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仙最軟糯的城,我賭90%的人會念錯

2022-07-22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浙江最仙最軟糯的城,我賭90%的人會念錯

自古蘇杭不分家,可一聊起美食,兩者似乎有壁。

在外地食客心中,松鼠鱖魚、響油鱔糊,甚至於讓江蘇兩度被世界美食之都點名的國宴代表淮揚菜,都足以證明:和淮安它們所代表的江蘇,就是美食堆起來的。

蘇州菜代表:松鼠鱖魚

而被杭州「美食盆地」陰影所籠罩的浙江,幾乎成了美食地圖裡查無此處的小透明。

以至於當新榮記在北京勇奪「米其林三星」時,很多人不敢相信,那間能讓世間最挑剔的舌頭心悅誠服的餐廳,居然來自浙江一座90%的人都會念錯讀音的城市——台州

可別小瞧了台州。雖然論財力,它跑不贏寧波嘉興;論底蘊,又比不過杭州紹興,但台州的美味指數,卻能一騎絕塵,足以讓浙江這座美食荒漠,直接開出花來。

台州的美食,可是「米其林」級別的。

以新榮記為代表的台州菜,成就了台州「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味」的風味傳說。如果硬要在這座吃貨心中「遍地都是米其林」的城市找出缺點,那就是,寶藏台州,實在太低調了。

能在米其林摘星的驕傲

為何來自台州

翻開地圖,有關台州的一切其實早已寫好答案。

夾在有腔調的寧波和不差錢的溫州之間,讓台州一直無法拉滿存在感。可浙東秀麗的山水與富饒的東海遙遙相望,讓這片山海相聚的地方,自古魅力難擋。

椒江的沖積,加上東海之濱的沉積,合力組成了浙江省占地面積第三台州平原。肥沃的土地之上,自帶美味基因的生物瘋狂生長。

椒江大橋。

連綿起伏的山地,供養著肉質鮮美、體型卻袖珍如同小狗的天台黃牛。這種袖珍黃牛,因為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較低,曾在尼克森訪華時登頂國宴。

有足夠的自然空間實現放養,也有充足的野生植被作為零食,活躍在台州人食單上的除了天台黃牛,還有同樣以肉質鮮嫩不油膩著稱的臨海白山羊仙居黑花豬。而在離山稍遠、離海更近的平原地區,富含微生物的泥土中滋養著溫嶺灰鵝玉環番鴨

台州養殖的動物,肉質都好鮮美。

「河網密布,港汊交縱」的台州,是江南水鄉中物產豐饒的典型,這裡不只是肉食者的天堂,更是全浙江的果園。每年供應浙江全省的本地水果中,有多達四分之一的數量來自台州。

其中仙居楊梅以堪比桌球的體型和多汁鮮甜的口感,逐漸成了水果界的新網紅。可鮮少人知的是,台州種植楊梅的歷史長達千年,這裡自古就盛產進貢的佳果。

相傳來台州研習佛法的日本僧人,曾在天台山吃到了入口即化的天台蜜桔,於是把種子帶回了日本,日本才得以培育出了平價的維C之王。

仙居楊梅,水果界的網紅。

可最讓台州人驕傲的,還是來自大海的饋贈。

曲折蜿蜒651公里、承包了全省三分之一的海岸線,這讓台州成了浙江人尋味海鮮的主要目標。

流傳於吃貨江湖的傳說是,台州的海鮮種類多達一百零八種,為了熟練掌握當季該吃的海鮮,台州人甚至編出了一套對應時令的「月節魚名」

靠海吃海的台州。

正月雪裡梅,二月桃花鯔,三鯧四鰳,五呼六彈」翻譯過來就是,梅童魚、烏鯔、彈塗魚輪番上桌,每個月不重樣,就這樣吃完一整年。

雖然每月都有壓桌的海味,但最讓無懼痛風的海鮮大咖們興奮的,還是台州的九月

九月黃魚上市,椒江大陳島成了全台州最熱鬧的地方。作為浙江僅次於舟山第二大漁場,這裡黃魚年產量足以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優良水質中成長起來的大陳黃魚,無論是加鹹蛋黃清蒸,還是和豆腐一起做成家燒風味,都掩蓋不了最為靈魂的鮮甜本味。

大陳島風光。

在九月,唯一能與大陳黃魚一戰的,大概只有三門青蟹了。

水網密布、灘涂綿延的三門灣,因為出產的青蟹個頭大、肉質甜嫩,且殼薄膏黃,而被譽為「青蟹之鄉」

這種遊走在淺海灘涂的螃蟹,既有海蟹肉滿膏肥的體型優勢,又有湖蟹細嫩鮮甜的風味基因。新鮮的青蟹只需清水煮沸,連姜醋都用不著,就能讓吃過的人,從此忘了陽澄湖大閘蟹

誰能拒絕大閘蟹呢?

話說回來,來到這樣的台州,讓人忘記的又何止是大閘蟹?

台州人,天生的美食家

豐饒的物產從海洋、平原、山地源源不斷地走向餐桌,成全其風味的,其實是台州人善於烹調的智慧

對於外人而言,台州的好吃,體現在被米其林標星的台州菜;可換做本地人的視角,這座城市最撫慰人心的,其實是遍地開花的小吃攤

官方認定的台州小吃,就多達141種。

台州是名副其實的小吃王國,官方敲章的小吃種類就多達141種。這類不藉助高端食材、精細做法,卻能變幻無限風情的美食,恰恰是台州引人神往的魅力所在。

有人形容台州是一個「糯嘰嘰」的城市,一粒小小的糯米,可以化身搭配骨湯和肉沫的肉炊飯;也可以磨成細粉、揉皮包肉餡,成為陳曉卿眼裡「像來不及封口的湯圓」的炊圓;更香酥的吃法,是做成麻糍,在撒著香蔥末的雞蛋液里打個滾,上鍋煎至兩面金黃;或者和番薯粉一起搓成圓球,油炸後掛上晶瑩的糖衣,成為一口一顆的油果子

台州麻糍。

但糯米最豐盛的吃法,還是做成嵌糕。年糕做成的外皮,包裹著滷肉、雞蛋、胡蘿蔔等各色餡料,最後澆入一勺濃郁的滷汁。

和嵌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一種名為食餅筒的小吃,兩者唯一的差別,在於外皮一個是年糕、一個是麵皮。雖地處江南,台州卻是一個種植小麥且以麵食為主的地方。

食餅筒。

小麥磨成的細粉,借台州人的巧手變幻出了各種形態,可以是細長的大石垂面、中藥和五穀發酵而來的糕水饅頭、也可以是可包萬物的食餅筒,或者鮮肉鮮蝦一網打盡的麥餅

除了身在江南、卻滿心撲在麵食上的反差萌之外,台州對生薑的鐘愛也值得一次出圈。

在台州逛菜市場,你很難不被菜攤上色澤金黃的薑汁所吸引。老薑壓榨出的清新原汁,裝在外表質樸的塑料瓶里等待售賣。這樣一瓶濃郁到只需聞聞就能喚醒食慾的薑汁,可以被台州人用在任何場景中。

薑湯面,充滿熱量。

其中最常見的搭配,當屬薑湯面。正宗的薑湯面,薑湯要用在黃酒中反覆煮過的薑片曬乾後煎湯,快手的做法是直接用現榨的薑汁來替代。

不管哪種方式,只有姜味滲透進了作為配菜的蝦干、香菇中,一碗薑湯面才得以注入靈魂。暴風吸入細滑的米麵,鮮辣上頭的姜味碰到舌尖的那一瞬間,熱量便源源不斷地湧向身體各個角落。

新鮮壓榨的薑汁,可鹽可甜。除了配面,還可以做成甜品。薑汁和雞蛋液加熱凝固成布丁狀,出鍋前蓋上滿滿一勺紅糖,被台州人當做驅寒小食的薑汁調蛋,更別致的吃法,是加入搗碎的核桃來豐富口感。

薑湯調蛋是當地常見的甜品。

流行於台州的一句俗話說「黃魚面前有貧貴,薑汁湯里無尊卑」。尋常易得的黃姜,可以祛除困擾沿海人的濕氣,更重要的,是用那口提勁的辛辣熱烈,給勞累於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一個給力的擁抱。

寺廟最多的城市,太仙了

低調地輸出美味,台州究竟是怎樣一座城?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台州,那一定是「仙」。

要知道,台州的「台」之所以讀作tāi,正是得名於境內的天台(tāi)山1800米的海拔算不上最高,1800年的歷史也算不上最長,在名山匯聚的中國,天台山似乎顯得平平無奇。

天台山瀑布。

可天台山,也有它為人稱道的風景。徐霞客來這打卡了三次,遊走於驚險的石樑間,聽激涌的飛瀑打落在山石之上,奇險中生出空幽的石樑飛瀑,讓他奮筆一書,把《游天台山日記》作成了《徐霞客遊記》的首篇。

有關天台山的傳奇還有很多,這裡是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頗具神話色彩的濟公也是在此悟道出家。影響了日本俳句文化的詩僧寒山子曾隱居於天台山下的國清寺,在此他遇見了同樣洒脫的拾得,兩人的交流碰撞出了一系列的金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天台山國清寺。

雲遊四方的李白,也曾向世人安利過台州的山水。他曾兩次登上過天台山,並在瓊台仙谷寫下「碧玉連環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而那首大名鼎鼎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其中堪稱綺麗的幻境,對應的正是如今台州的神仙居

台州的山多,廟也多。四百多座寺廟讓台州成了寺廟最多的城市,不管是隱身山林中的國清寺,還是每個村落都有的寺廟,都造就了台州這座城市不爭不搶的精神圖騰。

台州神仙居。

這裡既有讓李白、杜甫、朱自清等文豪流連的自然風光,也有厚重的人文古蹟。戚繼光抗倭時建造的江南長城蜿蜒而上,歷史長達千年的青石古街紫陽街燈火通明,這是台州沐風櫛雨、隨歷史浮沉的鮮活證明。

台州慢的見證者中,還有一座無人的孤島。在這座名叫大鹿島的島嶼上,沒有喧囂的人煙,就連手機也只能收到微弱的信號。迎接登島者的唯一娛樂,是踩著礁石,沿著懸壁,充分用腳步去丈量每一寸土地。

大鹿島。

頭頂星光閃閃,耳邊潮聲迴蕩,在靜謐之中,大鹿島和它所在的台州,方顯出無人可匹敵的美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5e14fe4a6b89adc9f98749db6c52f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