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類蔬菜自帶「毒物」,烹飪時再懶也別省這一步

2023-04-17     四川名醫

原標題:7類蔬菜自帶「毒物」,烹飪時再懶也別省這一步

焯水是我們家庭常用的烹飪方法之一,但在生活中有些蔬菜不用焯水,可以直接下鍋炒制;但有些蔬菜自帶「毒物」,若是省去焯水這一步,可能帶來危險!

那麼,哪些蔬菜自帶「毒物」,炒之前需要焯水呢?別著急,小康妹兒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

劃重點!

蔬菜中的「危險分子」

烹調很是講究方法,就連最為簡單、常見的焯水,也是大有學問。焯水不僅能去除食物的異味和有毒物質,還能減少烹飪時間,保留蔬菜中的營養物質。

草酸、植物凝集素、亞硝酸鹽、皂苷、氰苷、秋水仙鹼、致病細菌等 ,都是很多蔬菜中常見的有害物質。

當這類有害物質被攝入進人體時, 往往容易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因此,在食用蔬菜前,建議先焯水後再烹飪,食用起來更放心。

這7類蔬菜不焯水,可能危害健康

1

豇豆、菜豆、紅芸豆等豆類蔬菜

這些豆類蔬菜含有比較多的植物凝集素,食用後可能會中毒,造成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建議加熱焯水後食用。

2

黃花菜

新鮮的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鹼,並不能直接食用。 食用鮮黃花菜前一定要先經過處理,去除秋水仙鹼。

3

香椿

新鮮香椿中含有少量的亞硝酸鹽,為了安全起見, 吃香椿前,只要用熱水燙一下,就可以去除絕大部分亞硝酸鹽。

4

口感苦澀的蔬菜

像菠菜、馬齒莧、茭白、竹筍、蘆筍等這類口感苦澀的蔬菜,其草酸含量較高。這些蔬菜在吃之前, 最好用水焯一焯,就能除掉草酸。

5

豆芽

豆芽生長在潮濕和溫暖的地方,同樣也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這就讓豆芽受到致病菌污染的機會更高了,比較常見的有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

這些致病細菌都怕熱,用熱水焯一焯就可以殺滅,保證食用安全。

6

木薯、白果

木薯、白果是含氰苷比較多的食物, 氰苷能溶於水,加熱也可被破壞。建議吃之前先去種皮、胚芽,浸泡然後焯水熟透後也是可以食用的,但不要多吃。

7

菜花、木耳、海帶等較難清洗的蔬菜

菜花、木耳、海帶等,因為結構的原因,可能也不太好清洗,此時都可以用水焯一焯。

蔬菜焯水時,營養成分會不會流失?

蔬菜,尤其是綠葉類蔬菜在焯水的時候,一些水溶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能會損失部分,這種損失不是毀滅性的,大部分還是保留了。

不過這些損失都還是人們可以接受的水平並沒有像大家想像得那麼多,而且相比燉、炒、炸等其他烹調方法,焯水也不會多損失多少。

考慮到這些蔬菜經過焯水可以更好地保證我們的健康,總體來說,是益大於弊的,大家不用過於擔心。

正確焯水的注意事項:

1、避免時間過長,講究「寬水旺火、快進快出」,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2、焯水時能整棵焯的就不要切,能大塊的就不要切小塊。

3、想讓蔬菜保持顏色翠綠,可以在焯水時加入一小勺鹽和油,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

4、想讓一些蔬菜保持爽脆的口感,可以在焯燙後投入冰水中快速降溫,然後再烹制。

編輯 | 醒醒

來源 | 綜合CCTV生活圈、科普中國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30b8891ee022f205d2abee4c3eaea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