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勝選兩天後,台灣當局丟了一個「邦交國」

2024-01-15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賴清德勝選兩天後,台灣當局丟了一個「邦交國」

賴清德勝選兩天後,台灣當局丟了一個「邦交國」

2024年1月15日,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兩天後,太平洋島國諾魯宣布和台灣當局「斷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諾魯作為主權獨立國家,宣布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台灣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願同中國恢復外交關係,中方對諾魯政府決定表示讚賞和歡迎。中國願同諾魯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開啟兩國關係新篇章。

諾魯位於大洋洲中部,人口約1.3萬,是世界上第三小的主權國家。1968年獨立以來,諾魯在政治、經濟上和澳大利亞關係緊密。這個一度因自然資源富裕自足的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磷礦逐漸枯竭後陷入長期發展危機,較為依賴外部援助。前總統史蒂芬曾形容,諾魯展示了「當一個國家無路可走時會發生什麼。」

航拍諾魯。圖/視覺中國

近年來,是否應當和台灣當局「斷交」,是否和中國恢復外交關係,成為諾魯國內政治的焦點問題。2002年,諾魯曾和台灣當局短暫「斷交」,但2005年又宣布恢復所謂「外交關係」。2022年當選諾魯總統的拉斯·昆被台灣當局視為「盟友」。2023年10月初,拉斯·昆竄訪台灣地區,還和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街品嘗冰淇淋,被台當局視為外事工作亮點。但當月25日,諾魯議會就通過了對拉斯·昆的不信任投票,隨後選舉議會內任職最久的成員大衛·阿迪昂出任新總統。澳大利亞媒體報道稱,這次總統更替雖然主要源於諾魯內政及政治紛爭,但發起不信任案的議員們多支持和台灣當局「斷交」。

諾魯宣布和台灣當局「斷交」後,台灣當局的所謂「邦交國」還剩下12個,再次刷新「邦交國」數量最低紀錄。自2016年蔡英文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提出「踏實外交」新政以來,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等國紛紛宣布和台灣當局「斷交」。

在剩餘的台灣當局「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瓜地馬拉,新當選總統阿雷瓦洛1月14日剛剛上任。他在就職前接見了台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稱將在維持現有「外交關係」的前提下「擴大和中國的關係」。今年1月2日第二次出任馬紹爾群島總統的希爾達·海涅也曾表示將維持這種「平衡關係」。但從中南美洲及太平洋島國近年的實際案例看,「擴大和中國的關係」,就必須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這條「紅線」。此番宣布「斷交」的諾魯大衛·阿迪昂政府,也曾被台灣當局外事部門視為「穩定夥伴」,其從「維持平衡」向「斷交」的轉向之快,顯然超出了一些人的預期。

此外,2024年,帛琉、吐瓦魯都將舉行大選。現任吐瓦魯總理納塔諾在2019年的上一次大選中,就被視為會和台灣當局「斷交」的候選人。

分析認為,台灣當局面臨的「斷交潮」,和台當局採用怎樣的「外交戰略」關係不大。目前,台灣當局的「邦交國」集中在中美洲、太平洋島國等少數地區,這些地區過去受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影響較深。但近年來,中南美洲正經歷左翼政黨勝選執政的新浪潮,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對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力正在減退。阿雷瓦洛正是最新當選的一位左翼領導人。不論選前言論如何,和台灣當局「斷交」,未嘗不會是他與周邊國家的左翼「同道」勝選後的共同選擇。

另一方面,太平洋島國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劇烈和直接,諾魯及吉里巴斯、吐瓦魯和馬紹爾群島等南太平洋深處的低洼島國,是最先面臨全球海平面上升衝擊的國家。因此,近年來,這些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積極推動多邊議程,加強和中國的合作亦是必由之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月15日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已為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所確認,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中國已同全世界182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諾魯政府決定同中國復交,再次充分說明,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發言人還強調指出,台灣地區選舉是中國的地方事務,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都改變不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改變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

記者:曹然

編輯:徐方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dad7be00f92e8c4922c68a4d8adc3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