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7周已足月?孕37周和孕39周出生的寶寶,差別不止一點點

2019-12-02     識物集

孕晚期,准媽媽最擔心的事情便是早產。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作用下,寶寶早早來到世上報道,卻又因為發育不成熟,一出生便要離開父母身邊接受各種治,看著各種針、管插在寶寶身上,父母是心疼不已;所以,不管是醫護人員還是孕婦本人,都希望並儘量確保寶寶能夠足月生產。

孕37周已足月?為何還要待到39周?

小瑜第一次懷孕時,35周產檢發現胎窘;醫師讓她入院保胎治療,爭取能夠讓寶寶在子宮內待到滿37周再生產。幸好寶寶爭氣,住院後胎窘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硬是熬到了37周才進行剖宮產。

到了第二胎時,小瑜的整個孕程十分順利,但由於是疤痕子宮,小瑜還是選擇了剖宮產。因此家人早早便算好了良辰吉時,就選在滿37周後一天入院生產。沒成想,在小瑜家人辦理入院手續時,醫師堅定地拒絕了這一要求,並向他們解釋道:既然寶寶發育正常,最好讓他在子宮內發育到39周以後再生產。

小瑜家人表示不解:不是37周便已經是足月兒了嗎,為何一定要等到39周才讓生呢,多在子宮內待兩周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有區別,而且孕37周和39周寶寶之間的差別不止一點點!

1、39周的胎兒發育更成熟

自從世界衛生組織(WHO)把37周以前出生的嬰兒定義為早產兒以後,人們便一直認為滿了37周的寶寶便是足月兒,身體各器官機能已經發育完全了。

其實,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研究發現:37周的寶寶較之39周的寶寶更容易發生感染,以及出現喂養、呼吸、和體溫控制、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在進一步研究後,醫學專家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是因為胎兒在孕37周-39周之間,還會經歷一個發育小高峰,胎兒的腦部、肺部以及肝臟等重要臟器的功能在這個階段會進一步完善,因此39周的胎兒較之37周的胎兒發育更加成熟。

所以在2013年,美國婦產科學院 (ACOG)和母胎醫學會(SMFM)將足月兒的定義也修改為了39周。

孕37周已足月?孕37周和孕39周出生的寶寶,差別不止一點點

2、39周的胎兒能確保「足月」

眾所周知,早產兒的危害及問題極多,護理難度也大大增加,因此現代醫療儘量保證胎兒能夠足月生產。但其實大家在計算胎齡時,都是根據末次月經的時間來確定,這個與胎兒的實際發育孕周有差異,並且差異還不小。可以說,我們並不能完全準確地預估胎兒的孕周。所以說,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讓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多待一段時間為好。

而且早產兒還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其中包括低血糖等各種問題。另外,美國布法羅大學還曾對全市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39周以上出生的胎兒,在各種問題上發生的機率都要低於37——38周出生的嬰兒。

俗話說:瓜熟蒂落。當胎寶寶做好準備以後,會主動出來與媽媽見面;因此媽媽不要心急,只要寶寶健康,還能夠與子宮「融洽相處」,就讓他們再多待一段時間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DkhyW4BMH2_cNUgIb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