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喪葬禮儀是古人歷來比較重視的文化,就連古代墓碑上刻的字也十分講究,名字和時間比較好理解,但其中有幾個字卻讓人一頭霧水,這就是「故、顯、考、妣」四個字。這四個字分別代表著什麼樣的意思,它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又有何不同?
當墓碑上書寫「故」的時候,它總是用來形容老舊的事物或人,這是最容易理解的一個字,它被作用於墓碑上,一般都是為了形容逝去的人,有了這個字的加持,墓碑上的文字會顯得更加嚴謹。
墓碑上的「顯」與古時候的一個諡號制度有關係,古時候的君王要設定屬於自己的年號,而當君王逝世後,人們要為其設立諡號,諡號是對其一生的總結概括。若此人昏庸無度,輕政荒淫,很有可能在死後獲得不好的諡號。而若是一位賢德之人,則一般會獲得好的諡號。古時候的人們很注重自己死後的名聲,因此一般都不太敢做違背道德的事情。「顯」就相當於舊時代的諡號,作用在墓碑上,是逝世者的子女和親人對其的一種尊敬之稱,也是人們對古代習俗思想的一個傳承。
「考」字實際上是對父親的代指。或許很多人不明白,考字到底與父親有何聯繫,但實際上這個字與父親的聯繫還是比較緊密的。在古時候,字體寫法較為繁瑣,而那個時候的考字就從「老」字,「老」的甲骨文像極了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頂部的三點如同老年人稀疏的頭髮,而腳下的一豎則像是一支拐杖。「考」字從「老」字演變而來,古人稱「老」為家父,到如今,這樣的思想傳統依舊保留著。
從「妣」這個字的部首我們即可得知,是指代與女性有關的,考妣則是父親和母親的意思。這個字依舊是從古時候的字轉變而來的,這就是「匕」字。在古代,人們認為「匕」字很像是女性跪地時候的樣子,而在古代,男子是可以一夫多妻的,於是形容女性則成了兩個「匕」字組成的比,後又為了突出性別加上兩「女」字旁,這便有了「妣」字。
在古時候不少著作中都有提到過「妣」是母親的意思,「考」是父親的意思。如今雖然人們已經很少用到這兩個意思,但不運用不代表不需要理解,我們了解一下古文化終究也是有幫助的。儘管如今,關於「故顯考妣」四個字的運用越來越少,但我們依舊能在一些地方看到些它們的蹤影,譬如「如喪考妣」這個成語,如果按照古代的解釋,意思是父親母親的逝世,但如今的意思卻多用來形容貶義。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故意與今意其實已經在歲月的變遷中有所改變,這也是時代長河孕育出的結果。
結語
西周以前,人們本是不進行掃墓,祭祀的,因此對於墳墓的設計還沒有很規律的講究。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在意追封先者,這是對已故之人的哀悼。而墓碑上的字,其實一部分的原因是為了保留先者存在的痕跡,畢竟人死後片葉帶不走,連有關於她的所有故事也都將煙消雲散,人類的逝世並不可怕,如果死後立即被人們遺忘,那才是真正的消逝。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4caf9cd8002b56f508e1e1a75b5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