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為什麼壓著媽媽?」記住這麼回答,才不尷尬!

2023-06-11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爸爸,你為什麼壓著媽媽?」記住這麼回答,才不尷尬!

打開今天的文章之前,請想像一個場景。

如果有天你正在和老公做羞羞的事,突然被孩子撞見,會怎麼處理?

裝作一切都沒有發生?還是跟孩子大方解釋?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有位媽媽分享,自己在和丈夫親密時被孩子撞到。

孩子不僅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反而厲聲呵斥爸爸:

「你壓在媽媽身上做什麼?是不是在欺負媽媽?我打你!」

這位媽媽瞬間社死,就差地板沒裂個縫,自己鑽進去了。

後來她想趁這個機會教教孩子關於兩性之間的常識,

可那幾個燙嘴的詞,就根本張不開口。

這不是看到的第一個案例了,

關於親密行為的教育,眾多父母的做法都選擇了閉口不談或者轉移話題。

除此之外,真的就沒有其它好方法了嗎?

正確打消「隱秘話題」好奇心

在解釋親密行為時,孩子總是大大方方的提出問題,父母則是扭扭捏捏的不敢面對。

當孩子問「為什麼我是站著尿尿」、「為什麼我沒有小J」時,爸爸媽媽們卻說不明白你們是從哪裡來的。

父母並非在隱秘教育方面的知識匱乏,而是擁有太多顧慮。

從古至今,男女之間的親密行為都是不可放在檯面上明說的私事。

成年人會因羞恥感而拒絕坦然接納自己的需求,更別說對孩子坦誠自己真實的慾望。

當「親密行為」被貼上羞恥、低俗的標籤,那在父母眼中孩子的天真爛漫更不可能與其一併相談。

為了保持在孩子心中那份神秘和神聖感,很多父母總會出現一種錯覺:

「只要我不說,孩子就永遠也不知道。如果他們不知道,就會一直單純下去。」

不要用複雜的眼光去解讀孩子。

孩子對「親密行為」的追問,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髒了」,是生理特徵帶來的變化。

就算父母不說,孩子也會在性別意識萌芽期對兩性之間的特徵充滿好奇:

3歲左右對性產生一定的意識,區分性別;

4歲左右會觀察自己的性器官;

到了9歲的時候就開始有性意識...

網際網路時代下,如果孩子不能從父母那裡獲得知識、解決疑惑,也能通過網絡去搜索答案。

但網絡環境質量高低不一,加上判斷力低,非常容易形成不健康的觀念。

正確的做法並不是捂住孩子的眼睛和耳朵,而是用正確的生理常識幫助孩子解答成長中出現的疑問。

讓他們為未來做好更多的儲備。

孩子要懂得尊重父母的隱私

當然,

父母也是這件事中無辜的「受害者」。

從前可以頻繁親吻擁抱的夫妻,在有娃之後親密行為光速減少。

在緊張疲憊的生活節奏中,

有的是因為怕孩子看到,有的是因為太累沒有了興致。

光有興致也不行,很多夫妻怕吵到孩子,把戰場搬到了地板上、隔壁房間,或者直接放棄。

在為了讓孩子能更好的生活上,父母都在做最大限度的讓步和犧牲。

但別忘了,當了爸媽,依然有能享受二人世界的權益。

這就需要父母從小培養孩子,

先是對父母的敬畏感。

很多人在教導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卻忘了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空間。

從孩子能獨立行走時,就告訴他們:

進房間時學會敲門詢問,離開房間時順手把門關上。

每個人都有隱私,不能隨意翻動別人的東西,父母的東西也一樣。

有網友分享小時候被親戚問,你爸媽的感情怎麼樣?

他回答:「感情不好,爸爸光著膀子趴在媽媽身上打她,壓得媽媽都不能動。」

原本只是逗樂的親戚,沒有想到孩子會脫口而出這樣的話。

搞得父母十分尷尬,像被脫光被人看一樣。

所以,如果真的在親密時被孩子看到了,

一定要記得告訴孩子不要隨便亂講,讓他們知道:

父母親密是愛的表現,這是我們家的小秘密,也是爸爸媽媽的隱私,要替父母保密,不能告訴別人。

孩子的思維比較直接,想到什麼脫口而出,

或許是無心之舉,可一旦發生,殺傷力十足。

向孩子科普親密行為意識

即便有些網友已經長大成人,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依然沒有走出當年被「嚇到」的陰影之中。

某平台上,以「夫妻親密時,被孩子發現怎麼辦」為主題的帖子有近7000多條的評論。

每一條評論都是一場大型社死現場。

父母自以為無瑕的「演技」,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

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面對。

給孩子進行隱秘教育和樹立兩性教育觀念,就是可以直接上手去做的事。

一、解釋親密行為

比如爸爸不是在打媽媽,也不是在欺負媽媽,而是在互相表達一種愛意。

就像擁抱、牽手和親吻一樣。這樣也說明爸爸媽媽感情很好,你應該為我們感到高興。

如果孩子出現抗拒的心理,則是認為你們不愛他了,則可以表達父母對他的感情:

爸爸媽媽也同樣的愛你,只是爸爸媽媽之間的愛,跟對你的愛還不一樣。

二、認識親密行為

這個時候,也是解釋「我是怎麼生出來」這個問題的好時機。

告訴孩子一個小寶寶的誕生是因為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然後在媽媽的子宮內孕育。

子宮,就是你還沒出生時在我肚子裡的小房子。

那精子和卵子是如何相遇結合的?這個親密行為就是在給他們製造見面的機會。

三、陪孩子多看一些性啟蒙繪本

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看一些性啟蒙的繪本和動畫片,更利於孩子全方位的認識和吸收。

像認識身體構造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書籍《請不要隨便摸我》《我們的身體》《丁丁豆豆》《小威向前沖》,向孩子展示孕育寶寶的全過程...

總之,要讓孩子知道親密行為並不是見不得人的事,

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也因為有了它,父母的感情會更加的美好。

一昧的欺騙、支開,或者是避而不談,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還會培養孩子錯誤的兩性觀念和意識。

大禹治水的故事已經告訴世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溝通,並非堵截。

放在教育上也同理,

坦然和科學的面對,才能更好的溝通。

為了對孩子負責,也為了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