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界中雄性通常比雌性好看,人類卻完全相反,這是為什麼呢?

2023-12-14     微兔分享呀

原標題:在動物界中雄性通常比雌性好看,人類卻完全相反,這是為什麼呢?

在偉大的自然界當中,生育繁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任何動物貌似都有固定的發情期,不像高智商的人類可以隨意戀愛,每當到了動物的發情期,在自然界中的雄性們各個摩拳擦掌,為了求得異性的欣賞搔首弄姿。

在自然界中,好像往往是雄性更加炫目多彩一些,而雌性就顯得很普通,那麼為什麼人類卻反過來了呢?今天就讓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動物界中漂亮的含義

在動物界,雄性與雌性的外觀往往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較之雌性,大多數雄性動物擁有更加艷麗奪目的外表。然而這種「漂亮」並非單純為了迎合美學,而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首先,在動物界中,雌性普遍擁有選擇配偶的主動權。這是因為雌性投入了更多的能量在繁殖後代上,如產卵、孕期、哺乳等。而雄性動物往往僅負責交配本身,對後代的撫養不聞不問。因此,雌性會更謹慎地選擇合適的配偶,以確保後代的質量。

其次,動物界中的「漂亮」通常代表著健康和優良基因。以孔雀為例,那些色彩鮮艷、尾羽飽滿的雄孔雀,必定具備足夠的體力和敏捷才能維持閃亮的外表,否則,它們早就成為其他動物的美食了。可以說,漂亮對雄孔雀來說是一種負擔,但這種負擔恰恰證明了它們的生存實力。

再次,漂亮的外表有助於雄性動物在求偶中占得先機。無論是公孔雀的開屏,公獅的鬃毛,還是公蜘蛛的繁複花紋,都能吸引雌性的注意力。這為雄性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的機會。相反,外表平平的雄性就失去了在初期交配中脫穎而出的優勢。

此外,在某些物種中,雄性為了達到「漂亮」的效果,還會付出極大的努力。例如園丁鳥不僅長相標緻,還會精心裝點其巢穴,以便吸引異性。另一些鳥類如杜鵑、啄木鳥等,還會通過高超的歌喉來展現魅力。這些行為都增大了雄性成功交配的可能性。

當然,「漂亮」的背後往往代表著慘烈的競爭。那些基因不夠優秀,體能不夠強健,求偶技巧不夠嫻熟的雄性,最終很可能在配偶市場中被淘汰。我們常見的漂亮動物,都是這場殘酷競爭中的勝利者。它們外表的奪目之處,是踩著無數失敗者的血肉鑄就的。

那麼為什麼雌性動物會偏愛「漂亮」的伴侶呢?這其實是一種本能,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因為從整體上看,漂亮的雄性通常擁有更健康的基因,這對子代的成活率有利。

當雌性根據這一本能進行擇偶時,優勢明顯的雄性就獲得了更多遺傳後代的機會,於是「漂亮基因」也就代代相傳,並最終定型為某種外觀特徵。

綜上所述,動物界中雄性的「漂亮」並非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昂貴的信號。它昭示著基因的優良、對環境的適應力和求偶的決心,能使雄性在激烈的配偶競爭中脫穎而出。這種以犧牲美麗為代價的殘酷競爭,造就了動物演化史上令人嘆為觀止的種種「美」。

人類審美的演變

反觀人類,人類對「美」的理解是隨著歷史進步不斷變化的。在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男性擁有絕對的擇偶權。在中國,這種情況持續了上千年。從秦漢時期開始,中國就是典型的男權社會。儒家文化強調「男主外,女主內」,認為女性應當溫順賢淑,服從男性。

這就造成了女性需要通過精心裝扮來討好男性,滿足男性的審美要求。比如宋朝時女性就出現了裹小腳的風俗,這是因為當時宋徽宗喜歡小腳女性,於是上層社會女性就紛紛裹小腳,後來這種風俗向下滲透,成為普通百姓女性也必須裹小腳。

明清時期,女性還流行穿緊身衣褲以顯瘦等。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審美標準實際上都是男性定義的,女性需要按照這些標準打扮,以討好男性。而在現代社會,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女性地位逐步提高,男女平等成為主流理念。

女性也能夠參與社會勞動,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不再僅僅依附男性生存。因此,女性不再需要通過外表來討好男性。當代女性開始為自己而美,化妝打扮是為獲取自我滿足感和快樂。現在的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服飾和化妝方式,而不再受到男性審美的束縛。

與此同時,男性對女性的審美觀也開始轉變。現代男性不再僅僅注重女性的外表,也開始重視女性的內在品質,比如性格、智慧、能力等。

選擇配偶時,男性也不再完全主導,而是雙方都進行審視和選擇。可以說,在性別平等的今天,美麗已經不再是女性討好男性、獲取好歸宿的必要條件。

另一方面,不同時代的審美標準也不相同。中國古代認為柳葉眉、小蠻腰是美,現在這些不一定符合大眾審美。曲線美逐漸被直線美取代。

不同種族的審美也不同,東方人喜歡窄臉小臉,西方人喜歡大眼睛高鼻樑,有的文化喜歡白皙皮膚,有的文化崇尚小麥色膚色。所以「美」的標準是時代和文化所決定的,不是固定不變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外表。事實上,在自然狀態下,人類男女的外表差異並不大,主要來源於後天的打扮。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現代女性也開始重視內在品質,而不僅僅是外表。

人類審美是變化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我們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理解美的多元性,給予每個人以審美自主的空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自由平等的氛圍里,共同欣賞各種各樣的美好。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雌雄共體的動物是怎樣吸引對方繁衍後代的呢?

奇葩的海扁蟲

海扁蟲這種軟體動物雖然外形平平無奇,類似海蛞蝓,但其基因確與淡水渦蟲近親。它們身體扁平如海帶,靠波浪狀蠕動移動。海扁蟲最奇特之處在於它們是雌雄同體,卻必須進行異體受精,且體內受精如同蚯蚓。

但它們都不願意承擔繁殖「媽媽」的高能量消耗角色。於是產生兩種決定「誰當媽媽」的奇葩方式。第一種是決鬥。海扁蟲尾端中間的一對雄性生殖器宛如一雙劍。繁殖季它們會先「亮劍」,然後用劍刺入對方體內,完成繁殖任務。

但這需要十幾分鐘甚至半小時的消耗戰,因為它們身體柔軟,容易躲避。為了爭奪「誰當爸爸」的權利,它們豁出命來,奮力廝殺。這也許可以看作一種原始的求偶儀式,通過角力體現雄性生殖器「劍」的力量。

第二種是比「劍」。雖也先「亮劍」,但不一定大戰。當一隻海扁蟲劍更長更鋒利,就可避免消耗戰,迅速結束,相當於用劍成功求偶。這種和平方式更像是古代豪傑比武,通過比大小來決定勝負。

當一隻海扁蟲拿出更強大的「寶劍」,就能輕鬆獲得配偶資格,無需真刀實槍大打出手。從生物學角度看,這可能意味著劍越長的海扁蟲基因更優良,更適合傳遞,所以它能主導繁殖任務。

當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握大自然的奧秘時,她總有辦法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也許正是生命之美的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5f5ee193f2ef8efe319fa55fdbb3a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