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全球經濟學界流傳著一個 「70%魔咒」,就是當一個國家的GDP規模達到美國GDP規模的70%時,就會出現停滯乃至倒退的情況。就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蘇聯的GDP一度達到了美國GDP的70%,美國就開始對蘇聯實施了新一輪經濟制裁,並且通過啟動「星球大戰計劃」來拖垮蘇聯的經濟,最終蘇聯於1991年解體。
後來,日本的GDP也曾達到了美國的70%。對此美國就與英法德一起,與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通過日元大幅的升值,致使日本出口競爭力被削弱。此舉也迫使日本開始大力發展房地產業。最終,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從此,日本GDP持續低迷至今,成為日本人口中「失落的三十年」。
而在我國加入到WTO之後,中國經濟就開始了快速增長。到了2010年時,中國的GDP規模就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中國經濟繼續奮起直追,從2010年占美國GDP規模39.3%,一直追到了2021年占美國GDP規模73.5%。
對此,國內外機構紛紛預測,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到2030年中國GDP規模將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好景不長,從2022年開始,中美兩國GDP之間的距離又被拉大了。特別是在進入到2023年之後,中美兩國前三季度的GDP差距超過了7萬億,中國GDP規模占美國GDP的比例不足65%。
於是,就有不少學者感到奇怪,為什麼之前中美兩國GDP差距在不斷的縮小,而現在GDP差距會持續擴大呢?難道「70%魔咒」的說法,這次會再次靈驗了嗎?資料顯示,2022年美國GDP暴漲至25.27萬億美元,2023年美國GDP很可能會突破27萬億美元,美國GDP每年的增速都達到了2.2%以上。那麼,是什麼原因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呢?
一方面,美國通脹的貢獻較大。從2022年開始,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持續上升,一度達到了7-8%以上,即使是現在美國的通脹率也達到了3.2%以上。而美國國內的物價持續上漲,就會導致美國居民消費支出會增加。而消費支出的增加會推動美國GDP規模的擴大。
另一方面,貨幣貶值的因素。從2022年開始,美聯儲連續加息。這樣一來,美元指數就會快速上漲,以人民幣為代表的非美貨幣在貶值。而各國在拿GDP數據進行對比時,都是以美元作為計價單位。這就需要拿人民幣計價的GDP,換算成美元計價的GDP,此舉人民幣在換算過程中會很吃虧。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70%魔咒」對於中國並不好使。儘管中美兩國的GDP差距在擴大,但是從2024年起,中美兩國的GDP差距還會進一步縮小。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美國國內的通脹現在已經持續回落,今年大機率還會繼續下跌,恢復到正常的水平。這樣一來,美國家庭因通脹造成的消費支出會減少。也就是說,靠通脹來推高GDP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再者,從去年底開始,美聯儲已經停止加息了,預計今年美國很可能會進入降息通道。屆時美元指數會回落,人民幣匯率逐步進入升值周期,如果再拿人民幣計價的GDP,換算成美元GDP,這就會對中國方面更為有利。中美兩國GDP差距進一步縮小乃是大機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