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票房破21億,細扒片方放出的9張概念圖,都有哪些場面?

2023-08-19     電影番茄

原標題:《封神》票房破21億,細扒片方放出的9張概念圖,都有哪些場面?

古裝神話大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在上映第30天,票房已超過21億元。雖然目前排片量只有17.2%,但在廣大「自來水」的支持下,每天仍能收到2000多萬元票房。

《封神》三部曲是總投資高達30億元的史詩級大片,但在上映時前期票房並不高,首映日票房只有4912萬元。

由於口碑優秀,豆瓣開分7.7後又漲至7.8,票房走勢開始一路反彈,討論熱度也隨之升高。

導演烏爾善堅持通過海選的方式挑選合適的演員,並用半年時間進行專業培訓。雖然沒有用知名度高的明星做主角,但經過一番栽培之後,於適、陳牧馳、此沙、侯雯元、李昀銳、黃曦彥等新人演員的出現都令觀眾耳目一新。

飾演紂王的費翔,和飾演西伯侯姬昌李雪健,他們一位念台詞帶著口音;一位因聲帶受損發音不清晰,電影上映前期曾引起不小的爭議。

但隨著觀眾對角色的接受,費翔和李雪健的口音反而成了亮點,引起一些網友競相錄音頻模仿。

喜歡《封神》的網友們自發當「自來水」,線上線下不遺餘力地為電影做宣傳;而一些網友更是拿出實際行動,進電影院二刷三刷來支持電影。

大家普遍認為,《封神》雖然對原著做了較大的改編,但相比小說,電影的故事自成一體,講得既生動又嚴謹。

一、《封神》電影相比原著,改編極富創意。

《封神》改編自我們熟悉的明代許仲琳所著章回體小說《封神演義》,為了使故事更加生動,又參考了更早的宋元話本《武王伐紂平話》。因此,電影和小說比較,還是有很多不同,總結出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引入「質子旅」的概念,重塑武王姬發形象。

原著的文王姬昌和武王姬發,都是按照傳統文化中「仁義之君」的形象來塑造的。與《三國演義》的劉備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宅心仁厚,但作戰能力不高的明君。

其實質子制度最早出現於先秦時期,「質子」指從地方派往中央,或從一個國家派往另一個國家做人質的人,通常是王子或諸侯之子,像燕國的太子丹、秦國的莊襄王和昭襄王都曾做過質子。

電影中商王帝乙以強權統領四路大諸侯和八百鎮小諸侯,這些諸侯都送一子到朝歌為質。帝乙的小兒子殷壽(即後來的紂王)將這些質子集中起來加以訓練,成了一支生力軍「質子旅」。

這些年輕的質子也都認殷壽為義父,在他的手下心甘情願為他打江山。

姬發是其中最為出色的質子,以殷壽的「光輝形象」為模樣,與殷壽的兒子殷郊親如兄弟。但隨著殷壽坐上王位之後,逐漸暴露出政治野心和兇殘的本性,姬發眼裡對他的崇拜也隨之消失。隨著姬發手中的劍刺向紂王的胸口,這對「父子」也終於反目成仇。

2、圍繞「弒父」的主題,重塑紂王形象,紂王與蘇妲己的關係也隨之改變。

原著中的紂王既昏庸無道又生性殘暴,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都顯得沒腦子。因在女媧宮題詩激怒了女媧娘娘,女媧娘娘便派狐精(蘇妲己)去他的身邊惑亂君心。

電影根據《武王伐紂平話》中對紂王的描寫,將其塑造成一個有智慧、有謀略、手段兇殘的野心家。

蘇妲己則成了被囚禁於軒轅墳中,因得到殷壽的血而解除封印的九尾狐,她除了能蠱惑人之外,還有能療傷的技能,來到紂王身邊也只是為了報恩。

而紂王在得到蘇妲己助力之後,弒父殺兄得到王位,開始展露出鯨吞天下的野心和兇殘暴戾的本性。

「弒父」成了電影的主題,這包括行動上的殺死父親,和精神上「父親」形象的破滅。

殷壽殺死自己的父親得到王位,又強迫四大諸侯的質子手刃自己的父親,還一把火焚毀宗廟,顯得異常決絕;姬發則破除了對紂王的崇拜,選擇回到自己仁慈的生父身邊。

3、姜子牙、楊戩、哪吒三人組合成了搞笑擔當。

原著中姜子牙下山扶助明主,但在「拜相」之前基本上沒幹過什麼重要的事。他先是娶了馬氏為妻,又做過很多小生意,給人算過命,在紂王手下做過官,最後才去了西岐,得到文王的重用。

電影中略去了很多情節,直接讓姜子牙去見紂王,又讓楊戩和哪吒跟在他身邊做「保鏢」。這「三人組」在朝歌誤打誤撞,鬧出不少笑話,但他們做的唯一一件推動劇情的事,就是救了被紂王處死的殷郊。

二、《封神2》和《封神3》全是神仙打架,要講什麼我們先來預測。

1、媒體和導演烏爾善有意無意的劇透。

《封神》的最後,身首異處的殷郊被送上崑崙山;姬昌姬發父子回到西岐;申公豹的烏鴉找到了在西岐釣魚的姜子牙;蘇妲己救活了紂王;太師聞仲帶著魔家四將和鄧嬋玉回到朝歌,一場神魔大戰一觸即發。

根據此前的說法,《封神》三部曲中一共有9場大戰,而我們看到的翼州大戰只是其中之一,接下來還有九曲黃河陣、絕龍嶺之戰、鄧九公伐西岐、兵出金雞嶺、誅仙陣、萬仙陣、大戰澠池縣和牧野之戰這8場大戰。

導演烏爾善在採訪中也曾透露,他的《封神》三部曲是根據《封神演義》中三個階段的故事來拍的。

其中根據第1到第34回「飛虎歸周」的內容,拍了《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並把黃飛虎的故事放在姬發的身上。

接下來《封神第二部:魔道爭鋒》,就會根據第35到66回「三十六路伐西岐」的內容來拍;

《封神第三部:封神天下》,則改編自第67到100回戰略大反功「武王伐紂」的內容。

2、《封神演義》原著中是怎麼寫的?

原著中「三十六路伐西岐」這部分故事中,殷商三朝元老聞太師無疑是關鍵性人物,但按照書迷們的說法,他的作用跟姜子牙一樣,是負責「搖人」的。

西岐大戰一開始,聞太師就先後派去了晁田晁雷兄弟、張桂芳、九龍島四聖和佳夢關魔家四將。

這些人馬都被西岐軍收拾之後,聞太師又親到金鰲島請來救兵,擺下十絕陣;又請到「財神爺」趙公明、三霄娘娘,擺下九曲黃河陣。

一陣折騰,差點把姜子牙的西岐軍一窩端,好在西岐這邊請到陸壓、元始天尊、老子和南極仙翁親自下場,才解了西岐之圍。

其後聞太師兵敗絕龍嶺,鄧九公和冀州侯蘇護奉敕西征,兩人最後都歸順了西岐;鄧嬋玉就是鄧九公的女兒,與土行孫做了夫妻;紂王的兩個兒子殷郊殷洪學成下山來助姜子牙,卻都先後被申公豹說動,反而與西岐軍為敵,終難免慘死的命運。

「武王伐紂」的內容,則包括姜子牙金台拜將,兵出金雞嶺,經歷誅仙陣和萬仙陣兩大陣法,在黃河邊的澠池縣與守將張奎一場大戰,最後在牧野之戰大敗朝歌軍馬,奪了殷商天下。

按照烏爾善的說法,《封神2》會將故事主線放在「大破十絕陣」上,由於電影中會刪掉很多次要角色,已經確定會出現的有聞太師、魔家四將、鄧嬋玉,擺十絕陣的金鰲島眾仙、鄧九公也應該會出現,但蘇護已經便當了,趙公明和散仙陸壓則大機率會被刪掉。

至於《封神2》演員表中出現的「三霄娘娘」雲霄、瓊霄和碧霄,她們會在「九曲黃河陣」的故事中登場。

但因為這部分是放在《封神3》中的劇情,在《封神2》中,「三霄娘娘」很有可能只是在片尾彩蛋中出來露臉。

3、細扒片方放出的概念圖,都有哪些場面?

片方在《封神》票房超過10億之後,每超1億就會放出一張劇透概念圖,至今已經放出9張圖。從這些圖中,我們也可以大致猜到接下來故事的發展,以及將會出現的大場面。

概念圖1:聞太師進攻西岐城,武王姬發騎著雪龍駒迎戰魔家四將中的魔禮紅。姬發詐敗而逃,引魔禮紅在後追趕,又踩到陷阱意外摔倒。

概念圖2:一支軍馬來到黃河岸邊,有網友猜測是九曲黃河陣。遠處的兩人都是騎馬,其一是道袍打扮;其二是穿盔甲,由於姜子牙騎四不像、聞太師騎墨麒麟、趙公明騎黑虎、黃飛虎騎五色神牛,都不是馬,這兩人到底是誰目前沒人猜得到。

概念圖3:魔家四將、鄧嬋玉在黃河中與西岐軍正面交鋒,圖中有很多戰船被毀,西岐士兵落入水中。

概念圖4:很明顯就是十絕陣,籠罩住整個西岐城,雷震子背著姬發入陣,最前方泛出紅光的是紅沙陣。在原著中,紅沙陣是張紹擺下的陣法,哪吒、雷震子和姬發三人曾被困於此陣中。

概念圖5:除了紅臉的魔禮壽之外,又出現了三頭六臂法身狀態的殷郊,看動作他剛把四將中的一個打趴下。

概念圖6:與圖1、圖5應該都是在同一場戰役。手拿青雲劍的魔禮青,和手拿混元傘的魔禮紅,在西岐城與西岐士兵交戰。

概念圖7:鄧禪玉抓住了姬發,兩人在森林中度過漫漫長夜,卻又遇到了一頭熊。

烏爾善說電影會刪掉土行孫這個人物,如此安排的話,鄧禪玉和姬發很有可能發展出一段感情,鄧九公、鄧禪玉父女則因此歸順西岐。

概念圖8:很明顯就是十絕陣中的金光陣。原著中金光陣的陣主是金光聖母,而圖片中是個手持雙鞭的男人,大家猜八成就是聞太師本人。

概念圖9:雷震子和姬發大戰落水的魔禮青,應該也是黃河中大戰的場景。

4、根據以上信息針對《封神2》和《封神3》的大膽預測。

由上面我們已經掌握的信息,可以猜到《封神2》的故事大體會是這樣的:

聞太師揮師討伐西岐,魔家四將、鄧嬋玉在黃河與西岐軍一場大戰,鄧嬋玉抓了姬發,兩人在森林中有一段離奇經歷。

其後聞太師大擺十絕陣,姬發、雷震子、哪吒、楊戩等人破陣。最後是西岐城大戰,三頭六臂法身殷郊將會出場,很有可能是扭轉局勢的關鍵。

《封神3》的故事,我們也可以大體猜到:三霄娘娘大擺九曲黃河陣是前期重頭戲;接下來便是誅仙陣、萬仙陣,雙方在澠池縣一場大戰;最後是牧野之戰,紂王毫無疑問還是會死於摘星樓上,最後當然是姜子牙歸國封神,迎來圓滿大結局。

三、聞太師、殷太歲、鄧嬋玉、魔家四將、楊戩、哪吒,這些人物都是《封神2》的看點

《封神》片尾彩蛋中,聞太師的出現令人興奮不已。

殷商三朝元老太師聞仲,也是截教碧游宮金靈聖母門下弟子,頭生三眼、手使雌雄鞭、坐下墨麒麟,其為人剛正不阿,為保商朝基業殫精竭慮,是原著中人氣極高的悲情反派。

小說中聞太師回朝後上疏「陳十策」,要紂王拆鹿台、廢炮烙、填蠆盆、去酒池肉林、貶妲己、斬費仲尤渾,種種措施都大快人心。

無奈紂王執迷不悟,聞太師獨力難支,十絕陣一敗後被雲中子燒死於絕龍嶺。

電影中的聞太師由演員吳興國飾演,熟悉他的網友會想到《青蛇》中的許仙、《賭俠2》中兇殘狡猾的仇笑痴、《宋家皇朝》中的常凱申。

他為人溫文爾雅、低調有內涵,目前是大學教授,拍電影只是愛好,大家都非常期待看到他在續集中的表演。

最近殷郊的滑鼠墊在網上賣到斷貨,雖然《封神》的最後殷郊身首異處,但大家都相信他會「完整」回歸。

《封神演義》中殷郊為闡教仙人廣成子所救,在九仙山桃源洞修道,因吃了仙豆,長出三頭六臂法身。

都雷太歲殷元帥在電影中呈現的法身形象,參考了永樂宮天猷元帥壁畫、青龍寺明王法相圖、山西鐵佛寺明王塑像等,既顯得威武強悍,又極具藝術美感。

《封神演義》原著中,學成下山的殷郊因弟弟殷洪戰死而遷怒於姜子牙,被申公豹說反,與西岐軍為敵,最終在岐山受犁鋤而死。

但在《武王伐紂平話》中,殷郊一直跟著武王伐紂,最後在法場上一斧斬了紂王。

《封神》電影參照《武王伐紂平話》,並沒有出現殷洪這個角色,且殷郊已與紂王決裂,很有可能不會變成反派。

且按照「弒父」的命題,最後也許會是他親手殺了紂王。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測,續集中的殷郊是正是邪,只有等電影上映才能揭曉。

鄧嬋玉在原著中的形象相當「物化」,與《水滸傳》中的扈三娘有一拼。

鄧嬋玉被其父鄧九公酒後輕許給土行孫,被擒後被強行指配給土行孫做了夫妻。

烏爾善覺得這些都是必須去掉的「糟粕」,因此在電影中不會出現土行孫這個人物,讓鄧嬋玉「獨自美」就好。

飾演鄧嬋玉的蒙古族演員那爾那茜,也是經過重重海選出來的,且和男演員一樣都接受了馬術、格鬥等課程的訓練,她的表演也令人期待。

魔家四將在《西遊記》中也叫四大天王,是大家都喜歡的人氣角色。

以往影視作品中的魔家四將長相千奇百怪,都無法做到還原,更別提威武雄壯。電影中魔家四將的形象參考了古代壁畫和塑像,增加了其形象的辨識度,巨大的法身也令觀眾極為震撼。

小說中的魔家四將被炳靈公黃天化一把白玉金剛鐲四連殺,電影中刪去了黃飛虎(黃天化的父親),也很有可能不會出現黃天化,那魔家四將又將如何被打敗,相信網友們都會很想知道。

楊戩哪吒在《封神》中成了「送快遞二人組」,但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兩部小說中,楊戩和哪吒都是人氣極高的角色。

他們一個足智多謀極少吃虧;一個莽撞性急直來直去,在接下來的續集中,我們早已等不及要看到他們的表現。

四、《封神》已接近回本,祝願「聞太師早日回朝」。

兩年前導演烏爾善曾放話只有《封神》賣得好,《封神2》和《封神3》的製作才能推進,這讓很多喜歡《封神》的影迷都擔心以後可能看不到續集。

茄哥則認為《封神》目前已接近回本,大家不必太擔心《封神2》會胎死腹中。

首先《封神》三部曲是套拍的,目前三部曲都已殺青,只是《封神2》和《封神3》的後期特效還沒有做。按照這一說法,電影前期宣稱投入的30億製作費用,後來部分投資商選擇了撤資,剩下的即使沒有30億那麼多,也已經把電影拍好了。

接下來的兩部續集已經沒有拍攝工作,只剩下後期CG特效的製作,而隨著《封神》在網上話題的引爆,相信會有投資人願意再投錢進去,讓《封神2》和《封神3》得以完成製作。

因此「聞太師回朝」是板上釘釘的事,我們只需要繼續支持,讓《封神》三部曲成為華語史詩大片中的經典。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熱血丹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8cc5606925b5d4eca138551a9e08d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