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俊評「成長中的十大當代『粵派教育』人物」

2023-01-02     校長傳媒

原標題:郭其俊評「成長中的十大當代『粵派教育』人物」

【溯源】

「源溯珠江正脈,支分一派朝宗。」

「黃河澎湃,中華之魂。長江壯闊,華夏之氣。若論江之善、土之沃、水之靈、碧之瑩、時和氣清、厚隰郁茂、秀麗靜謐、百草茲榮,及有焉獨靜處萬物生息、風清月淡、陰陽造極、風巽之水、乾坤精華、紫氣之靈,則非珠江莫屬。」

美麗的珠江,中國第三大母親河,僅在其入海口就養育了幾座出類拔萃的城市:世界一線城市——香港、大陸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澳門,以這一衣帶水的四座城市為中心組成的灣區,已成為世界上最充滿活力的第三大灣區。

而「粵派教育」則是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裡流淌的一條美麗動人、蜿蜒曲折而又波瀾壯闊的文化之河。

作為一名深圳教育人,我有較長的一段時間在「粵派教育」的河流中漂流並且沉醉其中、樂不思岸。

不覺中,我溯源過「古代粵派教育」的奠基性人物——陳獻章,也曾在「近代粵派教育」的開創性人物——容閎的全世界門口路過,重走過「現代粵派教育」的旗幟性人物——吳穎民的心路歷程,關注過「現代粵派教育」的標誌性人物——廣東醫學教育院士第一人鍾南山、廣東「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思樂和廣東心理健康教育ABC證創始人莫雷的傳奇人生,更感傷過「後現代粵派教育」的先驅性人物朱清時晚年的皈依佛門... ...

從古代、近代、現代,來到當代,當代「粵派教育」人物的形象,又在我眼裡又朦朦朧朧、時隱時現,但總是揮之不去。

【反思】

「反思前夜風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盲目可以增加勇氣,因為盲目看不到危險。」

2014年9月,香港爆發由國外反華勢力參與籌劃、反動和亂港分子發動、激進學生群體參加的非法「占領中環」事件。

這一「反動和極端事件」,對一直以來都崇尚「睜眼看世界和學習外面世界」的廣東教育人來說,還是在心靈上產生了強烈衝擊,並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當代「粵派教育」,究竟應該在什麼方向上「先行先試」?

毫無疑問,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教育,應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上「先行先試」,進而做到「先行示範」。

教育要不要體現鮮明的政治性?

「教育不能政治化,但教育一定具有政治性。」

事實上,美國教育家杜威比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和蔡元培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教育的政治性。

杜威所謂的進步教育思想表達為:「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其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政治性。

「學校即社會」的本意是:「美國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都應該是民主生活方式的化身,任何學校改革所追求的目標都不應偏離保持和促進美國社會的民主生活方式。」

而「教育即生活」的本意也是:「教育目標要在兩個方面達成了一致:一方面是滿足青少年成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保護和延續美國民主生活方式的需要。」

【告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所謂一代宗師,應該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一個時代。」

在討論於中國教育的歷史長河裡,誰可稱之為教育家時,郭沫若先生說過:「兩千年前孔夫子,兩千年來陶行知。」

我想,郭沫若先生說的其實是指以孔夫子、陶行知為代表的「春秋戰國」和「近代」這樣兩個兵荒馬亂而又人才輩出的時代。

今天我們討論「當代『粵派教育』人物」,其實也是在討論「當代」。

「當代」通常是一個模糊的時間概念,如果把「當代」界定為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不妨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的新時代稱為「當代」。

「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奔跑的人。」

在後現代時期,以朱清時為代表的「粵派教育」先驅性人物,為南方教育改革披荊斬棘、奮勇前行,讓我們看到了「後現代『粵派教育』」的模樣:一種再度「睜眼看世界」後「先行先試」、經過「國際比較和理解」後「開放融合」和認知「教育成就民生和決定未來」後「改革創新」的教育。

儘管後現代「粵派教育」的先驅性人物大多帶著因種種原因未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理想甚至教育改革失敗的遺憾,離開了南粵大地,但給我們留下的永遠是激情、悲壯而有力量的英雄背影!

「機遇是一切努力之中最傑出的船長。」

在國家把建設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作為國策的歷史機遇下,廣東教育「校正方向再前行、改革創新再出發」,通過不懈的實踐和追求,走出了「廣東特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中的當代「粵派教育」人物也是濟濟而出並且閃閃發光。

【前行】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當代『粵派教育』是『從政治上看教育』,在反思『外面的世界』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的教育。」

劉根平:深圳市南山區政協原副主席兼南山區教育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廣東省督學,廣州大學特聘博士實踐導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20年當選「深圳教育改革先鋒人物」。出版《潛課程論》《班級管理》《質量與效能:美國創建一流基礎教育的啟示》《南山教育行思錄》等專著6部,發表《論「教育力」》《焦慮過度與個性發展》等論文50餘篇,翻譯出版20餘萬字英文論著。

2013年3月--2021年6月,劉根平任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是一位格局視野大、英文水平高、教育治理能力強的優秀局長。

在任期間,劉根平確立「讓每一所學校都優質、讓每一位教師都精彩、讓每一個孩子都幸福」的教育理想;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國首創學校「黨建+督導」的現代治理模式;創建世界一流教育,完成從城市教育到現代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

劉根平在通過「創建世界一流教育」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區」上先行示範,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朱華偉:深圳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教育學博士、二級教授、著名特級教師、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數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曾任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隊領隊、主教練,率中國隊獲團體冠軍、指導多名選手獲國際金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學刊》《課程•教材•教法》及國內外數學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100餘部。

2017年1月--現在,朱華偉任深圳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是一位學科素養高、志向遠大、業績突出的優秀校長。

在任期間,朱華偉確立「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中」的辦學定位,致力於「培養具有中華底蘊和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遵照「學校按需施教、學生按需選學」的課程觀,形成「一體兩翼」(以多元課程為「主體」,以社團活動和學科競賽為「兩翼」)的課程模式,培養了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朱華偉在通過「課程體系建設」實現「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先行示範,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當代『粵派教育』是『從民生上抓教育』,在目標『創建國際一流灣區』後,實現與港澳『深度合作』的教育。」

徐揚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浙江紹興人,浙江大學本科、研究生畢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畢業,是空間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講座教授,2016年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59425號小行星命名為「徐揚生星」。

2013年--現在,徐揚生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是一位才華出眾、多才多藝、書法水平極高的優秀校長。

在任期間,徐揚生以創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師資,與120多所國際知名院校簽訂合作協議,具備境外學習經歷的學生比例已超過60%;辦成中國大陸第一所大學生可以自由轉系的大學,在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方面與香港中文大學實現了深度合作。

徐揚生在通過「提供可供選擇的教育」實現「與香港深度合作」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韓延輝:珠海市第一中學原黨委書記、校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名校長,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學,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一批教育家培養項目成員,廣東省第一批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副會長,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珠海市第一批特級校長。

2007年初--2021年10月,韓延輝任珠海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是一位充滿智慧、行勝於言、成果卓著的優秀校長。

在任期間,韓延輝堅持「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辦學方向,確立「用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辦學理念,構建「創美育人」特色教育體系;培育出大批從善創美報國之才,社會美譽度高;在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與澳門學校實現了深度交流。

韓延輝在通過「創美育人」實現「與澳門深度交流」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當代『粵派教育』是『從體系上撐教育』,在構建促進教育發展的『四梁八柱』後,實現對眾生『生命關懷』的教育。」

劉雅紅:華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中共二十大代表,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主任,國家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副主任,農業部獸藥安全評價實驗室副主任。近5年,劉雅紅團隊在Lancet Infect Dis、Nature Microbiology、Trends in Microbiology等權威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80餘篇,相關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並直接影響到國內和國際上獸藥使用政策的調整,具重要理論及實際意義。

2018年12月--現在,劉雅紅任華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是一位科研能力強、具有團隊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優秀校長。

在任期間,劉雅紅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積極構建對外開放和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通過科研創新,推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攻克細菌耐藥性這個世界性的難題,實現了對中國「動物」的生命關懷。

劉雅紅在通過「科研創新」實現「生命關懷」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彭婭: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校長,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校長國培計劃」——卓越校長領航工程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學員、彭婭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2017年8月--現在,彭婭擔任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校長,是一位審美素養高、業務能力強、永遠面帶微笑的優秀校長。

在任期間,彭婭始終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把「微笑」作為教育管理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對師生的生命關懷。在疫情期間,作為校長,彭婭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教師,她創新求變,給學生創建一堂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抗疫大課;作為妻子,丈夫衝鋒在前線,她戰鬥在後方;作為女性,她用鐵漢柔情在教育戰線灌注著有血有肉有情懷的事業。

彭婭在通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實現「生命關懷」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當代『粵派教育』是『從規律上辦教育』,在認知『健康第一』後,實現讓教育『回到育人』的教育。」

姚訓琪: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曾任廣東實驗中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被教育部聘為現行全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政治生活》教材的編寫者,先後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2017年7月--現在,姚訓琪任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是一位老師喜歡、學生喜歡、家長喜歡、最具「未來學校」校長模樣的優秀校長。

在任期間,姚訓琪追求一流,崇尚卓越,努力鑄就引領示範品牌;勇立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新潮頭,創建並不斷完善多元化特色化課程體系,培養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實施高質量生活教育和高水平的家校社協同,進一步讓教育「回到育人」。

姚訓琪在卓越學校品牌建設中,通過實施高質量和高水平的"生活教育"和"家校社協同」實現「讓教育回到育人」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賴宣治: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體育老師兼跳繩隊教練,發明「光速」跳法,先後培養出30多名世界跳繩冠軍,打破10多次世界跳繩紀錄,隊員所到之處,幾乎「秒殺」所有金牌!先後被表彰為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道德模範。以其和其學生為原型的電影《點點星光》,獲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

2010年--現在,賴宣治是以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弟為主的七星小學自開辦以來第一個專職體育教師,也是一位情系鄉村教育、創造鄉村教育奇蹟的優秀老師。

在任期間,賴宣治堅信「通過體育教育可以改變學校現狀」的信念,根據學校十分簡陋的辦學條件,「半路出家」研究跳繩,帶領著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訓練,締造了「世界跳繩夢之隊」的神話;也讓孩子們藉助一根小小的繩子強身健體,塑造陽光心態,進一步讓教育「回到育人」。

賴宣治在通過「發展學校體育特色」實現「讓教育回到育人」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當代『粵派教育』,是『從文化上潤教育』,在弘揚『嶺南文化』後,實現『永遠改革、永遠創新、永遠追求』的教育。」

吳秀枝:肇慶市端州區政協副主席、端州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2015年--現在,吳秀枝任肇慶市端州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是一位前瞻力、決策力、執行力、親和力和凝聚力都很強的優秀局長。

在任期間,吳秀枝以「古端州·新活力」為追求,實施「學校新建擴建工程」和「優質學校倍增工程」,持續提升教育品質;弘揚「端硯」文化,推動「非遺」傳承,實現「不言之教」;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圈,走出一條具有端州特色的高質量均衡發展之路。

吳秀枝在通過「弘揚『端硯』文化」實現「改革創新追求」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張雲鷹:深圳市寶安區海旺學校原校長,著名特級教師、首批小學語文正高級教師、教育部遠程教育特聘專家,是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多次應邀在語文出版社和「千課萬人」等全國性作文教學活動中執教公開課,潛心研究、探索「開放式教育」,相關成果榮獲教育部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2022年,張雲鷹先後任深圳市寶安區西鄉中心小學、坪洲小學和海旺學校校長,是一位以革命烈士向警予為人生偶像、把「始終如一的實施『開放式教育』」和「學校永不止息的創新」融為一體的優秀校長。

任職期間,張雲鷹用開放的視野,審視我們的基礎教育;用開放的胸懷,迎接現代社會的挑戰;用開放的思維,去除教育的封閉與保守;用開放的力量,探索開放式教育的創新之路:管理開放、教師開放、德育開放、課程開放、教學開放、評價開放和學校文化開放。

張雲鷹在通過「開放式教育」實現「改革創新追求」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後記】

「使君為創新堂事,若解尊賢即是賢。」

「別去追尋前人的足跡,去追求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吧。」

一般情況下,當代不能評選當代教育人物。一方面,教育人物不是評選出來的,而且自然生長起來的;另一方面,當代教育人物要留給後人去評選,隔一段時間回看,才清晰、公正和準確。好在我不是評選,只是基於興趣,為一些自己熟悉的教育人,留一點點方便別人了解他(她)的評論性文字而已。

文以載道,願此文能讓疫情隨「2022年」而早日而去。

人生如戲,望每個教育人在今後的人生舞台上都能身心安康、桃李天下、好戲連台!

作者簡介:郭其俊,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教育督導學會特聘專家,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院長、教科院及附屬學校黨委書記,著名特級教師,首批正高級教師,曾任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京市寧海中學校長等職,是全國中小學百名優秀明星校長,深圳市首位"百萬年薪"公立高中校長和公立教科院院長,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國重點推介的高中校長,被譽為中國當代教育名家評傳第一人。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廣東篇」2022年07月29日 ,作者: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朱孔軍

2.《羊城晚報》「廣州鄉村教師賴宣治:用一根跳繩改變孩子們的命運」2021年07月28日,記者:周聰

來源|千課萬人

延伸閱讀:

朱清時院士:讓孩子去爭100分是浪費時間和資源,磨滅創造力

張雲鷹:「閱讀」世界美好的教育

張雲鷹20年歷任深圳三所學校校長,她只做這一件事

張雲鷹:冷言暖世——教育自傳《通往卓越》後記

張雲鷹:只為一次熾烈的綻放

張雲鷹:探索用五年時間完成小學六年的教學任務

張雲鷹|構建學校美學格局:讓師生享受生命的美好

張雲鷹:煤油燈下的教育歲月

張雲鷹:今生有幸與養父相遇——我和父親的那些舊事

張雲鷹:那個年代,我們不用「雙減」

張雲鷹|一個60後的芳華時代:沒有飢餓和困苦的記憶,有多特別而珍貴?

張雲鷹:我在《易經》里找到了辦學的靈魂,沒有人是天生的優秀教師!

徐揚生:「不能經濟先進教育落後」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40b1cc165e2c5bde985da323ca29c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