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新聞網
宜賓人關注宜賓新聞網
關注
這兩日
宜賓各區域陸續解「靜」
城市正在慢慢甦醒
久違的煙火氣,加載ing……
回望過去十多天居家的日子
學生在家上網課
打工人在家辦公
來看看這是不是你居家的生活狀態?
「睜眼第一件事,下樓核酸」
靜態管理的日子裡
每天叫醒人的不是鬧鐘
也不是工作
而是樓下喊做核酸的大喇叭:
「樓上的居民,戴好口罩,下樓做核酸了!」
「搞快下樓了!做核酸了!」
「采核酸,采核酸了,一天不採變黃碼!」
在小區遇到一個熟人
第一句話不是:
你吃了嗎?
而是:
今天你做核酸了嗎?
是的
宜賓人每天必做的事:
核酸、核酸、核酸
風雨無阻
有的小區甚至從清晨5點就開始做核酸
……
//
他們睜眼的第一件事,也是核酸
清晨5點鐘被一陣敲門聲叫醒時
或是樓下喇叭聲吵醒的時候
我們往往會忽略
這群來幫我們做核酸採樣的人
是幾點鐘起床的呢?
凌晨三點,對於普通人來說
正是處在深度睡眠的時間
而對於采核酸的醫護人員來說
這是他們的工作常態
有時候,還會通宵奮戰在一線
躺在大街上就睡著
更是看得令人心疼……
凌晨做核酸是為了和病毒賽跑
也是為了如期高效完成檢測目標
讓疫情早日結束
還市民一個車水馬龍的宜賓
「居家辦公=居家摸魚?」
各位打工人也開啟了居家辦公模式
原以為
居家辦公=居家摸魚
在家不用「996」
(早9點——晚9點,一周工作6天)
就是特大好消息
還沒來得及高興
結果直接變成「007」
(24h工作,一周上7天班)
有網友形容現在的居家辦公狀態:
「我媽催我起床可以喊100遍
老闆喊我起來上班只需1個電話響」
「比咖啡更醒瞌睡的是——領導的來電」
「感覺在椅子上半永久了」
還有網友發出感慨:
「下樓做核酸也要把工作群盯到
生怕漏看了消息」
「電話不能調成震動
害怕錯過領導的來電」
……
但是,仍然有部分幸運兒
他們的居家辦公=居家摸魚
他們的工位和床只有十厘米
他們甚至看完了現在的熱播劇和綜藝
已經開始劇荒了~!
是誰在羨慕,打在評論區!
//
放下工作,奔赴一線
還有的企業職工選擇報名參加志願者
為這座城市帶來一份自己的力量
報名群里沒有其他多餘的聊天
只有長串的「接龍」信息
「紅馬甲」「大白」的身影
遍布整座城
幫忙掃碼、登記、送物資
他們奔赴在宜賓每一條「疫線」上
「居家辦公+帶娃,一個頭兩個大」
你正在絞盡腦汁地寫報告、做表格
娃兒在旁邊一直喊:
「媽媽,網課沒有聲音了」
「媽媽,我想看電視」
「媽媽……」
耳朵邊一直嗡嗡嗡
一邊是焦頭爛額的工作
一邊是孩子們無處安放的精力
心裡又再一次祈禱:
疫情快快好起來吧,快讓神獸歸籠吧!
儘管在家上課
體育課也不能落下
但負責解釋的還是「小心翼翼」的家長
雖然邊辦公邊帶娃有點「鬧心」
但是這群可愛的萌娃
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抗「疫」
當心中澎湃的感情凝聚在筆下
一幅幅畫,一行行字
留在了他們的紙上
他們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
洗衣服、煮麵條、拖地
……
//
你出不去的門,是他們回不去的家
當你安心居家辦公被小孩吵得頭疼
想立馬把他送回學校時
陪伴子女
卻讓 他們覺得這是件奢望的事情
9月14日
是三江新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
韓唯薇
在辦公室連續工作的第9天
很巧,那一天也是她兒子的生日
韓唯薇仍堅守在辦公室
沒有回家陪伴兒子過生日
但兒子說出的話卻讓她一下掉了眼淚
「我在媽媽床上抱著玩具小熊
就像抱著媽媽一樣」
瞬間破防
……
構莊社區網格員羅艷
為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
將家裡無人照顧的小孩
帶著一起加入抗疫隊伍
有次孩子一個人在小區長椅上睡著了
因穿著防護服,脫掉後就不能再使用了
她就匆匆看了一眼
便又繼續加入一線抗疫工作中
韓唯薇和羅艷
只是千千萬萬個奮戰在「疫線」的
大白和志願者的縮影
她們舍小家,為大家
她們用責任和擔當築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居家後,體重數字日漸增長」
居家辦公後
大把年輕人開始了新的生活方式
以前,一天三頓外賣
現在,天天泡在廚房裡
一不小心成了廚藝屆平平無奇的小天才!
有的人熱衷於川菜烹飪
紅燒肉、仔姜鴨、回鍋肉
……
一天一個新嘗試!
最後發現
每天都在增加的除了飯量還有體重!
//
花式曬餐的背後,是刷屏的感謝
這幾天
在朋友圈曬美食照片的
還有一批特殊群體
一些家庭因居家隔離,不能自行外出採購
志願者、社區工作者便做起了配送員
將蔬菜包一個個地送往每一戶家庭
排骨、鴨子、五花肉、番茄、黃瓜、水果
甚至還有小麵包
朋友圈齊刷刷的是這樣的話語:
「說不出的感謝!」
「身為宜賓人太幸福了!」
「致敬默默奉獻的你們,宜賓加油!
這十多天的生活
相信所有宜賓人都終生難忘
疫情帶給我們的痕跡也許沒那麼快消散
如常的生活也需要時間慢慢回歸
解「靜」≠解防
請大家做好個人防護
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
來源:宜賓新聞網
編輯:張莉 責任編輯:方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