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封建專制制度賦予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成為整個國家的生死之主。朝廷的文武百官,街邊的普通百姓,無不將皇帝視為最尊貴的存在。這個尊貴的身份也延伸到了皇帝的家人,包括妻子、兄弟姐妹以及其他親戚,都因與皇帝的親緣關係而享有高於普通人的權力和地位。尤其是皇帝的兄弟姐妹,他們生來便是含著金湯匙的王子、公主,擁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然而,有些皇帝的親屬雖然生有皇室血統,卻由於能力不足或者背後勢力不雄厚,最終未能登上皇位。但這並不削弱他們「高貴」出身的事實。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末期的王爺、格格在國家滅亡時經歷了一場身份的巨變。他們生來即擁有的「尊貴」不再被社會所認可,而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他人的尊重。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位備受爭議的敗家王爺——克勤郡王晏森。晏森出生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二個孩子代善的後代,從小便是清朝皇室的尊貴子孫。然而,由於清朝滅亡,他失去了原來尊貴身份的庇護,被迫開始新的生活。面對社會的巨變,晏森選擇了過上輕鬆悠閒的生活,不思進取,過著好吃懶做的日子。這種生活方式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顯得格外不合時宜。
晏森原本享有皇室光環的生活方式在清朝滅亡後戛然而止。他曾是皇太極的哥哥代善的後代,14歲時便成為清王朝尊貴的王爺。然而,隨著清朝滅亡,晏森失去了自己的尊貴身份,陷入了生計的困境。他一度試圖通過變賣家產維持生計,但由於缺乏理財能力,最終陷入貧困。對於過去被安排好的生活,晏森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得不自力更生。他甚至將家族祖宅抵押變賣,以填補生計所需的資金。
晏森的墮落並非一蹴而就,他過去的生活完全依賴於被人侍候的生活方式,失去了皇室光環的庇護,不知如何面對貧窮的生活。他的花銷大手大腳,而且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很快就花光了通過抵押變賣得到的積蓄。面對生計的困境,晏森曾向其他宗室求助,但由於其他人也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最終無法得到有效的援助。走投無路的晏森只能在社會最底層尋找謀生之道,最終成為一名黃包車夫。
剛開始,人們對清朝王爺充當黃包車夫感到好奇,這一身份為晏森拉來了一些客人,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習慣了這一景象,對晏森的生意不再照顧有加。晏森的生活水平逐漸下降,他再次陷入成為「窮光蛋」的境地。在這種困境中,晏森甚至將自家祖墳抵押變賣,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譴責。儘管得到一些皇室成員的輪流接濟,晏森的生活水平仍然非常低下。他最終生活在窮困中,患上疾病,最終悽慘地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