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是「嚴點」好還是「松點」好?其實,權威型家長最「靠譜」

2023-07-03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管孩子是「嚴點」好還是「松點」好?其實,權威型家長最「靠譜」

導讀:教育是一門學問,這和父母的學歷、社會背景並不全然有關係,只有能夠真正掌握教育真諦的家長才能夠在管教孩子這件事上擁有主動權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糾結不已,面對眼前的小人兒,自己究竟是應該嚴格管教還是應該由著孩子性子來呢?其實,家庭教育並非是黑白分明般的「非嚴即松」,掌握好教育尺度的「權威型家長」才能夠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有這樣一段監控視頻引髮網友關注。在視頻中,一名男生貼著學校走廊的外牆面站立,男生的母親步履匆匆地趕來,隨即對男生進行了一番言辭激烈的批評教育。情緒激動的男生媽媽越說越激動,隨後用手狠狠地給了兒子一巴掌

男生的老師發現這一情況後趕緊過來勸說,隨後拉著男生母親去了辦公室詳談。就在男生媽媽和老師離開後不久,這名挨了打的男生一躍而起決絕地從學校走廊跳了下去。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畫上了休止符

據悉,這名男生來自離異家庭母子倆相依為命。為了能夠讓兒子有出息一點,一天打多份工的母親對其要求嚴格。當天,男生因為圍觀同學打撲克而被老師請了家長恨鐵不成鋼的男生母親氣憤不已,於是在沒有詳細了解情況的時候就動手打了兒子

令人遺憾的是,就在前不久這位痛失兒子的母親也自殺了。她是那麼的愛兒子,她自始至終都無法面對因為自己的失誤造成了兒子的離開。在新聞發布後,有很多家長對這對母子表達了同情,同時也著實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頭疼

有網友留言稱,「現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如果家裡管得松的話孩子很容易禁不住誘惑學壞,可是如果家長管得太嚴的話,又很怕孩子心理脆弱一時想不開!我們當家長的也真的是左右為難。」

01、管孩子是「嚴點」好還是「松點」好?家長別努力錯了方向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孩子不打不成器」、「嚴父出孝子」等等這樣的理論備受推崇,而當下更加開明的教育理念們則更傾向於釋放孩子的天賦潛能,讓孩子擁有快樂、自由的成長空間。而當這兩種教育理念發生碰撞時,家長們難免會在「嚴點」好還是「松點」好教育方式上猶豫不定

但是其實,教育的原則和底線決定了它的「嚴肅性」,同時,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又決定了它的「變通性」。如果家長僅僅按照「嚴點管」或者「松點管」的單一的教育方式進行管教的話,那麼孩子的教育很可能被置身於過於極端的境遇之中。

一味推崇「嚴點管」的父母很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透支自身與孩子間的親密度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以後,管教過分嚴格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低自尊感的孩子,他們或對父母過分依賴,或對父母心懷芥蒂

一味推崇「松點管」的父母很容易就會模糊教育的底線,完全任由著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任性而為,這其實也是父母有失管教之責的表現。尤其是在孩子的三觀尚未完全建立的時候,父母的管教不及時很有可能會導致他們走歪路

02、為啥「權威型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最輕鬆?鬆弛有度是訣竅

事實上,「嚴點管」和「松點管」並非不可兼容,推崇鬆弛有度的教育理念的權威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表現得更為輕鬆。權威型家長懂得在恰當的時機建立起家長權威,讓孩子在信服的基礎之上「乖乖聽話」。

父母不該是孩子的對立面,權威型家長不會以透支與孩子間的親情維繫的代價來實現教育的目的。這種類型的家長更容易培養出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面對問題時,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不會因為害怕和恐懼而向父母隱瞞,相反地,他們更容易作出主動向父母坦白、求助的舉動

權威型家長在教育中占有主動權,與此同時他們也願意給予孩子適當的話語權。這使得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更具存在感,同時他們也能夠擁有被父母尊重的心理感受。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作為獨立個體的他們對於自我存在和自我實現有了更高的要求,權威型家長的教育理念則很好地契合了這一點。

03、父母們怎樣做才能夠成功地修煉成「權威型家長」?

1.堅持一致的教育原則

有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人負責教育孩子,一個人負責安撫孩子,乍聽之下這樣的教育方式很有智慧,但是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被孩子看成是教育原則的不一致。孩子們會更傾向於「護著」自己的一方,最終導致家長的教育底線模糊,教育成效不高

2.適時地、恰當地「立規矩」

通過規矩來約束孩子遠比通過父母發威的方式來得輕鬆,同時效果也更好。在立規矩之初,孩子會有明顯的不適應之感,這其實是他們在試探父母的底線。如果父母可以咬牙狠心地堅持下去,那麼被立起來的規矩會讓父母的教育更有效地被孩子服從和接納

3.拒絕「雙標」,家長以身作則

如果家庭教育只是局限於孩子,那麼滿嘴大道理卻言行不一的家長就無法起到正確的示範作用。家庭教育應該建立在拒絕「雙標」的基礎之上,只有父母懂得以身作則,這才會讓家長權威順利地被樹立起來。權威和淫威的概念不同,孩子對此的反饋方式也有所不同。

想要成為權威型家長並不容易,正如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套教育方案,可以適用於所有孩子。所以,在努力成為權威型家長時,父母們也要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和反應,加深自身對於孩子的成長需求了解,這樣才會讓教育理念實行的更加接地氣。

枕邊育兒寄語:

李玫瑾教授說,教育的關鍵,是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所以,當父母對教育的尺度把握不好時,不妨試著傾聽下孩子的內心需求,從孩子的角度,更有同理心地看待他們所遇到的成長問題。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a12c006fb1b249407d0f16c19f458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