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清朝在位最長的皇后,一生從未侍寢,卻被尊稱女中堯舜

2023-05-01     臨溪柚子

原標題:隆裕太后:清朝在位最長的皇后,一生從未侍寢,卻被尊稱女中堯舜

相比於其他歷史朝代,我們好像更加熟知清朝的事跡,因為這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

也是離我們最近的,隨著清朝的滅亡,我國的新時代也就此拉開帷幕,迎接我們的將會是一個嶄新的社會。

而我們能夠擺脫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制,有如今這樣平等、自由的生活,都來源於那場辛亥革命的爆發。

南京政府的建立推翻了清朝政府,從而建立了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之所以能夠以較少的傷亡取得勝利。

除了政府的長久以來的努力外,還有一位重要的女人,她被尊稱為女中堯舜,在這場中國社會變革的路途中。

起到了一個極其關鍵的作用,雖說前半生過得悽苦,但她的後半生卻被世人所讚頌,同時她還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中國浩浩蕩蕩幾千年歷史,朝代更迭頻繁和統治者的隨時更換都是不可避免的,是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而成的。

或是因為戰亂紛擾,或是因為國體動盪,又或是因為統治者的平庸和無能,都可以讓一個王朝走向衰敗。

這就是歷史的演變,但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王朝,它的走向可是讓人們都議論紛紛,不可思議。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心中都有著一個宏圖偉業,為大清的建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隨著他們父子倆的努力,大清邁出了很可觀的第一步。後來又在多位皇帝的統治下,大清總算是在歷史的舞台上站穩了腳步。

不過每當我們提起清朝,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乾隆、康熙、雍正這三位皇帝,他們在歷史上的功績也被人們無限放大。

即位期間,他們勵精圖治、勤勤懇懇,為大清創造出一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景象。

清朝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力物力等方面,都達到了頂峰,所以人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這麼強大的國家能在一夕之間覆滅。

眾所周知,「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一個王朝的興盛,都依附於統治者的能力大小和治國水平。

所以在清朝的後半期,在光緒和慈禧的治理下,逐漸走向衰敗,國家上下一片混亂,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

朝堂上也是烏煙瘴氣,貪污腐敗現象嚴重,軍事方面落後,百姓們之間貧富差距大。

而光緒作為君主,手無實權,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把握朝堂,晚期奢侈靡費,簽訂各種辱國喪權的條約。

導致那時的清朝已經有覆滅的跡象,由於內部的不團結不統一,國體動盪是必然的,結束帝王統治也是指日可待。

隨著光緒和慈禧的去世,清朝再次陷入困境之中,新上位的年幼皇帝溥儀、太后隆裕簡直是如履薄冰。

朝堂的實權都在袁世凱的手中,而他們作為真正的統治者,卻只能看著江山流入外人之手而毫無辦法。

這是南方已經發動辛亥革命,這對孤兒寡母被迫接手了這個腐敗不堪的國家,不僅面對推翻王朝的聲音。

還要對抗帝國主義施加的壓力,這時整個國家的生死大權,幾乎都在袁世凱的手中,但是袁世凱卻選擇將清朝覆滅。

可最終的決定並不由袁世凱來做,也不是由三歲的幼帝溥儀來做,而是由唯一一個有話語權的隆裕太后下決定。

隆裕太后生性軟弱,在登位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婦人,在聽了袁世凱的話後,立馬做出了一個決定。

她將諸位大臣都召集起來,共同見證了她頒布退位詔書,為了早日將統一國家,也是為了還老百姓一個和平的生活。

她選擇了退位,親手結束了封建帝王制王朝,換來了一個和平的年代,在當時來說,隆裕太后的這一決定遭到了眾多人的質疑和謾罵。

他們認為將先輩們打下的江山就此毀於一旦,隆裕太后的責任首當其衝,這位柔弱的女子就這樣擔負著罵名。

後來,人們才評價她為「女中堯舜」,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當時隆裕太后不同意退位。

而繼續帶著那個已經危在旦夕、風雨飄零的清朝對抗,那麼換來的結果只能是以更慘痛的代價滅亡。

現如今能夠少些戰爭,讓百姓們不至於流離失所,四處逃亂,過上一個穩定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其實這個隆裕太后與慈禧太后還有點親情關係可言,在她年輕時,被慈禧太后作為一枚棋子嫁給了光緒當皇后。

這個可憐的女子就這樣被安排在了深宮中,以悽苦悲慘了卻了一生,那四方天地就像一個無形的枷鎖。

鎖住了隆裕的心,也鎖住了隆裕的一生。雖然貴為皇后,實則卻有名無實,嫁給光緒的隆裕並不幸福。

他們夫妻之間始終隔著慈禧太后,光是隆裕和慈禧這層姑侄的關係,就夠讓光緒討厭了。

而且隆裕生來性格柔弱,不善言辭,不如別的嬪妃能夠侃侃而談,甚至當別的女人使出渾身解數引起光緒的注意時。

她還只是待在宮裡默默流淚,直到死去,都和光緒沒有夫妻之實,不僅如此,隆裕和太后之間的關係也不親厚。

她只是一個政治的犧牲品,夾在皇帝和太后之間,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苦不堪言。

在那個深宮中,她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愛情,還有親情,一輩子只能孤苦度日,何其悲哀。

後來光緒和慈禧的離去,也並沒有讓這個可憐的女人過上好日子,她在前朝毫無根基,也沒有政治能力。

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面對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國家,隆裕心中悲痛卻說不出口,看著年幼的兒子。

她只能忍氣吞聲,後來頒布退位詔書後,隆裕鬱鬱寡歡,面色枯槁,最終是撒手人寰。

隆裕的一生何其悲慘,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婚姻,只能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在那後宮之中接受命運的安排。

一生柔弱沉悶,唯一堅定的事情就是頒布了退位詔書,為後來的和平盛世立下功不可沒的貢獻。

對於久居深宮的隆裕太后來說,她能做到以一紙詔書,避免戰爭的發生,這一點,就值得她被後人讚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643f64b8e2e5d2e090a0fb473fa1d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