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作戰,八路軍打完這一仗則打不了下一仗,毛主席想出了好辦法

2024-01-13     陳冠任

原標題:對日作戰,八路軍打完這一仗則打不了下一仗,毛主席想出了好辦法

毛主席是大軍事家。他打仗十分靈活,變化極大。

抗日戰爭的戰略戰術的轉變,是毛澤東作為大軍事家的傑作。

紅軍是游擊戰爭的老手。好幾支紅軍是靠幾把菜刀起家,從很少的幾個人打游擊開始,逐步發展成正規大部隊的。

但是,在十年內戰中,紅軍對付國民黨軍的「圍剿」,卻是以運動戰為主的,游擊戰僅處於配合或輔助的地位。擔負游擊任務的,是地方部隊和工農老百姓組成的不脫離生產的游擊隊或游擊小組。換句話說,作為主力的紅軍野戰軍,一路來打的是正規戰——運動戰和陣地戰,而不是非正規的游擊戰。

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仗如何打?

這時,八路軍面對的敵人,是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它們擁有現代化的精良裝備,訓練有素,遠非國民黨軍可比。這個仗該怎麼打?這是八路軍生死攸關的大問題。不僅如此,如果八路軍繼續像以前那樣打正規戰,三下兩下就很可能被日軍打敗甚至打光。本來勝敗乃兵家之常,但是八路軍那點兒本錢輸不起。毛澤東的英明偉大,就是及時改變,對八路軍的抗日作戰,他採取了新的戰法——八路軍一改以前對國民黨軍的運動戰和陣地戰為山地游擊戰。

他在洛川會議上說:

「同日本侵略軍作戰不能局限於同國民黨軍隊作戰那一套老辦法,硬打硬拼是不行的,我們的子彈和武器供應都很困難,打完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因此,我們必須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準備堅持持久戰。」

這個戰略戰術的轉變是一個大智慧,也是極其成功的。被譽為軍神的劉伯承元帥後來說:「剛剛經過25,000千里長征的紅軍,只剩下兩三萬人馬,如果繼續採用以前以運動戰為主的方針,打正規戰、打大仗,不是恰碰在敵人的硬釘子上嗎?毛主席的這個轉變是不容易的,也是有很高的智慧的。否則,中國的乃至世界的歷史恐怕就得重新寫過,總之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了毛主席高超的軍事才華以及中共軍政高層為什麼追隨毛澤東的真實歷史及其原因,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冊,為讀者喜愛的紅色歷史暢銷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a05f46db26d017e01ed298c3b396f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