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夢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2023-07-21   洵而美

原標題:經常做夢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一、夢是如何形成的?

中醫認為,夢是睡眠時神志活動的特殊表現。人都有魂魄,肝藏魂,肺藏魄,夢的產生與魂魄有密切相關。

二、健康的人有沒有夢?

現代醫學認為,夢是人體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人在夢中以右大腦半球活動占優勢,而醒來後則以左大腦半球占優勢,在人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醒與夢交替出現,才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動態平衡。只要睡覺,就會做夢。大腦會對夢進行處理和記憶篩查,說自己不做夢的人,只是忘了而已。如果一個人真的完全不做夢,說明他的右腦可能出了問題。

生活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會,有時身體特別健康,則睡眠會非常好,一夜無夢。

三、有夢,一定是不健康嗎?

若平時有夢,就意味著身體失去了健康嗎?也不能這樣說,因為畢竟我們還有生理性的做夢。

我們生活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之中,外有六淫之邪的侵襲,內有飲食、七情等的擾動,大多數人難以達到真正健康的平人狀態。此時我們的氣血、陰陽皆有所偏,臟腑亦各有其充盛及不足。

當然,這種偏頗狀態比較輕微,仍能維持著相對的平衡協調,而並未達到疾病的程度。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仍然可以安眠,心神能夠正常斂藏於內。

如果我們的正氣尚足,沒有患病。此時我們雖然有夢,但夢的程度較為輕淺,夢的數量比較少,醒來對夢境往往記憶不清,或自覺無夢。醒來之後,我們會感覺睡眠質量良好,精力充沛,雖有夢卻無不良影響,這即是生理之夢,是正常的做夢。

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嗎?

另一方面,因肝主疏泄,情志變化均與肝密切相關,而肝藏血,血舍魂。生活中的各種情志刺激亦可通過肝擾動魂,導致魂無法安於其舍。

五、夢與疾病有關係嗎?

夢由魂魄飛揚引起,而疾病亦會影響魂魄的正常功能。由此說,夢與疾病有著相關性。

人體入睡時,心神斂藏於內,氣血相對寧靜,臟腑功能盛衰、氣血陰陽變化、邪氣遊行等對魂魄之刺激較之於清醒時均明顯增強。人體內環境對魂魄的擾動都會反應於夢境之中。

由此說,夢境是體內臟腑氣血、陰陽等功能狀態的反應,夢境完全可以用於診察疾病的病位、病性、轉歸等。

六、夢遊是怎麼回事?

睡眠做夢與魂魄有關係。從魂而論:我們睡眠時由於心神安藏,無自覺意識,故夢境中環境場景、故事情節、人物關係、言語動作等均與魂密切相關,且因未受心神主導,故邏輯關係多缺乏常理。但此時魂之擾動尚未影響到魄。

從魄而論:人人皆有魄,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形之靈為魄。魄所主為感知覺及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先天而來,並精形而出入,包括了內向的本能感知和外向的本能反應動作。當我們處於睡眠之中時,魄仍能感受到外界刺激,包括睡覺的環境、光、音等等,也包括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的狀態等。

魄與精和形為一體,故魄未受擾動則人體在睡眠中身體較為安穩,無明顯言語動作,也不會產生夢話、夢遊之類。若睡眠中魂受擾劇烈,魄受其激發亦不能安寧,則人在睡夢中會出現反覆翻身、四肢屈伸、言語等行為動作,或魄受魂支配而導致身體隨夢境四處遊蕩,即為夢遊。但因其仍處於睡眠之中,心神斂藏於內,人體自覺意識潛藏,故睡夢中言語動作均不能自知。

由此說,魂被擾動則成夢,魄被擾動則成夢話,甚至為夢遊。

小結:

綜上所述,夢其實並不神秘,夢與健康息息相關。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睡眠時心神相對處於安靜和鬆弛狀態,心神對魂魄制約緩解,魂魄易於飛揚不定而成夢。魂魄飛揚亦與其及所屬的臟腑氣血乃至全身精氣盛衰有關。如肝血不足,肺氣虧虛,則不能藏魂舍魄,致使魂魄不定而做夢。(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