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娃腳長小疙瘩,竟是HPV感染!小心這些感染高發區

2022-09-07     科學家庭育兒

原標題:萬萬沒想到!娃腳長小疙瘩,竟是HPV感染!小心這些感染高發區

誰能想到,繼腺病毒傳播之後,游泳池又引發了一次小「地震」:

10歲男孩上游泳班感染了HPV病毒,腳底長跖疣!

一說到HPV病毒,家長們就緊張起來了:這病咋傳染的,嚴不嚴重?泳池還能不能去,是不是還會傳播尖銳濕疣?

輕症的跖疣

今天,就來看一看跖疣的真面目。

跖疣,跟科大大一起念:直-郵。

它是尋常疣的一種,因為長在足部而得名。走路時可能有痛感,影響正常生活,還可能發生自體傳染,嚴重者三五年都不能消退。

像所有尋常疣一樣,跖疣同樣由HPV病毒引起。身上有跖疣,說明這個部位感染過HPV,攜帶著HPV。

先給大家吃顆定心丸:跖疣不會誘發尖銳濕疣。

HPV病毒有一百多種亞型,不同型號的病毒導致的疾病是不一樣的。

但是,據最新的醫學研究,女性宮頸癌的癌變率70%以上跟引起跖疣的HPV病毒有關。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遺憾的是,HPV疫苗不能預防包括跖疣在內的尋常疣感染。跖疣的預防,還得靠提高自身免疫力個人衛生防範意識

跖疣可以在各年齡段人群中發生,但高發於青少年

它的傳染性較強,傳播途徑一般是因為直接或間接接觸了感染者,比如:

皮膚直接接觸了患者的患處;

與跖疣患者共穿鞋襪等;

患者抓撓患處,導致HPV在身體其他部位病變傳播。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在游泳池、公共澡堂、水上樂園等公共水域,傳染跖疣的風險會比其他地方大。

想像一下,娃穿了跖疣患者穿過的拖鞋,又或者光腳踩在了跖疣患者踩過的地板、水池邊上,是不是都有可能接觸到引起跖疣的HPV病毒?

特別是具備以下特徵的孩子,一旦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患者患處,被傳染跖疣的機率都會大大提升:

跖疣易感人群

1.患有重大疾病、免疫力低下;

2.足底外傷皮損;

3.以前得過跖疣;

4.足部多汗以及足部受力過多。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答案留言區見

科大大再次提醒大家:少去公共水域,如果不得不去,一定要去正規衛生的場所,拖鞋、泳衣等一定要自帶!而且,不要光腳在公共水域走來走去!

那麼,如何識別自己是否傳染上跖疣呢?

學會辨別跖疣很重要。如果不能及時識別並治療,可能會從一個腳趾傳染到整個腳底都是,左腳傳右腳,右腳傳左腳,傳到身體其他部位,甚至可能傳染給家人

識別跖疣,謹記它的6個特點:

呈淡黃色、灰黃色、灰褐色

皮膚角化增厚

數量上是單個或多個,有的融合成片

界限清晰

中間凹陷

磨開表層角質部分可見小黑點(小黑點因血管出血形成)

另外,要特別注意將跖疣跟雞眼區分開。

如果錯把跖疣當雞眼治,在塗抹雞眼膏過程中可能會降低皮膚屏障保護功能,加劇跖疣傳播,到時候一個傳染倆,兩個變一片

帥科總結了5點助你們有效區分,趕緊長按保存!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咳咳,驗收一下學習成果,下圖中哪個是跖疣,哪個是雞眼,留言說出你的答案

圖片來源網絡丨留言區等你的答案

跖疣屬於自限性疾病,你不管它自己也能好。

但這個自愈的時間非常長,兒童自愈時間大約需要2年,成人一般會持續3-5年或更長

再加上前面提過的擴散問題,可能會影響外觀、正常的行走,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及時上醫院掛皮膚科問診治療。

目前,跖疣的治療方法主要有3種:

1.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物理治療

3.手術治療

主要用於孤立的、比較頑固的跖疣。

跖疣的祛除,越早越容易成功,等拖到成片了,處理起來會麻煩許多,不一定能一次就成功。

建議看完全文再回來看

所以,懷疑娃有跖疣,別拖!

科大大還留意到有很多關於治療跖疣的偏方,比如自行用刀片割,又或者是用飽和鹽水浸泡後塗0.1%的維A酸乳膏等等。

有人說行,有人說不行。

帥科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嘗試,一個沒弄好又會擴散。

而且,跖疣雖是一種病毒感染導致的皮膚良性增生性病變,但少數情況下也可能會惡變,還是應該到正規醫院治療,否則治療不徹底,還可能對病變部位造成不良刺激。

最後,還是老生常談,科大大希望大家和孩子們都能增強免疫力、提高個人衛生意識,從根本上避免跖疣找上門。

平時一定要均衡膳食、增強運動、保證充足睡眠以提高體質。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此結束啦 。

如果你對跖疣還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區提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5c3429d61032ed80e881ab7cc13c9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