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盤點2023」 前五位字詞出爐啦!

2023-12-09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漢語盤點2023」 前五位字詞出爐啦!

「高質量發展」, 「振」奮民心

「核污染水」排放,引發「危」機

12月9日,「漢語盤點2023」年度各組前五位字詞正式出爐,「振」「智」「危」「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高質量發展」「戰爭」「ChatGPT」等熱門字詞入圍。

即日起至12月19日,識別下方二維碼,投票支持你心目中的2023年度字詞No.1!還有機會贏取精美獎品。最終結果將於12月20日「漢語盤點2023」揭曉儀式上發布。

「漢語盤點2023」活動自11月20日啟動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全民的熱情參與,網友們通過新華網PC端和客戶端專題頁面,推薦心目中「描述2023年中國與世界」的一個字、一個詞。微博發起話題「漢語盤點2023」有獎轉發活動,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要聞榜,話題閱讀量近200萬人次;微博文博、微博讀書及藍V認證微博、博物館系微博等參與轉發並討論。學習強國專題報道,累計閱讀量超85萬。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央視新聞播出活動啟動消息。知乎發起話題「漢語盤點2023」,瀏覽量200多萬。截至12月3日,活動共收到推薦字詞數千條,網友們用「夢」「新」「入圈」「挑戰」等字詞總結了一年來的心路歷程。

漢語盤點2023」活動專家評議會日前在商務印書館舉行。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陸先高,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網際網路與新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祝華新,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延申,清華大學教授瀋陽,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張天偉,武漢大學教授赫琳,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規劃協調處處長李強,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新華網客戶端執行總編輯常燁,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評議會。

專家們熱烈討論,各抒己見,認為最終評選出的年度字詞,作為時代的標籤,要成為鮮明的時代印記,折射出社會的發展;豐富漢語的表達,記錄語言的發展,具備規範性、文化性,又有創新性、典型性;濃縮現實的場景,反映民眾的心聲;展現中國對世界的思考,彰顯國人對未來的期許。在綜合網友推薦和專家評議的基礎上,最終選出了各組前五位年度字詞。

國內字

客觀上,「振」是上升的趨勢,發展的走向;主觀上,「振」是舒展的精神,奮起的姿態。長路有險夷,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面對挑戰時不失本心、遭遇風雨時行之不輟,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就當得起一個「振」字。

ChatGPT橫空出世,改變了人類對自身的定義;大語言模型風起雲湧,預示了新一輪的世界競爭。人工智慧,是科技革命、是新興產業、是倫理挑戰、是哲學隱喻,是充滿可能也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這段話可能就是人工智慧寫的,誰知道呢?

度過世紀疫情,推動經濟復甦,人們說,信心貴比金;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人們說,信念堅如山。在中國傳統里,「信」有天地之堅的含義,也有四時之信的意象,只要今天篤志而行,必有未來如期而至。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這是中國先哲的智慧。「新」意味著更上一層樓的境界,意味著敢為天下先的魄力,也意味著孜孜以求、生生不息的精神。在新時代,懷新理念,搶占新賽道先機、前瞻新業態方向,需要中國人始終聞「新」而動、向「新」而行。

亞運會、大運會的超燃瞬間,勾勒出體育強國的「身影」;戴眼鏡的航天員與神舟十六號,推出了科技強國的「新番」;非遺熱、文博熱、詩詞熱方興未艾,寫下了文化強國的「註腳」。何謂強?是不卑不亢,是自勝勝他,是光明的進取心,是磊落的求勝欲。

國內詞

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十年來,「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十年再起航,「一帶一路」倡議開枝散葉,碩果纍纍。

曾經,我們執著於「有沒有」「大不大」「足不足」;現在,我們關注「好不好」「優不優」「美不美」。高質量發展不簡單追求數量和增速,追求的是以質量和效益為首要目標的發展;高質量發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立足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選擇。

煙火氣,是車水馬龍的喧囂嘈雜,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鹽,是街邊食肆的把酒言歡,是街巷市井的川流不息……攥著的拳頭終於可以鬆開,緊繃的神經終於可以舒緩,熬過了寒冬的人們格外盼望回到鍋碗瓢盆、三餐一宿,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到平淡安穩、知足常樂。

場上賽況激烈,球員攻防龍騰虎躍;場外熱情高漲,球迷圍得水泄不通……從一村到一國,鄉村籃球賽的火爆是偶然中的必然。籃球不再拘泥於特定的環境和語境,而是下沉到鄉村中,以富有本地特色、為大眾接受的形式展示出來。心懷熱愛,敢於挑戰,才是純粹的體育,才是活力的鄉村。

日行四萬步,五天登五嶽。時間短、景點多、花費少、效率高……年輕人打破常規、探索世界,試圖用最低的經濟成本,挑戰時間與體力的邊界,以此換取最豐富的旅遊文化體驗。寧可委屈自己,不可委屈假期,像特種兵拉練一樣的旅行,主打的就是一個「極限挑戰」,追求的是一種「痛感」的快樂。

國際字

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濟復甦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冷戰思維陰魂不散,或脹或縮,各國都面臨各自的難題,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在危機中育新機,以對話彌合分歧、以合作化解爭端,才能為世界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晶片是現代科技的頭部,卻在很長時間卡在中國的咽部。中國的晶片產業以其獨特思路,用迂迴的方式進行「新突破」,展示出中國科技力量不斷向前發展的蓬勃態勢。

從俄烏衝突的曠日持久,到巴以衝突的驟然爆發,世界一步步呈現出戰爭升級的態勢。與此同時,以中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遏制戰爭的努力也在相應展開。戰或和,這是關乎人類未來生存還是毀滅的重大課題。

2023是談判之年:中國促成了伊朗與沙特的和解,130多個國家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東協舉行領導人特別會議推動緬甸局勢緩和降溫。這一系列的會議、商談都說明,人類正在用「談」的方式與「戰」賽跑。

從核裂變技術的使用到核武器的發明,核陰影始終是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自俄烏衝突與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以來,核戰爭的威脅與核廢棄物污染讓全世界輾轉難眠。這如同一個告誡:和平利用核能,是人類避免毀於核災難的唯一出路。

國際詞

俄烏衝突帶來的陰霾還在持續,巴以衝突再次雪上加霜。在這個深度連結的時代,戰爭不只發生在遠方的土地上、別人的歷史中,也傳導到你我的生活中、日常的思緒里。此時,人們都懷念著那些「庸常」的日子——電視里嗡嗡播著廣告,街市裡滴滴響著車聲,涌動的是過節的人群,炸響的只不過是煙花。

人類啟動了人工智慧,卻結束不了人工智慧;人類創造了ChatGPT,卻又時刻戰戰兢兢於被ChatGPT所控制。「上帝能不能創造出一塊他自己都搬不動的石頭?」這個中世紀的神學詰問,在21世紀,「哐當」一聲,重新砸向人類自身。

日本政府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引發全世界對海產品和海洋生態的恐慌。人為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沒有先例,也沒有公認的處置標準,最終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唯一確定的是,凡以鄰為壑者,必將反噬自身。

「晶片」是一個國家高端製造能力的綜合體現,隨著數字化轉型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不斷進行前沿技術研發和薄弱環節突破,在核心技術領域,中國人一直提著這口氣。

巴以衝突再次爆發,讓2023年的冬天格外蒼涼。儘管國際社會多方斡旋,但戰爭的車輪仍在隆隆滾動,飽經滄桑的大地四處戰火熊熊。全世界一起和硝煙中的孩子祈望著和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5fbedc5fad1d23042b34e1c5e150d89.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