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整治網絡謠言違法犯罪活動舉措成效情況

2024-01-15     商州公安

原標題: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整治網絡謠言違法犯罪活動舉措成效情況

12月22日,公安部在京召開「公安心向黨 護航新征程」主題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整治網絡謠言違法犯罪活動舉措成效情況。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李彤,副局長石鈾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提問。公安部新聞發言人賈俊強主持。

情況通報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在發布會上通報,近年來,在網際網路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受「流量經濟」刺激,網絡謠言的內容廣度、傳播速度、更新頻率、影響範圍以及社會危害性等都在顯著增強。

對此,公安部黨委高度重視,部署全國公安機關依託「凈網」專項行動,堅持以打開路、以打促治,依法重拳打擊造謠傳謠違法犯罪活動,並同步開展網站平台綜合治理和普法宣傳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依法嚴厲打擊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造謠傳謠違法犯罪活動。

2023年,全國公安機關依託「凈網2023」專項行動,將網絡謠言作為重點打擊整治的「網絡亂象」之一,及時發現查處借熱點輿情事件進行造謠傳謠線索,堅決整治自媒體運營人員炮製謠言進行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等行為,重拳打擊編造虛假警情、疫情、險情、災情等違法犯罪活動。

今年4月至7月,針對熱點事件中謠言高發等突出問題,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為期100天的網絡謠言專項整治,集中查處整治了一批網上造謠傳謠違法犯罪活動。

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已偵辦網絡謠言類案件4800餘起,依法查處造謠傳謠人員6300餘名,依法關停違法違規帳號3.4萬個

二是依法嚴厲懲治造謠誹謗等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活動。

2023年,針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全國公安機關依託「夏季行動」和「凈網2023」專項行動,重拳打擊整治造謠誹謗、謾罵侮辱、侵犯隱私等突出網絡暴力違法犯罪行為。

截至目前,共查處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案件110起,刑事打擊112人,行政處罰96人,批評教育472人,指導重點網站平台阻斷刪除涉網絡暴力信息2.7萬條,禁言違規帳號500餘個

三是積極開展打擊治理網絡謠言普法宣傳工作。

綜合運用警情通報、新聞發布會、媒體採訪報道、發布典型案例、線下宣傳活動等多種形式,持續開展闢謠宣傳和普法教育。

今年以來,已累計曝光典型案例2000餘起,達到了以案釋法的目的。同時,各地公安機關持續發布轉發闢謠宣傳文章,已累計發布宣傳文章2萬餘篇,在全社會營造打擊整治網絡謠言的濃厚氛圍。

四是持續加強各類網站平台綜合治理。

一方面,立足公安機關職責定位,堅持以打促治、以打促管,以重大網絡謠言案件為切入點,拉網式排查網站平台漏洞問題,通過警告、責令整改、罰款等措施查處了一批不履行主體責任和義務的平台;同時不斷加強網際網路安全監督檢查,敲打整治各類網站平台1.2萬家次。

另一方面,指導大型重點網際網路企業加強闢謠宣傳力度,及時發布轉載闢謠信息,與公安機關聯合發布「拒絕網絡謠言 清朗網絡環境」倡議書,努力營造良好網絡氛圍。

經過近一年的打擊整治,網絡謠言違法犯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近期又有新的惡性謠言出現,如「某地地鐵發生恐怖襲擊」「北京某醫院醫生被砍身亡」等,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

對此,為確保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全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公安部黨委決定將2024年作為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年,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堅持打防管控一體推進,持續加大全鏈條、全平台、全領域打擊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打擊整治走深走實,忠實履行好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守護人民幸福和安寧的神聖職責。

答記者問

在回答記者關於目前的網絡謠言有什麼特點的提問時,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石鈾介紹,今年4月到7月,針對熱點輿情事件中網絡謠言高發亂象,公安機關組織開展了「百日打謠」行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從工作中看,網絡謠言存在以下特點。

一是熱點事件中網絡謠言更加頻發。由於熱點事件自帶網絡流量,大量自媒體往往蜂擁而上,結合熱點話題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蹭熱點」,由此導致熱點事件伴生網絡謠言現象愈發突出。

如,今年10月發生的上海4歲女孩沙灘走失事件中,某自媒體運營公司藉機編造「女童父親系繼父」等謠言文章進行引流,非法獲利4萬餘元。對此,屬地公安機關已將涉案人員全部抓獲並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二是受流量驅動的網絡謠言傳播範圍更廣。在「唯流量論」的提成規則下,為吸粉引流、非法牟利,自媒體從業人員和「網絡水軍」團伙肆意編造謠言信息、負面信息,形成熱點後又引發大量自媒體帳號迅速模仿跟拍,刺激了網絡謠言的大範圍傳播擴散,這是網絡虛假信息泛濫的根本誘因。

如,今年湖南公安機關偵辦的一起案件中,相關自媒體運營人員擺拍「女騎手深夜送餐外賣車被盜,當街哭泣」、「大雨天母親當街腳踢女兒」、「女兒執意送母親坐牢」等多條虛假視頻,引髮網民大量傳播、關注。

三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降低造謠成本。當前,人工智慧、視頻合成等技術發展迅速,被不法分子用來一鍵生成虛假信息,極大降低了造謠門檻和成本,增加了管控難度。

如,今年廣東公安機關查處了多起利用人工智慧工具大量生成涉及法律政策、政府決策等虛假內容文章的案件,造成惡劣影響,屬地公安機關已對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四是短視頻謠言更加難以辨別。在人人都是短視頻創作者的網絡時代,短視頻形式生動直觀、信息承載量大,因而比圖文內容更易獲得網民信任。

不法分子採用與真實新聞相似的形式和風格,配合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等手段,使虛假信息看起來更加真實可信,增加了謠言的辨別難度。

在今年江蘇公安機關偵辦的一起案件中,相關人員製作「無錫工廠爆燃致2人死亡3人受傷」的虛假視頻,以新聞報道形式謊報災情,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屬地公安機關已對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五是挑動網民情緒、撕裂社會共識。網絡謠言往往利用人們的恐懼、憤怒或好奇心,以情緒化的方式製造矛盾和對立衝突,操縱受眾的情感和立場,極易在社交媒體上擴散引發輿情。

如今年湖南公安機關偵辦的一起案件中,相關人員為吸引關注,編造「湖南某中學組織集體嫖娼」「某女子一個月被家暴7次」等虛假信息傳播炒作,造成惡劣影響,屬地公安機關已對涉案人員依法查處。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回答了記者關於這次專項行動有什麼不同,公安機關有什麼新舉措的提問。

他表示,本次專項行動聚焦解決網絡謠言高發頻發、擾亂網絡空間秩序等突出問題,堅持依法打擊和綜合整治相結合,堅持全國「一盤棋」,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建立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常態化機制,增強打擊、防範、管控水平。

一是多部門多警種協同發力,推動形成跨部門、全方位的綜合立體打擊整治體系。此次專項行動由公安機關經偵、刑偵、網安、督察等多個警種共同參加,推動與宣傳、網信、工信、衛健、應急、證監、銀行、食藥監、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長效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堅持以打促管,推進打擊整治走深走實。依法偵辦一批在網上編造傳播謠言信息的重點案件、典型案件,通過專案掛牌督辦、個案指導調度、類案歸納分析、定期情況通報等措施,指導基層辦案單位依法打深打透。通過規模打擊、類案打擊、生態打擊,為行政管理、執法工作和綜合治理提供工作抓手。

三是深挖徹查犯罪鏈條,提升生態打擊能力。此次專項行動,公安機關以「三打三挖」為原則,即「打團伙、打鏈條、打生態,挖幕後、挖金主、挖資產」,以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進行「造熱點」「蹭熱點」「帶節奏」的網紅大V、進行引流牟利的「網絡水軍」團伙,以及幕後操縱的MCN機構(專門從事短視頻內容創作與營銷的機構)等為目標,查明黑灰利益鏈條,徹底穿透行業運行生態,不斷提升網絡謠言案件類案打擊和生態打擊能力。

四是逐步建立長效機制,提升綜合打擊整治能力。通過專項行動,探索完善網絡謠言打擊查處、闢謠宣傳、綜合整治等全流程處置工作模式,會同宣傳、網信等部門進一步推動在自媒體管理、平台監管等方面形成優勢聯動效能,推動網絡輿論生態長效綜合治理。

石鈾就記者關於網絡直播的火爆,擺拍、P圖、編造虛假視頻等亂象成為一些網紅大V爭先恐後效仿的套路,對於此類現象,如何才能全方位依法規範治理的問題進行了回答。

他表示,網紅大V具有較強的網絡影響力,公安機關將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依規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一是緊盯網絡謠言線索,對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進行「造熱點」「蹭熱點」「帶節奏」的網紅大V,以及藉機進行造謠引流牟利的「網絡水軍」團伙,依法嚴厲打擊,並依法依規採取針對性警示、禁言、封號等管理措施。

二是分析查找網站平台管理漏洞,督促企業建立完善管理規範和社區公約,推動建立違法帳號「黑名單」制度,擠壓造謠傳謠活動生存空間。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針對重點網紅大V群體,開展普法宣傳和教育提醒,主動宣講相關法律法規,教育引導網絡大V遵紀守法、抵制謠言。

李彤在回答記者公安機關針對網站平台還有哪些進一步的監管舉措和工作安排時介紹,治理網絡謠言,落實企業平台主體責任至關重要。

下一步,公安機關將立足綜合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研究採取多項綜合治理措施,強化源頭治理,壓實平台責任。

一是對網絡謠言案事件頻發、實名制落實不到位、產品風險漏洞多的網絡平台,採取提醒、約談、限期整改等措施,對整改不力的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二是充分動員網際網路企業、行業協會、網民志願者、科研院所等共同參與網絡謠言亂象治理,推動糾治自媒體、電商、文娛等領域「流量為王」的價值取向。

三是逐步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並從單個平台向多平台、全平台推廣,限制造謠傳謠劣跡人員從事內容生產行業。

石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目前網絡暴力的主要形式。

當前,網際網路上針對公民個人肆意發布的侮辱謾罵、造謠誹謗、侵犯隱私等網絡暴力信息層出不窮,有的是出於個人私怨,通過網絡暴力進行打擊報復;有的是為了博取眼球、蹭炒熱度,通過網絡暴力進行引流牟利;有的是為了炫耀技能,曝光他人隱私信息;還有大量網民不明真相,被輿論裹挾、盲目跟風等等。

一是編造傳播謠言誹謗他人。如浙江公安機關近期偵破的張某等人誹謗案,犯罪嫌疑人張某、李某某為達個人目的,在網上編造傳播「某某中學女教師被校領導猥褻」、「某某中學校領導生活作風不檢點、男女關係混亂」等謠言,引發大量網民傳播炒作,嚴重損害他人名譽。

二是網絡語言攻擊辱罵他人。如山東公安機關近期偵破的宋某某犯罪團伙案,犯罪嫌疑人宋某某、姜某某等人通過電商平台接單,對他人實施「有償代罵」,以電話簡訊「轟炸」等方式對多人進行惡意辱罵攻擊,嚴重危害社會秩序。

三是通過人肉搜索、網絡「開盒」等方式公開曝光他人隱私信息。如四川公安機關近期偵破的陳某某犯罪團伙案,犯罪嫌疑人陳某某、馬某某等人利用黑客手段獲取大量公民個人信息,通過網上「開盒」公開曝光他人隱私信息等方式,逼迫受害人拍攝道歉視頻或書寫道歉信,造成多名未成年受害人不同程度心理傷害。

石鈾就公安機關針對網絡暴力下步的主要舉措進行了介紹。

今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各種網絡暴力行為的法律責任,對依法打擊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下一步,公安機關將按照「以打開路、以打促治」思路,結合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同步開展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切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一是重拳打擊各類網絡暴力實施者,實現「六個打擊一批」。公安機關將通過專項行動,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網絡暴力違法犯罪主動出擊,重點打擊一批針對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實施侵害的網絡施暴者,打擊一批組織「網絡水軍」「打手」或其他人員實施網絡暴力的發起者,打擊一批製造或借網絡暴力事件實施惡意營銷炒作的自媒體從業者,打擊一批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發布網絡暴力信息的好事者,打擊一批利用「開盒」「掛廁所」等手段曝光隱私信息、實施線下滋擾的尋釁者,打擊一批未落實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造成網絡暴力信息大量傳播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堅決剷除網絡暴力滋生蔓延土壤,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二是堅決做好依法偵辦和協助取證等工作。公安機關將通過110、派出所、舉報網站等渠道受理群眾舉報的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線索,全力依法開展偵查破案,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同時,對於被害人就網絡侮辱、誹謗提起自訴的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害人提供證據確有困難,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的,公安機關將全力做好協助取證等工作。

三是全面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公安機關將通過法律宣講、以案釋法、曝光典型案例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全面釋放「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的強烈信號,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遵法守法氛圍。

李彤就記者關於公安機關在普法宣傳方面還有哪些舉措,公民該如何參與到網絡謠言治理,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的問題進行了回答。

他介紹,普法宣傳工作是加強源頭治理的重要一環。此次專項行動高度重視普法宣傳工作,公安機關將依託公安自有媒體、網警巡查執法帳號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

同時,2024年還將依託新聞媒體和網絡平台,綜合運用案例剖析、專家說法、專項宣傳等形式,開展多種主題線上線下宣傳活動。

在此,希望廣大媒體朋友予以大力支持,共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對於公眾來講,面對網絡謠言,要堅持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加強自我防範。具體來說:

一是保持警惕,對網上新出現的,或不熟悉的信息及表達方式,要保持清醒警惕,不輕信,提高對網上虛假信息的鑑別、識別能力。

二是及時關注闢謠信息,遇事先通過網上闢謠平台核實是否為虛假信息,利用好網上現有闢謠平台。

三是多方查證,對於專業領域信息難以判斷的,可以向有關專家諮詢,利用好網上現有的各種知識查詢渠道。

四是重點關注權威信息,對於突發熱點敏感事件,應及時關注事件發生地或有關方面發布的官方信息,防止被人帶偏節奏,受騙上當。

五是規範自身網上言行,增強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轉發任何未經證實的信息,避免成為網絡謠言傳播的「二傳手」,消除「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對自己的網絡言行負責。

此外,公安機關歡迎廣大網民向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站」積極舉報網絡謠言活動線索,對其中構成違法犯罪的,公安機關將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如公民自身合法權益因網絡謠言受到不法侵害時,要第一時間留存相關證據。同時,可以向平台投訴舉報阻斷謠言傳播擴散,也可以通過法律訴訟等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公安部新聞發言人賈俊強最後表示,拒絕網絡謠言從我做起。在此,呼籲大家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共同營造文明誠信的網絡環境,合力鑄就風清氣正、和諧清朗的網絡世界。

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發生後,公安機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投入搶險救援、交通保障、秩序維護等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決維護受災地區社會大局穩定。

公安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部署有關地方公安機關在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千方百計搜救轉移安置遇險、被困群眾,加強救災現場、群眾安置點、醫療點巡邏防控和道路交通秩序管控等工作。

啟動環甘肅抗震救災交通保障聯勤機制,24小時監測環甘肅特別是震區周邊道路交通態勢,及時調度處置突發交通警情。緊急調撥生命探測儀、對講機、多功能應急燈等12個品種的應急物資支援抗震救災一線。

甘肅、青海兩地公安機關緊急調集5000餘名警力,攜帶相關裝備全力投入搶險救援工作,全面提升受災地區社會面防控等級,加強街面和居民安置點的巡邏防控,依法打擊散布涉地震謠言信息違法犯罪人員,切實維護社會治安秩序。

信息來源:公安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d56385bceedc39a7e0987c08983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