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分8.1,這國產收視冠軍太真實

2022-06-17     電影鋪子

原標題:開分8.1,這國產收視冠軍太真實

最近,一部新國劇熱播,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上線伊始,評論就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

喜歡的,覺得它緊貼現實,直面女性困境;

批評的,認為它販賣焦慮,製造對立,甚至還驚動了媒體大V下場聲討。

今天就來聊聊——

《親愛的小孩》

劇集由真實故事打底,改編自王小帥2007年曾摘得銀熊獎的電影《左右》。

講述一對離婚後各自重組家庭的前任夫妻,因女兒卻罹患白血病而重聚。

在嘗試骨髓配型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兩人決定「真刀實槍」地再造出一個孩子,用新生兒的臍帶血去挽救女兒的生命……

作為一部34集體量的電視劇,故事從二人女兒的出生開始講起。

劇集開場就是一個尖銳的鏡頭。

任素汐飾演的方一諾對著鏡子,一點點擦去臉上的妝容。

伴隨著高亢恢弘的音樂,顴骨上大片的斑塊漸漸顯露。

擦去口紅,臉色變得疲憊暗淡。

褪去外衣,腰上掛著一個與瘦弱的身軀極不相稱的巨大孕肚。

細看,紫紅色的紋路在孕肚兩邊蔓延開,像一條條撕開的裂縫。

一諾無助地托著肚子,低頭觀察著身體上的變化,眼圈紅了,一臉苦澀。

又抬頭對著鏡子,調整呼吸,擠出一個沉重的笑容……

妝效、表演、配樂協同,將壓抑的情緒直接地傳遞給觀眾。

《親愛的小孩》的前半部分,重點呈現的就是方一諾作為一名女性的生育之痛、帶娃之苦。

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一場異常沉重的蛻變

生產前的她,大大咧咧,乾脆利落。

就連生產前一天,作為中學老師的她還在熱火朝天地教育學生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羊水突然破裂,她很快便穩住情緒。

雙手撐在講台上,緩緩吐氣。

帥氣地叮囑學生們:

「我先去生個孩子,你們都老實點啊。」

即使已經躺在病床上,還是豪爽地安慰母親和閨蜜:

「有的是勁兒,我這麼大個兒,我還生不了個他?」

鏡頭一轉,陣痛開始之後的她已經換了一副面孔——

攥著被子不住呻吟:

「這也太疼了。」

分娩時直打退堂鼓:

「算了,我不生了。」

生產後,那個瀟洒自在的方一諾並沒有回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患得患失、略顯神經質的她。

作為新手媽媽,對孩子的擔憂與體力的透支,讓她本就缺乏安全感

而對身邊人的一次次失望,也在一步步消磨著她的精神。

丈夫肖路(秦昊 飾),當妻子忍著撕心裂肺的劇痛被推進產房時,他正倒在家裡的沙發上呼呼大睡。

前一天晚上,上司打電話催他改方案,他正猶豫著去還是留,一諾通情達理地讓他趕緊去,他還就真去了。

趕回家後,卻得知同事卻已經幫忙改好了。

他倒心大,抓住這點空閒,直接在沙發上坐下,喝著啤酒就著小菜,看起了球賽,又一覺睡到天亮,直到被手機鈴聲叫醒。

電視里播放著小貓卡在管道里的新聞,暗示著妻子正在遭受的艱難與痛苦。

分娩後,由於括約肌撕裂,一向潔癖的一諾陷入產後失禁的窘境。

神經大條的肖路卻渾然不知,一句充滿嫌棄的「什麼味兒啊」,打破了妻子竭力維護的自尊。

儘管他想試著參與照顧孩子,卻總是弄巧成拙。

為妻子買鯽魚下奶,買成了鲶魚,還搞得一身狼狽;

給女兒接水喝,還被開水燙了手。

肖路的粗枝大葉,在平日裡也許只是無關痛癢的小毛病,可到了非常時期,卻顯得格外刺眼。

進出產房時的缺席,照料妻女時的無措……幹啥啥不行,拱火添亂第一名。

丈夫的不靠譜,成了一諾失去信任的開端。

劇集選取了大量真實的日常細節,採用白描手法,展現出方一諾初為人母的生活。

片中兩次有關喝水的情節,令人印象深刻。

一次,是一諾剛生完孩子回到病房,婆婆等人都在圍著孩子轉,吵吵嚷嚷。

沒有人注意到在熱鬧之外的病床上,一諾正吃力地抬著身子去夠不遠處的水杯。

直到她的母親買到奶粉後急匆匆地趕回病房,才讓她終於喝上了水。

另一次,是一諾出院回家後半夜喂奶。

口渴難耐的她輕輕推搡著身邊呼呼大睡的肖路,有氣無力地讓他給自己倒杯水,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倒是剛剛交接完任務的月嫂又折返回來,給她遞了杯溫水。

這讓幾日來一直忍著委屈的一諾瞬間破了防,哽咽著接連道謝。

幾個鏡頭,將產婦遭遇忽視的無助描摹得相當到位。

然而,當觀眾和一諾都以為有了靠譜的月嫂,她總算可以鬆口氣的時候,月嫂卻也掉起了鏈子。

先是睡過頭,把母女倆晾了一夜;

又是在一諾多次囑咐「母乳喂養」之後往奶瓶里摻奶粉被抓包。

一諾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她開始不安地在網上搜索月嫂的相關負面新聞,像間諜一樣躲在門外偷聽房間裡的動靜,擔心孩子受到虐待。

然而她的憂慮在丈夫看來,卻成了一種過分敏感、疑神疑鬼。

但一諾作為母親的直覺並非無中生有。

女兒臉上的黃疸一直不褪,她幾次提出疑問,都被月嫂以一句「應該沒事兒」搪塞過去。

不久後,女兒果然因黃疸值過高住院,

看著小小的女兒被關在冰冷的燈箱裡,一諾的情緒幾近崩潰。

後來,在未與一諾商量的情況下,肖路擅自將母親接到家裡頂替月嫂,接手了照顧孩子的工作。

婆婆雖然任勞任怨,卻因為缺乏邊界感,且與兒媳的現代育兒觀念不合而讓家裡衝突不斷。

常常把幾十年前的育兒經驗強加於孫女身上,把「想當年我一個人把肖路哥倆帶大」掛在嘴邊。

拿出二三十年前的古董百家衣要給孫女穿;

甚至還會在照看孫女時忍不住偷偷抽煙。

被一諾發現後,肖路再次充當和事佬兩邊糊弄,反而進一步將雙方的不滿放大。

婆婆更在一次圍觀麻將攤時太過入神,失手將嬰兒車打翻,險些釀成慘禍,也將矛盾徹底激化……

一諾的安全感在反覆建立又不斷坍塌的過程中一點點喪失,神經也越繃越緊。

一步步從大氣豁達變得敏感焦慮。

日復一日與孩子的哭聲為伴,被育兒占據了全部精力。

在適應母親身份的同時,方一諾已經沒有心力再兼顧一個通情達理、對丈夫充滿吸引力的妻子了。

而肖路對日常瑣碎有意無意的逃避,更導致了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從一開始的下班後躲在車裡不願上樓,

發展到寧願加班應酬也不願面對家人,

最終與女客戶酒後亂性,引來一出「小三大鬧女兒周歲宴」的鬧劇……

當決定分手的一刻,一諾腦海里浮現的甚至並非插足的第三者,而是與肖路在婚姻中的一個個令人心寒的雞零狗碎,細枝末節……

自《親愛的小孩》開播以來,不斷有一些聲音稱它「販賣焦慮」

然而更多的聲音,說它真實還原了許多女性在婚姻與生育中所遭遇的困境。

更有不少已為人父母的觀眾現身說法,對劇中細節感同身受

不過,若是能在凸顯帶娃煩惱的同時,適當加入一些新生命為家庭帶來的溫馨快樂,或許會更有說服力。

但,如果痛苦與矛盾是真實存在的,那麼便不存在「販賣」一說。

讓人焦慮的,從來不是文藝作品,而是問題本身。

電視劇將生兒育女可能面臨的複雜問題一步步拆解,呈現在觀眾面前,也會讓更多年輕人在做選擇的時候,能夠有的放矢。

少了茫然,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

更勿論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喪偶式育兒」、「女性產假後難以重返工作崗位」等更多困難。

從這個角度來看,《親愛的小孩》在渲染育兒中的焦頭爛額的同時,也對一些問題進行了理想化的處理。

譬如劇中親屬之間的關係,基調以溫情為主,製造了不少淚點。

比如肖路出軌敗露,一諾執意要離婚。

婆婆得知後,對兒子一頓痛罵,而不是偏袒。

上門找一諾,也不是為了強行挽留,而是珍重道別。

背包里的一大袋子辣椒蘿蔔,暗含著對兒媳的不舍,與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

再比如一諾第二任丈夫的父母。

一開始極力反對兒子與離異帶娃的一諾結合,一年之後,卻已是一幅祖孫三代其樂融融的畫面。

得知孫女患病,老人們也是心疼多過抱怨,主動承擔起了自己本不必承擔的責任。

在壓抑之餘,也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不過,隨著劇情的發展,《親愛的小孩》的缺點也逐漸暴露。

比如刻意製造衝突,強行加入小叔子借錢投資被騙、婆婆病倒等家庭倫理劇中令人不勝其煩的橋段。

讓劇集落入狗血的窠臼,難免有注水之嫌。

方一諾閨蜜雷雯與肖路老闆老蘇之間生硬的感情線,更是看得人一臉問號。

但好在演員表演張弛有度,注重對細節的描摹,

畫面、視聽具有煙火氣和電影質感,

對女性之痛的真實展現,也是一種突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cdd1510bf11ff345e04f1b17c352f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