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周期、韌者行遠,紅星美凱龍做對了什麼
超四萬億規模的家居產業受到疫情衝擊和地產下行的雙重壓力,如何應對才能走出困局?國內家居市場龍頭紅星美凱龍用最新財報業績給出了答案。
3月31日,紅星美凱龍發布2021年度業績報告,核心指標表現超出市場預期。2021年,紅星美凱龍實現營收155.1億元,同比增長9%;歸母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18.3%;扣非後歸母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42.6%。
穿越周期、逆勢回穩,凈利增速超過營收增速、盈利能力穩健提升,是紅星美凱龍經營模式升級的必然結果。
資產質量改善
創辦35年來,紅星美凱龍用布局全面的賣場規模及行業領先的品牌地位構築了牢固的護城河。截至2021年底,紅星美凱龍共經營95家自營商場,278家委管商場,規模穩居行業首位。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Sullivan)數據顯示, 2021年紅星美凱龍零售額占家居連鎖商場的份額繼續提升至17.5%,持續位列第一,幾乎是第二至第五名的總和。
近年來,紅星美凱龍踐行「輕資產、重運營、降槓桿」戰略,從傳統的資本賦能向可持續的管理運營賦能轉變,一方面放緩一二線城市鋪設自營店的節奏,在進入新興下沉市場時採用更有效率的委管模式,另一方面通過店態和品類升級、數字化轉型、營銷服務創新等舉措,全面提升經營效率。
從最新財報看,紅星美凱龍的戰略落地效果已初步顯現。
2021年,紅星美凱龍僅新增3家自營商場,但新增20家委管商場,此外有327個委管簽約項目已取得土地使用權,「由重變輕」的趨勢明顯。與此同時,紅星美凱龍通過委管的輕資產模式加速對下沉市場的卡位:自營商場主要位於一二線及省會城市,委管商場則相較更為下沉,儲備項目中超70%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
「輕資產」轉型,加上剝離非核心業務瘦身,推動紅星美凱龍持續降低資本支出、提升了財務穩健度。2021年,紅星美凱龍的資本開支大幅下降17.6%。截至2021年末,紅星美凱龍的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了3.7個百分點,計息負債同比減少63億元。
與此同時,得益於經營效率的持續改善,紅星美凱龍的經營現金流凈額穩步提升,去年達到53.81億元,同比增長29.4%。充裕的現金流、更加合理的資本結構,反過來又增加了紅星美凱龍在市場調整期聚焦主營家居業務、集中資源提升坪效的底氣。
財報顯示,過去一年紅星美凱龍的商場總經營面積變化不大,但2021年商場零售額同比增長27.2%至1374億元,大大超過家居建材市場的零售額增速。這樣的成績說明, 紅星美凱龍已經擺脫了傳統靠資本撬動、新建商場驅動業績的模式,更多是對現有商場進行結構優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了業績的大幅改善。
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紅星美凱龍的凈利增幅,顯著超過同期營收增幅,是2021年財報的亮點,反映的則是紅星美凱龍業務運營能力的提升。
財報顯示,2021年紅星美凱龍綜合毛利95.66億元,同比增長9.3%。從綜合毛利率指標看,紅星美凱龍2021年綜合毛利率為61.67%,自2019年起連續兩年小幅提升,顯示出盈利能力見底回升的趨勢。
進一步拆解, 紅星美凱龍的業績改善主要體現在核心經營指標出租率的上升態勢上。出租率的穩步提升,又得益於紅星美凱龍在2021年做出的多店態布局、九大主題館落地、精細化運營等舉措。
針對不同消費力的差異化客群進行店態細分,是家居零售行業的趨勢。紅星美凱龍按照區域特徵、客群劃分、品牌選取等原則,採取多店態布局的策略,將旗下零售門店規劃為至尊Mall、1號店、標杆商場三大店態,分別對應高凈值人群、中產階級、剛需消費群體。截至2021年末,紅星美凱龍共擁有9家至尊MALL 、32家1號店及59家標杆商場。
順應消費多元化的趨勢,紅星美凱龍還升級主題館戰略,規劃重點品類、優化品牌結構,實現智能電器、進口國際、設計客廳、高端定製、軟裝陳設等九大品類主題館的全面覆蓋,通過搶占所在市場不同消費層級的消費者心智,將主題館變成流量入口。2021年,紅星美凱龍已完成逾三百個主題館的打造,計劃三年打造千個主題館。
再進一步,紅星美凱龍精細化了運營顆粒度,以「高頻帶低頻、低頻護高頻」的方式引導關聯銷售,通過對品類在商場不同樓層的精準規劃布局盤活整體出租率,比如在商場高樓層布局高毛利及趨勢品類,對高區樓層的提效尤為顯著。
以紅星美凱龍上海全球1號店為例,作為一家成熟期商場,滿租情況下通過九大主題館全覆蓋實現年租金收入增長超過10%。像瀋陽鐵西商場這樣的培育期商場,通過高區布局睡眠生活館,高區樓層出租率提升超5%,商場整體出租率提升超3%。
財報顯示,2021年紅星美凱龍自營和委管商場的出租率分別為94.1%和91.4%,比2020年提升了2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其中,自營商場出租率已經超過2019年的水平。
這反映到業績上,2021年紅星美凱龍自營商場收入達到80.9億元,同比增長21.1%。自營商場77%的高毛利率則驅動了紅星美凱龍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顯著提升。
走出地產周期
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是,家居市場曾經在中國房地產的上行周期吃盡紅利,但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周期和存量競爭時代,紅星美凱龍是否能夠擺脫地產周期的影響?
從最新的市場環境來分析,市場的擔憂可能大可不必。
一個確定的事實是,家居零售市場的規模仍在持續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家居零售市場規模增加至3.5萬億元,2021年同比增幅和過去六年的復合增長率均高於整體家居市場的增長水平。
與此同時,家居市場的需求側同步發生著劇烈變化。近幾年國民收入的大幅攀升,以及消費意願的積極增長,帶來了新一輪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家居零售企業不斷提出的新要求倒逼下,整個家居零售商場迫切進入新一輪升級改造。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家居零售市場與房地產的關聯關係正在逐漸弱化。
可以佐證的是,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近幾年增速逐年收窄,過去五年的復合增長率僅為2%,同時家居零售市場規模及線上家具建材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表現較為強勁,過去五年復合增速大幅高於住宅銷售數據。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住宅家居市場剔除精裝房後,一線城市新房裝修占比僅為20%,近八成需求來自於交易二手房裝修、自住房翻新、家居日常購買。二線城市50%來自於存量裝修需求。三線及以下城市目前存量裝修占比需求為35.6%。
商品房增速的放緩,意味著家居市場的增長驅動由增量邁向存量,交易二手房裝修需求及存量房翻新需求將成為家居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家居市場將與房地產周期逐步脫鉤。
與此同時,家居市場正在調整出清,部分運營效率較差的區域性連鎖家居賣場將會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未來行業勢必呈現馬太效應,紅星美凱龍等頭部企業的集中度繼續走高。
新的行業邏輯下,市場對連鎖家居賣場的價值評估方式也正發生變化,關注指標從原來的商場規模、經營面積向運營效率轉移。而在低頻、低復購的家居行業,跑出不一樣的快速度的紅星美凱龍,已經用過去一年的實踐證明了自身運營效率的改善,走上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站在新舊周期交替的起點,手握規模及品牌、運營效率等多方面的優勢,紅星美凱龍的價值重估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