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注·科創關鍵詞②|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招式」 讓創新不再束手腳

2022-01-26     成都科技

原標題:「兩會」關注·科創關鍵詞|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招式」 讓創新不再束手腳

科技成果轉化 是促進科學技術

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讓科技成果轉化「活」起來,「轉」起來

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里」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成都不斷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招式」

走出了一條成都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道路

越來越多的「成都創新」「成都智造」加速湧現

成為城市創新的有力支撐

本期「 兩會關注·科創關鍵詞

我們聚焦—— 成果轉化

科創關鍵詞

2022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成都將深入開展「校企雙進」活動,完善校院企地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平台,推動校企共建市級產學研聯合實驗室、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以上。

同時,大力發展中試研發孵化平台,完善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鏈條,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力爭技術合同成交額1300億元。

鏡頭·聚焦

時間回到一個多月前的2021年12月。成都賾靈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賾靈生物)宣布完成A輪融資,融資規模達1.06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專門從事創新藥物研究及產業化的科技企業,賾靈生物也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九條激勵政策孵化的首批企業,也是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單位。

圖據:賾靈生物官網

賾靈生物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陳俐娟的另一個身份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一級教授、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18年,四川大學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出台了一系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成果權屬中個人可以最高占到90%。」談起創業初心,陳俐娟直言,這讓一線科研人員在成果對外轉化、個人持股以及開辦公司時做到了有法可依,極大地激發了高校科研人員的創業熱情,自己也是在這個時候萌生了創辦公司的想法。在創業的過程中,成都市、四川大學還在建立研發場所、政策上給予科研團隊支持,提供了良好的軟、硬體條件。

在為科研人員「鬆綁」,鼓勵科研人員走向科技成果轉化「主戰場」的同時,成都還主動出擊,著力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徑。

就在1月18日,成都岷山功率半導體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AI創新中心正式宣布開業。研究院匯聚了台積電前高管張帥博士、原IBM半導體微電子部副總裁及前軟銀資本投資副總裁白傑先、功率半導體國際著名專家張波等業內知名專家,將打造晶圓減薄、可靠性測試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圖據:成都岷山功率半導體技術研究院

事實上,研究院是成都高新區「岷山行動」計劃第一批公布的六大項目之一。聚焦主導產業及未來產業「卡脖子」環節,2021年1月,成都高新區正式啟動揭榜挂帥型研發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岷山行動」計劃,明確未來5年將投入300億元建設50個新型研發機構!

通過「揭榜挂帥」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有組織有目的地推動科技研究、成果轉化,將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全景·速覽

兩組鏡頭背後是成都近年來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縮影」。數據顯示,2021年,技術合作登記金額超1220億元,增幅超6.5%!事實上,要想打破技術成果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的「玻璃門」,背後離不開多方面的行動與支持——

以改革激活創新主體打破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阻梗」,成都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率先出台政策支持技術經紀人職稱評定,從「十條」到「新十條」再到「三十條」,逐步探索出了一條成都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道路。

深化校地協同合作,成都還牽手國內頂級高校,不斷擴大高校「朋友圈」。就在2021年12月,上海交大(成都)研究生培養基地、上海交大天府科技園、成都高端數控制造裝備研究院正式揭牌,同時,一批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為城市發展引聚創新資源。

成都還為高校企業「做媒」,開展「菁蓉匯·校企雙進」系列活動,把高校與企業的需求對接起來,讓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落地場景。目前,成都已累計開展「校企雙進」專場活動300餘場,組織了高校知名專家團隊1200餘人次和7000餘家成都企業參與,促進成都企業與高校院所達成平台共建、成果轉化、技術開發合作項目1600餘項,協議投資金額近400億元。

近年來,聚焦科技成果供給端、轉化端、吸納端,成都逐步形成了多點發力、銜接互補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一個個「成都創新」「成都智造」正源源不斷地從實驗室里走出來,成為城市創新的有力支撐。

正如陳俐娟所言,沒有成都市政府、四川大學政策的支持以及良好的軟、硬條件,即使我們科研人員有滿腔的熱血也是空談,「成都的科技資源優勢比較明顯,未來一定具有很好的轉化市場空間!」

如何讓更多「從0到1」的

原創成果加速湧現?

又要如何加速從「1」到「100」的

產業創新培育?

成都市「兩會」上

代表委員們也紛紛暢談——

充分利用企業集聚的優勢

促進和支持組建市場化中試共享基地和平台

市人大代表、四川義結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覃攀

「在判斷一座城市創新能級的眾多指標中,科技成果轉化率是重要的參數。」市人大代表、四川義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覃攀建議,可以加速構建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熟化平台。

覃攀表示,中試熟化平台作為技術創新和實踐的重要載體,是實踐技術、工藝的商業化必經過程,也是創新成果向生產領域轉移的技術經濟重要抓手。中試平台承擔了科技成果後續試驗、應用性開發的技術鏈向產品延伸的關鍵環節,「對於企業而言,通過中試能夠有更多試錯機會,降低運營風險。」

具體怎麼做?覃攀認為,可以充分利用企業集聚的優勢,促進和支持以企業為基地,研發中心、科研院校共同參與的,以協同、合作、共建等戰略性聯盟式組建的市場化、企業化中試共享基地和平台,在共性技術的開發應用、技術集成和產業化開發方面發揮作用,在中試載體上實現各方利益共享,最終達到「國資參與、市場化運作、風險共擔」的共同體。

在利用平台專業化優勢,把握優勢項目的動態狀況方面,可以加大與創業投資基金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把控平台項目成功機率,為優勢資本儲備更多、更優質的項目,實現平台和資本的協同運作。「同時,構建技術經理人和技術經紀人的人才支撐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發揮技術中間人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覃攀表示。

發揮科技企業孵化載體作用

做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轉化器」

市政協委員、成都新谷投資集團

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潮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培育、扶植中小企業,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平台載體。市政協委員、成都新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潮根植科技孵化事業多年,在他看來,緊扣成都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孵化器建設同樣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

從「高質量發展」談起,高潮建議加大對優質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扶持,將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招引等指標納入評價體系,加大對優質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稅收、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扶持力量,做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轉化器」。

推動科技孵化器高質量發展,對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高潮透露,融入城市創新體系,新谷創業社區更新2.0計劃已啟動,將聚焦「硬」平台、「軟」服務加速提能。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你「在看」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cb835a7a5aa1ab628d03942175f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