貨,尺寸較大的Micro LED技術也開始落地應用。而且隨著雷射電視技術愈發成熟、顯示效果愈發出色的情況下,100寸+的大屏也成為了8K的最佳載體。

簡單來說,目前電視的顯示技術疊代創新正處在黃金時間,各種技術交疊成熟且逐漸投入到消費市場。可以說,哪一家電視企業能用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故事來完成消費者教育,促使人們再次將家中電視更新換代,就能像蘋果取代諾基亞一樣帶動了整個行業進行產業革命,那麼,這個品牌就將會在群雄逐鹿中占據優勢。

其次,物種創新是細分能力。

隨著消費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消費者對於電視機的選購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從電視產品單純的功能性消費到日漸追求更優質舒適、智慧便捷的電視使用體驗,他們更願意為高品質的電視體驗買單。這就造成了消費升級趨勢不斷倒逼電視體驗技術提升的一個局面。

如社交電視除了能追劇看電影,還能視頻聊天、AI健身;K歌電視可以把客廳變成KTV,在家就能隨時盡情歌唱;遊戲電視則具備更強的性能,對主機遊戲等有更好的支持等。除了這些,還有移動智慧屏、畫廊藝術電視等新品,進一步增強電視的靈活性和藝術氣息。

顯然,消費升級和大屏交互升級,正在助推智能電視成為家庭場景核心,這一趨勢下,電視的體驗感從簡單的觀影工具演變出更多可能性,得以跨越式提升。所以說,未來電視的發展必然會繼續朝著場景化這一方向前進,不斷豐富產品的功能和設計,讓其能具備更強大的能力。

最後,用戶體驗是加分細節。

如前面所說,當「視」和「聽」的功能都能滿足用戶基本觀影需求之上,那麼更好的電視「體驗」就成為了錦上添花。畢竟,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飽和,彩電行業也已經過了拼「量」的階段,未來消費者更看重的是「質」。更好的畫質、更強的功能、更智能的體驗,才是真正能吸引到用戶的點。

一台電視配兩個遙控器、開機必須先看廣告、追劇刷綜藝要先充值會員、不同的節目需要切換不同平台……電視廠商也不能只當「甩手掌柜」,電視操作能否更加人性化、內部生態能否打破藩籬、觀看體驗能否更加暢快,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充分傾聽消費者聲音、尊重消費者使用習慣。

除此之外,瀑布流系統介面、智能語音搜索、多設備互聯等功能也十分重要。要想讓電視真正成為智慧家庭的聚光點,讓用戶以更舒適便捷的方式進行辦公、網課學習、健身、遊戲、K歌,甚至遠程操控其他智能設備等多種內容,多方位盡享智慧生活體驗,電視廠商就必須多下點力氣走通服務的細枝末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f8a021ec4fd3bc75d98808914f67d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