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生物「認錯」,撤回此前關聯交易 董事長回應:沒預見到會有這麼大的反響

2024-11-0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在股價連跌4日、市值蒸發約150億港元後,信達生物撤回了此前擬出售子公司股權給創始人方面的決定。

11月3日晚,信達生物(1801.HK,股價39.55港元,市值646.89億港元)發布公告稱,Fortvita與Lostrancos經進一步考慮後,雙方同意終止此前簽署的認購協議。在公告中,信達生物重申公司對發展國際業務的積極願景,及Fortvita作為開展海外業務的平台,在推動信達生物成為全球性生物製藥企業的長期目標方面的作用。

在11月4日盤前舉行的業務更新說明會上,信達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俞德超表示,此前的投資建議公告出來以後,引起了比較大規模的討論,「坦白講,超過了自己的想像,大大超過了自己的想像,我根本沒有預見到會有這麼大的一個反響」。

在發布終止認購協議的公告後,11月4日,信達生物股價大幅反彈,截至當日收盤報39.55港元/股,上漲12.84%。

為何決定撤回認購事項?

至於為何要終止此前簽署的認購協議,信達生物方面解釋稱,建議認購事項旨在表明管理層對發展公司國際業務的長期承諾。然而,自2024年10月25日宣布建議認購事項以來,公司收到其股東對該提案的反饋及不同看法。信達生物與董事會已審慎考慮,並決定不繼續進行建議認購事項。因此,Fortvita和Lostrancos已共同同意終止認購協議。

記者注意到,對於信達生物這筆資本運作,投資者主要的質疑點在於Fortvita的最終估值。10月25日,信達生物披露公告稱,Fortvita與Lostrancos達成認購協議。Lostrancos將以2050萬美元的價格認購Fortvita新發行的1280.83萬股Pre-A系列優先股,占交割後Fortvita股權的20.39%。

上述交易採用資產基礎法評估Fortvita的市場價值,再加上這場交易的買家又是信達生物的創始人,因此被部分投資者質疑該交易「賤賣」了有價值的子公司,涉嫌利益輸送。(詳情可見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用凈資產給子公司估值引爭議,信達生物股價大跌 公司回應:估值公允 | 每經網

對此,公司在10月29日的業務更新說明會上多次表示,Fortvita資產處於非常早期階段,尚未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認可的POC(概念驗證),存在較大風險。換言之,前述估值公允合理。

資本市場上,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上述關聯交易公告發出後的四個交易日(10月28日至31日)中,信達生物股價持續走低。市場波動也引起了信達生物管理層的關注。俞德超在說明會上表示,聽到大家的反饋以後,公司行動很快,第一時間就開始收集意見,並跟不同地區的股東和投資人交流,差不多一個禮拜(包括周末),又跟董事會交流後,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決定撤回此前的提議。

對於Fortvita的後續安排以及其他的融資計劃,信達生物財務長由飛也在電話會上表示,近期沒有融資的計劃,將來公司也願意多聽取投資人的意見,選擇一個更容易被投資人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持續支持國際化的發展。

未來每年至少保證兩三個商業化產品上市

10月30日,信達生物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產品收入公告。公告顯示,本季度總產品收入超過23億元,同比增長逾40%。主要得益於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持續增長及其他主要產品銷售快速增長。「這樣我們前三個季度的總收入已經超過60億元,(對比)2023年全年的銷售收入57億元,我們今年的整個銷售收入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增長。」對此,俞德超評價稱。

公告稱,信達生物產品適應症廣泛且覆蓋國家醫保目錄,進一步促進了收入的增長。此外,公司新批准的產品組合擴展至11款,其中包括新上市的腫瘤創新靶向藥物達伯特(氟澤雷塞片,KRAS G12C抑制劑),使其在肺癌突變治療領域的管線更加完備。

截至目前,信達生物已取得11款產品獲批上市,5個品種在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中,3個新藥分子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約17個新藥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

根據披露,2025年,信達生物預計將上市四款重要產品,分別為與奧賽康合作的利厄替尼(EGFR-TKI)、替妥尤單抗(IGF-1R)、瑪仕度肽(GLP-1R/GCGR)以及匹康奇拜單抗(IL-23p19)。

在業務更新說明會上,俞德超透露,按照合作方奧賽康的時間表,利厄替尼可能將在今年底明年初上市;替妥尤單抗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獲批,並且由於替妥尤單抗被CDE(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擬優先審評,其獲批速度可能比預想的更快;瑪仕度肽的減重適應症最快有望明年上半年獲批上市,II型糖尿病適應症則可能稍遲一些;匹康奇拜單抗治療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新藥上市申請於今年9月末剛剛得到CDE受理,公司預計可能會在明年下半年獲批。

「我們後續應該會每年至少能保證兩三個商業化產品上市,為公司業務持續發展提供幫助。」俞德超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9488207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3710bcd1e0967e22e6fe8b103b6c5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