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的戰場收割機,每分鐘1600發的德國加斯特機槍

2022-07-06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一戰時的戰場收割機,每分鐘1600發的德國加斯特機槍

二戰時德軍裝備了以射速著稱的MG 34機槍,該槍每分鐘一千多發的射速成為盟軍的噩夢,成為有史以來射速最高的機槍之一,不過它並不是德軍裝備的第一款高射速機槍,德軍在一戰期間裝備的加斯特機槍就達到了每分鐘1600發的射速。

加斯特機槍是設計師卡爾.加斯特(Karl Gast)在一戰期間研製的武器,他在Vorwerk公司工作期間完成了設計,第一款樣槍在1916年1月生產,隨後申請了專利並被德國作為機密保護起來,機槍的正式名稱是Gast Maschinengewehr Modell 1917。

該機槍使用加斯特原理來達到高射速,其基本原理仍然是運用射擊時產生的后座力,它有兩根平行的槍管,發射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兩個槍管後方通過類似於蹺蹺板的結構連接,當其中一根槍管射擊後槍機等部件向後運動並退殼,同時推動連杆一頭向後運動,蹺蹺板式連杆另一頭則向前運動為另外一根槍管裝填,兩根槍管交替射擊互相提供機械動力。

加斯特機槍兩根槍管各有一個可容納180發子彈的大彈鼓供彈,有文章稱彈鼓最多可以容納192發子彈,實戰中一般不會給大容量彈鼓裝滿子彈,這樣會增加故障率。彈鼓豎插在機槍兩側的半圓形托架上,每個彈鼓上有提把。機槍採用風冷槍管,在寬厚的槍身背部安裝機械瞄準具,它還有手槍式的握把和一具中空的木製槍托。

加斯特機槍在測試中達到了1600發/分鐘的最大射速,它有連發和單發射擊兩種模式,巨大的彈鼓並不影響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射手就算扣住扳機不鬆手也需要大約15秒才能打空彈鼓,而熟練的射手可以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幾秒就完成彈鼓更換。

加斯特機槍雖然是風冷結構但並不輕,安裝腳架不帶彈鼓的時候重約27千克,機槍主體重約18.5千克,它的高射速也適合作為當時的航空機槍,航空機槍版本還安裝了光學瞄準設備。

這款機槍於1917年8月向德軍展示,如此高的射速立馬迎來了訂單,首批3000挺機槍訂單以單價6800馬克的價格成交,其中每挺機槍包括備份零件以及10個空彈鼓,在第二年時德軍又增加了6000挺訂單。

當時還在研發一種變形機槍,將口徑擴大用來發射13.2毫米彈藥,它可以作為航空機槍或防空機槍使用,地面戰反裝甲車應該也很好用,這款大口徑機槍採用頂部插入的弧形彈匣供彈。

加斯特機槍被作為德軍的秘密武器,它在量產的時候一戰已經臨近尾聲,協約國陣營直到一戰結束後3年才發現該槍的存在。有意思的是加斯特本人還在1920年在美國申請專利,相關專利證書在1923年頒發,美國陸軍對加斯特機槍進行過測試,認為該槍結構可靠穩定,但比起現有的機槍沒有明顯的費效比優勢。

加斯特原理雖然很好但實際運用的例子並不多,多年以後蘇制GSh-23航炮採用了它,這個系列的航炮被安裝在如米格-23等戰鬥機上。

加斯特機槍主體重18.5千克,全長1470毫米,槍管長720毫米,槍口初速度895米/秒,射速1600發/分鐘,有效射程1800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58ca4330dbb85ab46de78049976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