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長安馬自達丨石以砥焉,化鈍為利

2023-11-21     智電汽車

在眾多的汽車品牌中,長安馬自達給筆者的印象應該算是最「軸」的一個。

畢竟能用26年時間與梁家輝達成一場「世紀大和解」,長安馬自達還是獨一個;而能夠數十年如一日,保持對技術、產品的追求,對於「人馬一體」操控體驗的執著,長安馬自達同樣無出其右。

即便是時代洪流開始轉變,新能源汽車的浪潮給馬自達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這股「軸勁兒」依然沒有改變。

在最近的廣州車展上,長安馬自達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鄧智濤以及長安馬自達汽車市場銷售副總裁兼銷售分公司總經理小原秀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讓筆者感覺到,長安馬自達還是那個因專注而獨特的品牌。

也正是這份不隨時間改變的專注,讓我們時常能想起,到底為什麼會選擇喜歡馬自達這樣一個「小而美」的品牌?

「始於顏值,忠於性能,安全是最重要的底線」

用戶對馬自達品牌忠誠度非常高,這一點在業界是有目共睹的。

在採訪現場,也有媒體記者表示自己有三個標籤,第一個標籤是十多年的長安馬自達老車主,現在也是;第二個標籤,見證了長安和馬自達合資合作近20年,見證了南京工廠;第三個標籤,是汽車媒體人,對長安馬自達很有感情。

這份感情從何而來,其實從現場鄧智濤對於長安馬自達產品的解讀中可見一斑,概括起來其實就是始於顏值,忠於性能,以及安全是最重要的底線。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長得丑的車幾乎連被消費者選擇的權利都沒有,而長安馬自達依舊能夠吸引一批忠實粉絲,與其總是能夠給用戶帶來非常愉悅的視覺體驗的「魂動」造型設計密不可分。

在長安馬自達的官網上,有一句話令筆者印象深刻——「用設計的力量,為汽車注入鮮活的生命」。這種對汽車設計的重視,以及獨特的理解讓馬自達的每一款車都像是一個有著各自特點的鮮活存在,從經典的馬3,到近期上市的CX-50行也,即便是挑剔的年輕消費者,也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style。

至於性能,相信每一位接觸過長安馬自達產品的消費者都會有一種「自己車技提升」的感覺,這其實就得益於前面提到的長安馬自達對於「人馬一體」操控體驗的執著。用鄧智濤的話來說,就是能夠給消費者帶來駕乘的快樂,這個快樂的「快」,不只是速度快,而是整個駕駛中操控絲滑的快樂感覺。

「車隨意動,人馬一體」的操控性能一直都是馬自達產品的特點,而長安馬自達汽車市場銷售副總裁兼銷售分公司總經理小原秀之也堅定的表示,今後馬自達對這方面的追求以及想法是不會改變的。無論是面向電動車的製造、電動車的發展,馬自達不會改變駕乘愉悅這一初衷。

在這個冰箱彩電大沙發成為主流的時代,長安馬自達的這份堅守,對於「操控黨」而言無疑是個福音。不過,令筆者比較意外的是,在這次的採訪中,鄧智濤並沒有濃墨重彩的去談外觀以及操控這兩個消費者對長安馬自達印象最深的賣點,而是講重點放在了「安全」二字上。

他表示,馬自達在產品打造過程中,把安全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不管是昂克賽拉還是CX-5,在全球重要的核心市場、區域市場,比如在美國、歐洲、中國,都做到了安全的頂級認證。

事實上,馬自達對於安全的偏執程度絲毫不亞於顏值和性能,而且其在安全上的投入更是不計成本的。比如現在馬自達車身980MPa以上高強度鋼採用率達到54%,在CX-50行也這款產品上大概是58%;其次,馬自達產品氣囊基本上是全系標配7氣囊,CX-50行也上的氣囊,尤其是側氣簾,比傳統意義的側氣簾要大三倍,側窗覆蓋率百分百。

偏執的背後,長安馬自達也有自己的理解,在他們看來安全是一種責任,是主機廠不惜代價形成的責任,也是消費者在選擇一款安全的產品時,對家庭、對事業的安全防護。這種責任感,不管是主機廠,還是用戶,都需要花更大的精力來進行選擇的。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長安馬自達的這份堅持,絕對值得尊重;而站在車迷的角度,筆者更擔心的是,面對電動化的衝擊,長安馬自達該何去何從。不過好在,從採訪過程來看,關於電動化這個命題,長安馬自達有自己的理解。

轉型中的長安馬自達,一邊堅持,一邊憋大招

在之前的上海車展上,長安馬自達其實就已經發布了「面向2025」的電動戰略規劃,其中便提到了智能化和電動化是未來的主要趨勢,也是其重要發力方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既然找准了方向,長安馬自達自然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鄧智濤從兩方面對此進行了解讀。

長安馬自達成立了產品研發中心部門,將加強對於產品定義、消費者洞察以及產品賣點的組合策略,目標很明確——以中國市場為主。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其今年還加強了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智能化兩個方向的技術儲備,並不斷廣攬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人才。

採訪現場,鄧智濤還風趣的打起了廣告,希望能有更多有志於將合資品牌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轉型這個階段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有志之士,能夠加入長安馬自達。在近期新能源汽車市場頻頻傳出「裁員」消息的情況下,長安馬自達還能夠自信的打廣告,其實也說明了其對於電動化轉型勢在必得。

至於其背後的底氣來自哪兒,跟鄧智濤要談到的第二點有很大關係。

在長安母公司的支持下,今年長安馬自達和3家在智能化領域非常有建樹的企業和研究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分別是南京紫金山國家實驗室、梧桐科技以及中科創達。他們將在車載網絡安全、全棧式智能化座艙整合等方面為長安馬自達提供重要支持。

目前業內將中國汽車市場的變革分為電動化的上半場和智能化的下半場,長安馬自達也抓住這一點。所以鄧智濤提到,希望長馬未來的產品在電動化的基礎上,一定要突出智能化的長板效應。至於這些概念和設想何時落地,鄧智濤也給出了一個時間點,那就是明年的北京車展上。

而關於整個電動化進程,鄧智濤則將其分為「兩步走」。首先是藉助現在的HEV,把燃油動力產品往前推進,延續它的生命周期;其次,明年的新能源是長安馬自達全面向市場發起衝擊的重量級或者重磅型產品,未來的重心還是在純電和混合動力產品方面。

其實在本次的廣州車展上,我們也能看到長安馬自達應對電動化趨勢所做出的一些改變,比如上市了長安馬自達MAZDA CX-50行也HEV。整體上看,長安馬自達針對未來其實已經有了清楚地規劃和準備,不過相比於其他品牌那種大刀闊斧的改變,長安馬自達還是在改變和堅守中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以剛才提到的長安馬自達CX-50行也HEV為例,它具備了馬自達核心DNA,比如「山系」寬體SUV的高顏值設計;電子四驅系統能給我們用戶帶來更好的駕乘體驗;以及前面提到的安全性。而在混動系統的加持下,這款車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油耗體驗,實測百公里是4.6L。

這種一邊堅持,一邊憋大招的方法,至少在筆者看來很聰明,循序漸進的過程或許能夠便面其他合資品牌在轉型過程中都出現的水土不服。而從銷量上看,目前的長安馬自達正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

長安馬自達,正在走出「合資車寒冬」

內卷是今年汽車市場最真實的寫照,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正是很多有著輝煌成績的合資車,形容今年為「合資車的寒冬」一點不為過,而目前已有不少合資車倒在了這場寒冬中。

其實在今年早些時候,網上有一個關於「誰會是下一個倒下的合資車企」的猜測,彼時長安馬自達也淪為了網友們猜測的對象,處境已是岌岌可危。不過,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長安馬自達並不存在倒下的風險,甚至可以說已經率先挺過了寒冬。

採訪中小原秀之向媒體透露,長安馬自達自從7月份開始,實現了連續4個月的銷量正增長。對此,小原秀之解釋道,穩健的銷量增長曲線首先來自一系列產品煥新組合拳,通過調整產品市場定位,以越級競爭滿足更多用戶差異化的購車需求,為品牌逆勢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具體體現在:CX-50行也在空間、安全、智能化等領域重新定義了緊湊型SUV市場的產品標準;2023款昂克賽拉比同級車型更有越級競爭力,比同價電動車型更有尺寸和空間優勢;2024款CX-5以合資小型SUV的價格,帶來緊湊型SUV的享受。

其實在筆者看來,這個原因可以歸結為產品價值的提升。隨著消費者購車需求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在局限於「車企的產品有什麼」,而是更關注「我想要什麼,以及能獲得什麼」,而產品價值的提升能夠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滿足感,銷量上漲也就不足為奇。

同時,鄧智濤還提到了另一個好消息,得益於穩健的銷量增長,以及長安馬自達對經銷商夥伴的減壓政策,目前有六成以上的經銷商都實現了盈利,這個數據是領先於行業水平的。作為對比,全球銷量第一的豐田汽車則是在前不久剛宣布要通過減產來緩解經銷商的壓力。

顯然,目前長安馬自達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明顯更為健康,而目前長安馬自達針對接下來的市場局勢也已經做出了規劃,銷量增長的趨勢或許還將延續下去。

寫在最後: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

如前所述,馬自達是一個因專注而獨特的品牌,其對於轉子發動機的狂熱,對於人馬一體操控體驗的偏執,對於高品質產品的追求吸引一批忠實用戶的同時,也遭到了不少的質疑,比如在電動化轉型上的慢人一步讓其逐漸被市場邊緣化。

但現在看來,在當前汽車產品趨於同質化的情況下,我們或許更需要一個像馬自達這樣對市場有獨特理解的品牌存在,而如今的銷量增長更像是市場對於其堅持的一種肯定。

期待長安馬自達在新的時代,依舊能夠以「小而美」的品牌形象,繼續發光發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d4e86b6129fdfc67691e8d43ea1f9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