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實行「作業熔斷」新規:作業晚上9點半寫不完就不用寫,早上8點前不得到校

2023-11-01     搜狐財經

原標題:淄博實行「作業熔斷」新規:作業晚上9點半寫不完就不用寫,早上8點前不得到校

淄博又引發熱議了!

這次不是燒烤,而是當地小學新發的規定:

為了保證一天不少於10小時的睡眠時間,學生每天早上到校不早於8點。

與此同時,將實行「作業晚休熔斷」機制:

晚上9點半前作業沒寫完可以停止,立即休息,沒完成的作業第二天也不用補。

圖源:抖音

新規一出,網友熱議不斷。

有人表示無法理解,8點才送孩子上學會耽誤自己上班,9點半後不寫作業更是很難操作。

圖源:抖音

但更多家長認為,這簡直是及時雨。

現在的孩子作業太多,學習太累了,真該讓他們好好睡覺補充能量。

圖源:抖音

圖源:抖音

還沒收到通知的家長,也在翹首以盼,期待好消息早日落實到位。

圖源:抖音

可見,孩子作業多,睡眠不足這些事苦天下父母久矣。

在大家的歡呼聲中,不得不感慨:孩子很難,家長當的也實在不易!

被作業折磨到崩潰的孩子和家長

能想像嗎?三四年級的孩子晚上基本不出門,經常做作業做到九點多十點。

圖源:抖音

到了初中,作業沒寫到11點多那都不正常。

圖源:抖音

這樣搞下去,孩子的睡眠時間哪夠?還怎麼增強體質?

之前有人做過調查,發現每天只睡7小時的孩子占比最多,評論區還一堆說只睡6小時。

圖源:微博

山西晚報的記者採訪過十多名中小學生和家長,發現只有3名小學生能在10點前睡,其他多數要超過10點,甚至到11點半。

圖源:山西晚報

全國政協委員張恩迪此前表示,15%的兒童存在日間嗜睡問題,睡眠障礙的疾病診治存在不足

聽聽都覺得可憐!

本該朝氣蓬勃,茁壯成長的孩子,因為睡不夠,整天無精打采、兩眼無光。

有的才四年級,黑眼圈就和家長一樣重。

作業太多睡不夠影響孩子身心發育,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更令孩子、家長崩潰的是,作業牽扯出來的長尾負效應。

心疼孩子每晚做作業到十一二點,家長催孩子去睡覺別寫了。

第二天老師直接在群里艾特家長,公開批評孩子沒寫作業,沒按時上交,連帶家長一起指責。

圖源:網絡

甚至有老師為了提醒學生完成作業,直接把沒寫的學生排成一排「公開處刑」,拍下照片發家長群。

圖源:網絡

老師批改作業,發現學生對「倍」的認識不到位,直接要求家長在作業本上籤下「全班倒數已知悉」。

圖源:水木社區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

難怪作業這件事最容易誘發家校矛盾,學校把作業壓下來,孩子不得不照做。

可確實不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這種無助感、焦慮感自然而然轉移到家長頭上。

很多時候打開手機,總能看到因作業引發的家庭矛盾、「血案」。

被折磨到哭還是小事。

圖源:公眾號

一道題來回講解了半小時,孩子就是不懂,爸爸一氣之下怒錘桌子,把手掌骨弄折了。

圖源:微博

甚至還有家長被孩子的作業氣到患上「過度換氣綜合症」,呼吸性鹼中毒。

圖源:微博

看這些新聞,或許有人感到好笑,但背後的無奈,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真正知曉。

不該把孩子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聽身邊一位家有小學生的朋友說:現在的學習環境,對孩子太不友好了

雖說全面素質教育,但天天要求這要求那,完全就是要把孩子「逼」全能型選手。

像某知名小學,規定學生必須掌握8個技能:

嫻熟掌握至少兩種以上運動技能(必須包括游泳在內)、掌握演奏一種以上樂器的技能、能寫一手漂亮的硬筆字和學會書寫毛筆字……

圖源:網絡

別說孩子做不到,就連家長都不禁懷疑自己的能力:我竟連孩子都不如

圖源:網絡

不是說不能對孩子有要求,而是過分追求「全能」,整齊劃一、統一標準的標準,讓那些能力沒那麼強,稍微落後的孩子怎麼辦?

他的父母,又如何自處?

天天輔導孩子到深夜,一年後孩子的數學只考6分,估計這事擱誰身上都會氣哭。

圖源:都市報道

家長是985學霸也無濟於事,智商這東西沒法百分百遺傳給孩子。

就算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環境,從小學開始就陪讀、做一對一家教。終究還是改寫不了孩子是學渣的命。

圖源:微博

高標準、高要求,對有能力的孩子來說,或許不是什麼難事。

但學習能力稍微弱一點的孩子,長時間被大量的作業壓著,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束縛著。

他不會因此奮發圖強,只會越來越不自信,最後發展到厭惡學習。

只是大家都認為,別人扛得住,為什麼你就不行。

早點起床,總說自己困;作業多一些,就拖拉磨蹭半天都寫不出一個字。

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一樣,他們的成長節奏、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天生能適應高強度的學習,有的卻沒那麼快,得像牽著蝸牛一樣陪他慢慢走。

如果硬是覺得父輩上不了的985、211,到孩子這裡咬咬牙努力一把就有希望,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個賽道上往前沖。

到頭來,只會是學校、家長和孩子各方互相折磨,沒有誰能倖免其中。

放棄「卷」孩子,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淄博新校規一出,我看到這樣一條贊成的評論:

早該如此了,普通家庭要接受現實,不要幻想還能靠學習改變命運,早點上完學早打工賺錢養家吧。

圖源:網絡

乍一聽有點刺耳,但認真想想,是有道理的。

資質平平的普通孩子,怎麼雞怎麼卷,要超過「天才」可能性幾乎為零。

理解孩子能力有限,接納他的平庸,儘可能給他減減負,換他成長的空間和自由,才是對三全其美的出路。

北大博導丁延慶教授在女兒小學一年級測試全班倒數第一時,一度陷入極大的焦慮。

每天在辦公室盯女兒寫作業,甚至堅持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氣里堅持騎車接送女兒上下學,為的是利用通勤時間輔導女兒。

結果女兒越學越差,個子也不長,整天一副緊張兮兮、心理壓力很大的樣子。

後來他痛下決定,放棄雞娃,女兒的狀態才慢慢好起來。

有人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一個健康、開朗、自信、自由的孩子。

把孩子肩上扛的重負卸下,根據他的個性特點,選擇適合他的發展道路,他才能真正活得開心、幸福。

好在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學校、有關部門深諳這個道理,一直努力做改變。

比如2021年全國的「雙減政策」,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三年級到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則不超過90分鐘。

前不久的作業管理新規,提到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還有最近北京的中考改革,將歷史、地理、化學、生物四門學科調整為考查科目,成績以A、B、C、D四個等級呈現。

總體的政策都是在試圖降低學業壓力,為的就是讓孩子們可以擁有輕鬆、自由的學習空間。

雖然前路漫漫,但方向和目標都很明朗清晰,相信未來的孩子、家長、學校都能走得越來越輕鬆,真正發揮自己的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65e2777614d946c9070e8ee7027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