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研究寫在三湘大地上 助推湖南電力系統靈活能力再優化

2023-12-28     紅網

原標題:這份研究寫在三湘大地上 助推湖南電力系統靈活能力再優化

《報告》發布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12月27日訊(記者 譚蘇昕)電,既點亮萬家燈火,也輸送發展動力。12月27日下午,由湖南省能源碳中和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雙碳背景下湖南省電力系統靈活能力優化分析》(簡稱《報告》)報告發布及交流研討會在湖南長沙召開。

圍繞當前湖南電力系統面臨的挑戰、各類調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性分析,來自政府、行業、研究機構的資深從業者和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討論。

會上,湖南省能源碳中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宏超表示,湖南為典型的能源輸入性省份,新型電力系統「雙高」特性和「源網荷儲」多向互動等新挑戰逐漸顯現,「新舊問題與挑戰疊加,需要群策群力、通盤謀劃、系統解決,共同研究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湖南方案。」

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全社會用電量為2236億千瓦時,其中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比接近50%。在這種產業結構和用電構成下,湖南夏季和冬季、午間和晚間用電負荷較高,調峰壓力較大。

因此,提升系統靈活調節能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是支撐湖南省經濟持續發展、助力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的必然選擇。

如何把研究寫在三湘大地上?

對此,《報告》結合湖南實際情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布局全省調峰資源,綜合考慮各調峰資源的調節性能、經濟性和環境屬性等對調節能力展開優化分析,並提出調節優化建設的相關政策建議,推動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助力全省如期實現碳達峰戰略目標。

比如,由於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周期較長,在其大規模投運前,煤電和新型儲能應承擔起主要的調峰和電力保供任務。《報告》提出,在控制新增煤電裝機的前提下,湖南在2030年前應加強現有煤電機組的靈活性改造,實現「應改盡改」,並對少量新建煤電機組配套靈活性應用,以減低調峰成本。

「這能為全國電力電量緊平衡省份的電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路徑參考。」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楊富強認為,湖南要重視需求側響應的相關政策體系建設,充分調動「源網荷儲」各側需求響應的積極性,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的經濟性。

來源:紅網

作者:譚蘇昕

編輯:肖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20e64e22b829af7e31a28b34694eb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