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醫 | 多數國人未達標!提升全穀物攝入能降低多種慢病風險

2023-11-20     搜狐健康

原標題:狐大醫 | 多數國人未達標!提升全穀物攝入能降低多種慢病風險

圖說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國家全穀物產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譚斌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施桂娟

編輯 | 袁月

近期,《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發布,全穀物與維持健康的相關話題再次引起廣泛關注。在達能營養中心(中國)第二十五屆學術研討會上,國內外營養界專家和學者圍繞「全穀物與健康」的主題對最新研究成果、創新實踐經驗和前沿科學觀點進行了深入研討。

國內全穀物攝入量與世界水平仍有差距

當前,中國全穀物的人均攝入量和世界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談及原因,中國工程院院士、達能營養中心科學委員會主席陳君石在發言時指出,目前居民對全穀物的認識還有所欠缺,並且國內市場上真正做到全穀物的產品較少,此外,相關標準的規範和全穀物健康聲稱仍有待進一步推動。這些原因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居民的全穀物消費量較低。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國家全穀物產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譚斌表示,當談論糧食安全時,人們通常關注數量安全但忽略了營養安全。對於糧食的基本屬性來說,糧食不僅只是生存必需品,還應該是健康生存的必需品。譚斌認為,「僅占穀物籽粒9%—17%的胚和種皮卻占據了其微量營養素、活性物質、膳食纖維40%—90%以上,但在加工過程中,大量的營養物質流失。此外,全穀物是高營養密度的食品,其中的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和植物活性物質是精米白面的2.5—10倍多,還是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最佳天然食物來源之一。促進全穀物發展對促進個體營養健康和國家可持續膳食方面有積極意義。」

提升全穀物攝入有利於降低慢病風險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經常食用全穀物在維持體重、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II型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以及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具有益處,為人們提供了健康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美國康奈爾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劉瑞海教授在介紹相關研究時指出,全穀物富含生物活性物質,對健康有益。目前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入90克全穀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降低到22%,全因死亡率也有明顯下降。此外,攝取適量的全穀物也被證明有助於降低結腸癌的風險和維持健康體重。

日本醫用大米協會會長、東京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渡邊昌教授進一步介紹了全穀物代表玄米對健康的作用。研究發現,食用玄米對抑制肝臟炎症、延緩慢性腎病進程等方面具有正面意義。此外,溫州醫科大學教授單毓娟指出,發芽糙米作為低GI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及γ胺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每天使用100克發芽糙米替代主食,能有效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

關於全穀物的具體攝入量,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Chris Seal教授指出,根據BBC發布的全球疾病負擔的研究,全穀物與生命的年限有一定的關係,全穀物的最佳攝入量為每天125克。然而,目前不同研究推薦的攝入量存在差異。儘管如此,全穀物的攝入與健康之間的關聯是明確的。對於完全不食用全穀物或攝入量很少的人來說,一旦開始使用全穀物,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為健康帶來益處。Chris Seal教授還特別提示,食用全穀物時需考慮到其中的污染物,如黴菌毒素、農藥等,應選擇安全可靠的全穀物食品。

圖說 /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Chris Seal教授

推廣與應用全穀物需多方力量支持

「由於飲食不合理而導致的疾病在中國造成了較高的死亡率,其中全穀物攝入不足是一個主要原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通過科普提高公眾對全穀物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多樣化的全穀物食品消費、通過制定相關政策促進健康飲食習慣的形成,對於提高社會整體健康水平至關重要。」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茜蒨還指出,加強臨床醫生的營養學的知識培訓也非常重要。科普,不僅是向大眾灌輸抽象的理論,而是需要以多元的形式,如圖片、短視頻等,來傳遞營養知識的重要性。推動大眾接受全穀物並積極嘗試,是臨床醫生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推動健康飲食的關鍵所在。

圖說 / 達能營養中心(中國)第二十五屆學術研討會

在本次會議上,達能營養中心還發布了膳食營養研究與宣教基金2023年項目評審結果。作為中國第一個用於營養研究與宣教的專項基金,截至 2023 年,該中心已在中國資助了近300個項目,為中國學者的膳食營養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2a4243de0b15bf4e96bbd8c297f9b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