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老闆所需要的「向上管理」,究竟是什麼?

2023-07-29     單仁行

原標題:領導、老闆所需要的「向上管理」,究竟是什麼?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有一種管理,很少有人談及,或者比較避諱,叫做「向上管理」。

也就是給公司、給上級以及自己取得最好的結果,去有意識地配合上級一起工作,或者是影響上級。

作為一家公司的老闆,一個企業經營者,怎麼看待向上管理?它的利弊是什麼?我們應該鼓勵團隊去向上管理嗎?

02

首先,我們來聽聽單仁牛商董事長,央視鳳凰評論員單仁博士的看法。

職業生涯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首先成為別人的下屬,然後才有機會既是他人的下屬,也是他人的領導。

即使有一天,你成為了一家公司董事長,你也要懂得把股東當成自己的上級。

所以,處理好和領導的關係,是每個職業人都必須好好學習的一部分。

我有幸在自己成長當中,向上管理這件事情自認為可以達到70分。

1990年,是我就讀碩士研究生的最後一年,我一邊到廣東一家外企工作,一邊寫論文。

雖然我是第一次實實在在地做財務會計的工作,但畢竟我學了四年的財務專業本科,讀了兩年的財務專業研究生課程,中間還做了四年的大學老師,所以公司分配給我的成本會計工作,我大概1/3的時間就做完了。

剩下的時間做什麼呢?

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我向我的直接領導,會計部主任提出分擔他的總帳工作。到了月底,我向我的領導的領導,財務總監申請為他做一些報表和財務分析報告的工作。

我只是想通過多替領導去分擔工作,多向領導學習,多積攢經驗。

不知不覺,我只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就走完了別人可能三年五年的升遷之路,成為商業集團的財務總監。

成為財務總監幾年之後,我又向公司申請轉向銷售工作。

因為轉去做銷售工作,我離開深圳總部到大連,從銷售工作的第一周開始,我會把我的研究和探索,用連續的寫信方式整理彙報給我的直接領導的同時,也抄送給集團總裁。

因為我的努力,只用了八個月,就把我所負責的分公司銷售提升了16倍左右。

我有幸在轉做銷售之工作的八個月之後,成為集團分銷總部副總經理,半年後成為總經理,當時還不到30歲。

升遷也許只是一個結果,如何處理好好和你的領導,包括領導的領導的關係,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生涯。

這就是今天的論壇探討的話題-如何做好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是管理專家羅塞娜·博得斯基首先提出來的,她曾經做過傑克·韋爾奇的助手。

做好向上管理,是每一個職場人必備的技能。

也就是通過有效的手段、合理的方式和及時的溝通,與老闆和上司建立一種良好的關係,讓工作更好地展開。

從我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中,我對向上管理有幾點心得:

第一、向上管理也是管理,管理本身就意味著一種責任,你要勇於承擔責任,替領導分擔工作,在工作中有擔當,領導才會委以更大的重任。

第二、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努力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出好的結果,才能夠得到領導的信任。

第三、換位思考。

想成為一個好下屬,首先要能夠理解領導,要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

當你換一個角度去看待你的領導,把自己放到領導的位置,如果你是領導,遇到這件事情,你期望下屬該怎麼做?

當你做好了角色互換,你就知道面對領導你該如何去處置。

遇到事情,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你永遠無法拿到領導滿意的結果。

只有讓自己站到更高的層面,從上司的角度來思考他關注什麼,想要什麼結果,這樣和上司的關係自然處理得更好。

美國管理學家肖恩·貝爾提出,上司對下屬的核心期望有四點:

首先、領導都希望下屬主動彙報工作,提出自己的問題並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領導都希望下屬能夠服從自己,特別在做出決定之後;

領導都希望得到下屬完全的支持,即使領導是錯的,你也可以先做上司要求做的,然後再慢慢說服上司。

領導都希望所安排的工作,下屬能夠全力以赴去完成,拿出超過預想的成果;

當你能夠滿足上面這些因素的時候,就意味著你的向上管理做的很不錯,離升職加薪也就不遠了。

03

接下來,資深投資人,單仁行專欄作者宋子老師的觀點。

向上管理,讓員工管理上司,聽起來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的確,「向上管理」這個理念來自著名的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中國大部分的企業家管理都是從學習這位著名CEO開始的。

韋爾奇的助手羅塞娜·博得斯基做了傑克·韋爾奇14年的助理,她把和韋爾奇一起工作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叫《向上管理:做副手的智慧》,提出了「向上管理」(managing up)的概念。

在羅塞娜看來,管理需要資源,資源的分配權力在你的老闆手上,因此,當你需要獲得工作的資源時,就需要對老闆進行管理。

根據羅塞娜的經驗和書籍,我總結了「四個關鍵點」,

第一,明確目標?

第二,明確優先級?

第三,明確老闆、上司的期望?

第四,老闆給我們什麼樣的資源?

第一,與老闆、上司要明確什麼樣的目標?

比如說是KPI、營收、產品研發、市場占有率等,這個目標要明確,其實管理中的問題往往就出在這裡,尤其是不善於用「明確標準」和「量化標準」傳達目標的老闆,下屬執行的時候就容易南轅北轍。

日式管理有個習慣,就是下達任務之後,要反覆確認五次。

第二,除了明確目標以外,還要和老闆對齊目標、標準的優先級。

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往往有多個小目標或者平行推進多個目標,這個時候就需要和老闆確認目標的優先級,優先級分為四個級別:

緊急重要;

重要不緊急;

緊急不重要;

不緊急不重要。

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這就是四象限工作法,在我們工作中非常有用,但要注意,什麼是緊急重要的,需要和老闆去確認。

否則等到項目總結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出現分歧。

比如說:營收vs用戶數量,誰重要緊急;

直營vs加盟,誰更重要緊急;

開拓新客戶vs維護老客戶資源分配,誰重要緊急.;

這是向上管理重要的第二步。

第三、明確老闆、上司的期望。

比如說三個月、半年的目標,或者中長期的一、兩年的期望是什麼。

達到哪些量化指標,或者產生哪些具體的交付物,才叫「做好了」?

一定得有具體、量化的期望標準。

第四,老闆能給我什麼?包括人、財、物、資源等等。

只有明確以上幾點,才能真正做到上下同心,老闆樂意接受,員工也知道「要什麼」和「在什麼時間」、「交付什麼」,這樣就是最好的向上管理。

04

最後,我們看看單仁牛商AI文思子牙的理解。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4976ee182da3e18effa729f366c1d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