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直腸癌28次放療後,出現直腸狹窄與直腸潰瘍,後續該如何治療

2022-03-12     峰風搞笑

原標題:89歲直腸癌28次放療後,出現直腸狹窄與直腸潰瘍,後續該如何治療

患者馮某,89歲,既往有腦梗塞病史5年,糖尿病史5年。去年12月初發現直腸癌,從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2月5日,在山東某大醫院做過28次放療,同時服用替吉奧藥物三個療程。1月19日因便血做了動脈介入栓塞治療,2月5日開始吃卡培他濱,早晚各3片。2月23日當地醫生檢查發現:距肛門外4-5cm觸及腫物,管腔狹窄。3月1日的腸鏡檢查示:直腸距肛門8-15cm大片狀潰瘍,邊緣整,底覆白苔及黃白苔。直腸距肛門0.5cm處有1約1.2×1.0cm深潰瘍、底覆黃苔。目前患者有下腹痛、排糞困難、糞便變細等表現。患者家屬擔心疾病後期出現腸梗阻疾病,導致患者無法排便。為此,最近一周來,患者聽我建議,先後與當地大醫院多位結直腸專家進行溝通,但眾說紛紜,有的擔心手術有生命危險,有的認為開刀手術安全,到底如何是好呢?患者家屬也感到困惑而再次諮詢我,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我會如下操作:放療

診斷上進行再定性,確定患者目前問題的關鍵所在。

由於患者是比較早期的腸癌進行放療的,且放療的劑量達到了5880cGy。另外,從老人的身體狀況來說,服用三個療程的替吉奧,從劑量上也應該是合適的。並且一個月前還加用了卡培他濱等藥物治療。從既往直腸癌的術前輔助治療經驗來分析,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放療+化療後,患者的直腸癌應該獲得了降期,甚至治癒都有可能。並且患者出現了嚴重的直腸狹窄與直腸潰瘍,都沒有檢查發現有淋巴轉移與血行轉移現象。我猜想是否患者的直腸癌已經控制或治癒了,目前患者的直腸狹窄與直腸潰瘍問題,是放療併發症引起的。如果確實如我所想,則不能再按腫瘤進行治療了。

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錯誤治療,目前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再次明確患者的疾病診斷問題。由於腸鏡檢查加活檢也做過了,還是無法確診患者的疾病,並且,腸鏡也是有創檢查,不宜反覆進行。

糞便DNA檢測技術與腸癌病變進展

對這位身處疾病痛苦之中的患者來說,目前明確診斷最合適的檢查,可能就是選擇無創傷的糞便腸癌DNA檢測技術。理由有三方面:一、它是無創檢查,檢查的準確率也非常高,還可反覆進行,基本排除了腸鏡檢查漏診的風險。二、它不需要特殊的腸道檢查。三、不會像腸鏡檢查一樣增加病人的痛苦。

治療選擇上,重點宜安全妥當。

患者已經是89歲高齡的老年患者,全身臟器功能處於自然衰退是事實,我從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了解知道,這位老人情況還算不錯。但不管再好,理論上都不可能很理想。因此,老年直腸癌患者的治療原則:就是必須在有效的基礎上,儘可能保護好患者全身臟器功能。因存在疾病診斷上的思考,對患者疾病的進一步治療,就以下兩種考慮了:

一、患者放化療後,腫瘤未好轉,進展出現了直腸狹窄與潰瘍。不管患者是什麼類型的直腸癌,已經治療過的化療藥物:替吉奧與卡培他濱應該是無效的。另外,既往28次的放療與直腸腫瘤的動脈介入治療,也未取得預想中的療效。因此,接下來再用這些藥物或治療方法,都是不適宜的。目前靶向藥與免疫藥物,在直腸癌患者中的療效也不理想。因此,我估計再進行化療+靶向治療,也很難獲得好的療效。這種情況下,手術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但老人家年齡大,全身臟器組織能否承受多大的手術創傷打擊,也是擺在所有結直腸外科專家面前的難題。從解決患者難題與家屬訴求的角度出發,單純的結腸瘺術,可能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當然,如果患者情況比較理想,則可以在結腸瘺的基礎上,考慮進一步做腸癌的根治術治療。

二、如果放化療控制或治癒了患者腫瘤,直腸狹窄與潰瘍是放療併發症所致。患者繼續進行腸癌的腫瘤治療,則完全沒有必要。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緩解放療後遺症問題。但考慮到這種嚴重的放療併發症,估計是很難通過保守治療緩解。因此,做單純的結腸造瘺術,可能就是解決問題最好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62c27f1ffb03baa8a061ed06bf4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