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老級AIGC獨角獸,已經面臨運營停擺的窘境!老一輩獨角獸開始繃不住了?

2023-09-12   AI狐頭條

原標題:中國元老級AIGC獨角獸,已經面臨運營停擺的窘境!老一輩獨角獸開始繃不住了?

原創 | 創頭條
ctoutiao

30秒快讀

Jasper代表了一種產品模式,即外部引入模型能力,而自身則專注於應用層研發。有人把這種產品稱為 GPT-Wrapper。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美國類似於Jasper.AI這種基於GPT模型、ChatGPT或是其他科技企業所發布模型開發的產品已有數十個之多,而這些產品背後的一些創業公司也不乏正在面臨與Jasper相似的困境。

當科技巨頭進行模型版本疊代或發布近似產品時,一些無意之舉便會很輕易摧毀掉這些「套殼」產品。到時候,擺在這些創業公司面前的就只剩下了兩條路,要麼卷下去另闢蹊徑發掘產品的其他優勢,或是在唏噓聲中被迫離場。

作者|史慧芳

編輯|六耳

來源|創頭條

做AI工具的公司們,還沒等到讓其他人類失業,倒是先讓自己的員工失業了。

有媒體報道稱,中國一家元老級AIGC獨角獸——影譜科技,已經面臨經營不善、運營停擺的窘境。

無獨有偶,前不久一家名叫Jasper AI的明星AI創業公司也宣布了裁員。據說它是美國矽谷初代AIGC明星獨角獸,出現得比ChatGPT還要早。

眼下人工智慧風頭正盛,大模型相關創業公司百舸爭流、千帆競渡。但最早入局者的昔日AIGC獨角獸,卻站在了風雨飄搖的懸崖邊。

毋庸置疑的是,這場AI競賽勢必曠日持久,而AI創業者們的悲歡並不相通,總有人乘興而來,也有人黯然離場。在巨頭通吃的背景下,只有一直手握「殺手鐧」的企業才能笑到最後。

-1-

國內初代AIGC明星獨角獸面臨停擺?

先來看一個國內初代AIGC明星公司的故事。

據量子位消息稱,一家曾經專注於AIGC的獨角獸——影譜科技,正面臨經營不善、運營停擺的窘境。

據報道,影譜科技已斷掉了公司員工的社保及公積金繳納,對於不少員工工資的發放也一再拖延。由此導致不少員工出走,尤其是財務崗和HR崗,部門辦公室幾近人去樓空,公司統一的郵箱處於無法登陸的狀態……

另外,影譜科技對外業務上也遭遇了挑戰。有市場消息稱,自2016年來與芒果TV達成的戰略合作,相關業務於近期被其他公司全盤接手。

這家成立於2009年的AI影像公司,一直專注大文娛產業。2013年,完成天使輪融資,開始進軍廣告植入業務。而讓它在AI影視領域出圈的,是一款名叫「植入易」的產品。

這款產品能夠在長短視頻的畫面中,將品牌和產品自然地植入到合適的地點、場景或畫面中,讓它們成為視頻內容的一部分,無違和感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這個產品是利用生成式AI技術,通過雲計算,聯機渲染,生成擬真浮窗,影譜科技可以算得上是國內初代AIGC公司。

自從在2016年熱播韓劇《太陽的後裔》一戰成名後,影譜科技就與芒果TV達成戰略合作,承接了許多影視劇集的植入業務。

《楚喬傳》《快樂大本營》《中餐廳》《我是歌手》《乘風破浪的姐姐》等諸多影、劇、綜中,後期植入廣告的活兒,都被影譜科技承包了。連京東、蒙牛、三元、奔馳等都曾是其客戶。

可以說,影譜科技被認為是國內AI技術落地文娛商業化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在融資方面,影譜科技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在D輪融資時,曾以13.6億人民幣的數額,創AI影像生產單輪融資紀錄。隨後幾年,又有多筆億元級別戰略融資陸續進場。

影譜科技最春風得意的時候是2020年。這一年,其以超百億元估值,位列《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32位。

然而,巔峰之後,往往就是下坡。自2021年下半年,影譜科技不再順風順水,其先是在新三板摘牌,後又放棄科創板上市計劃,理由是「要調整發展戰略和資本運作路徑」。

而這一切都跟它的業務有關。雖然影譜科技主打「生成式AI」概念,但每年都不忘追風口。

比如,2018年VR/AR大熱。影譜科技就將目光投向了VR、AR行業。2021年,元宇宙成為熱門話題,影譜科技就緊跟潮流,發布元宇宙活動平台—影宙。去年底,ChatGPT炙手可熱,也曾到一波熱度。

但影譜科技講的新故事,並沒有像廣告植入業務那樣講得風生水起。

有分析認為,近年來,影譜科技不曾讓自己錯過任何熱門的AI概念,但投入大量資源卻沒有收穫相應回報。而且在廣告植入業務上也沒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最重要的是,影譜科技在AIGC領域也沒有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沒有打造出具有創新性和影響力的AI模型,失去了先發優勢和行業地位。

眼下的AIGC賽道如此炙手可熱,昔日AIGC獨角獸卻先「倒」為敬,在這個大模型元年黯然失色。

-2-

矽谷昔日AIGC獨角獸開始裁員

不單是國內出現了這樣的案例,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出有AIGC明星獨角獸快撐不住了。

7月12日,美國AIGC獨角獸Jasper創始人兼CEO Dave Rogenmoser在領英發布了進行重塑團隊(裁員)的公告。原因是AI行業變化太快,公司需要更加專注並調整資源。

據說,Jasper被裁員工都是業內第一批開發、推廣和支持人工智慧產品的人。

作為一家剛完成大額融資且連續兩年實現高額創收的明星獨角獸,Jasper可以說是AIGC浪潮興起之初為數不多的佼佼者之一。

Jasper成立於2021年。過去兩年分別實現了4000萬美元與7500萬美元的營收。去年10月,剛完成1.25億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15億美元,被媒體評為2022年成長最快的AI獨角獸。

按說Jasper應該不差錢,卻為何這麼快走到裁員這一步呢?

其實,Jasper AI的故事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成也OpenAI,敗也OpenAI」。

兩年前,OpenAI推出初代AI大模型GPT-3,Jasper AI的老闆嗅到商機。他抓住機會獲得內測資格,並結合以往工作經驗,打造了一款核心產品Jasper.AI。

這是一款基於GPT-3開發的AI寫作助手和內容生成工具。用戶只需提供幾句文字描述,Jasper.AI就可以自動生成各種營銷文案、電商標題、廣告語......

作為早期的入局者,Jasper.AI一經推出便快速占領了市場,收穫大量社交媒體、跨海電商、視頻製作等領域的企業用戶,一舉成為「AI領域新星」。

直到2022年11月,Dave還發過一條推文,稱「公司沒有一個員工願意離開」。

然而,好景不長。

ChatGPT的橫空出世,徹底引爆AIGC圈子,寫求職信、代碼、歌詞……這款聊天機器人憑藉驚人的生成能力,迅速風靡全球。

瞬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OpenAI,Jasper的光環也隨之黯淡。

除了基於GPT3.5模型的ChatGPT在很多方面的能力不亞於Jasper.AI之外,廣大用戶轉向ChatGPT懷抱的原因是ChatGPT可以免費,也可以訂閱20美元每月的Plus服務。而Jasper最便宜的價位,個人版都要每月49美元。

正如一位用戶所說,「Jasper.AI是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他們仍在使用GPT-3。在嘗試過後我發現,GPT-4擁有令人驚喜的全新的水平。幾個月前我就取消了對 Jasper.AI 的訂閱,而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早點取消掉它。」

在chatGPT的衝擊下,Jasper網站的訪問流量在短短3個月內下降了近40%。

幾個月後GPT4 問世,更是在多方面對Jasper.AI碾壓。而這也讓Jasper這家原本生於GPT-3的AIGC明星企業或將出局。

無獨有偶。主打零代碼AI平台的初創公司Mutiny也被曝裁員30%。一年前,Mutiny同樣風光無限,曾獲紅杉資本、YC投資。

這些初代AIGC獨角獸的倒下,或許只是AI應用層殘酷競爭的冰山一角。

-3-

AIGC開始擠泡沫?

「他們進入市場的時間的確非常早,但是技術差異化不夠,並且選擇了一個競爭激烈的賽道」,面對Jasper此次裁員,有網友談到。

還有人借「GPT套殼們正在崩潰」來形容當下AIGC應用初創公司的困境。

對於Jasper裁員,出門問問CEO李志飛發文評價稱,面向專業用戶,Jasper原本存在一種可能的路徑,那就是自建大模型、開發出獨特的滿足專業用戶的產品feature,從而留住專業用戶。但目前看起來這條路也並不樂觀」。

其實Jasper代表了一種產品模式,即外部引入模型能力,而自身則專注於應用層研發。有人把這種產品稱為 GPT-Wrapper。

也就是說,Jasper沒有自己的大模型,它的各種服務都是基於OpenAI的API。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美國類似於Jasper.AI這種基於GPT模型、ChatGPT或是其他科技企業所發布模型開發的產品已有數十個之多,而這些產品背後的一些創業公司也不乏正在面臨與Jasper相似的困境。

然而,這種模式有利有弊。好處是節約創業成本,但風險也很明顯。

在ChatGPT還沒問世時,Jasper們確實能搶占市場先機。但隨著更便宜、方便的ChatGPT誕生,Jasper們的優勢便蕩然無存。

此前不久,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和獵豹移動CEO傅盛圍繞「創業者到底該不該逐鹿大模型,能創造什麼價值?」上演了一幕朋友圈互懟。

朱嘯虎認為,ChatGPT 太過於強大了,這對創業公司而言並不友好。類似Jasper這種基於ChatGPT二次開發的公司面對GPT-4隻有死路一條。

事實上,一些AI「套殼公司」的確沒有什麼壁壘。沒有形成技術護城河,產品容易復刻,是當前AIGC應用側初創玩家的通用困境。

在技術越來越普及的背景下,有大量初創公司可以基於OpenAI提供是API服務進行低成本創業,長期來看,玩家越多越多也必將導致競爭越來越激烈。

所以,如何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對於「套殼公司」來說無疑是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此外,這些初創公司所認定的客戶企業們,更傾向於使用免費的開源工具,快速將AI投入生產,而未必會從一家初創公司來購買產品。

百度的李彥宏認為,生成式AI將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會有很多創業和投資,大模型時代最大的機會在於應用層。他曾表示,「在應用層,將會出現全新的、十倍於現在微信和抖音的創業機遇」。

當科技巨頭進行模型版本疊代或發布近似產品時,一些無意之舉便會很輕易摧毀掉這些「套殼」產品。到時候,擺在這些創業公司面前的就只剩下了兩條路,要麼卷下去另闢蹊徑發掘產品的其他優勢,或是在唏噓聲中被迫離場。

這番話並不誇張。如今AI賽道的競爭日益激烈,有華爾街知名風投人士預計,未來三年內將有85%的AI公司面臨倒閉風險,要麼是因為被大公司吞併,要麼因為現金耗盡。

但從人才的角度來看,Jasper們的被裁員工似乎並不需要為明天發愁。因為AIGC人才還是太吃香了,一群創業公司、風投機構甚至各大廠都還在如火如荼地搶奪人才。

.END.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