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學家奶爸」王元卓這樣讀《三體》

2023-02-06     每經影視

原標題:「硬核科學家奶爸」王元卓這樣讀《三體》

2月3日晚,《三體》大結局點映禮開啟,于和偉、王子文、李小冉等主演走向直播間,與觀眾做這第一部的告別。

作為《三體》IP首部真人影視化作品,《三體》在豆瓣的評分依然堅挺在8.1分,證實了觀眾與粉絲對《三體》的認可。

與《三體》劇集開播同步的,還有科幻作家王晉康、韓松,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復旦大學教授嚴鋒、作家馬伯庸,以及張雙南、王元卓等科學工作者們參與的知識解讀節目《解碼三體》。通過對談的形式,幫助觀眾更好地感受到劉慈欣筆下的角色和科幻世界的神奇魅力。

在節目播出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話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科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王元卓,從這位科學家的口中,了解《三體》的前沿之處以及科幻作品難以影視化的真正原因。有著「硬核科學家奶爸」美譽的王元卓表示:「以小說中遊戲的描寫為例,《三體》第一部中所涉及的三體遊戲,人們可以在遊戲空間裡做事,如果代入到這兩年的語境,恰好對應上了一個科技熱詞——元宇宙。」

圖片來源:片方提供

過去與未來對視,「三體遊戲空間」就是今天的「元宇宙」

科幻本是「未來的事」,需要人類想像力無限延伸。在《三體》中,劉慈欣融入了大量前沿物理學理論,因而引發眾多學界學者、名人的關注。

但是對於「小白」而言,跨入科幻的閱讀門檻,很多時候仍然費力。

王元卓反覆看過《三體》三部曲多遍,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思考。他對《三體》的評價為「腦洞大」。單純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擁有宏大世界觀的同時不缺乏巧妙的設計。隨著劇情推進,又逐漸向宇宙延伸開去,時間跨度達到千萬年。《三體》更有魅力的地方在於,它沒有設定在幾十年後的未來,而是紮根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會感受到它從過去走向未來,經過你身邊時,與你對視了一下。」

如果站在科研工作者的角度,小說中大量的硬核設定和諸多學科的融合,讓王元卓相信這不僅是一部小說,更可能是一部科技編年史。

以小說中遊戲的描寫為例,《三體》第一部中所涉及的三體遊戲,人們可以在遊戲空間裡做事,如果代入到這兩年的語境,恰好對應上了一個科技熱詞——元宇宙。

「元宇宙可以切身體會到灼燒,切身體會到撞擊,可以身臨其境地跟裡面的人去交流。我們在虛擬空間裡做很多事情,可以開會,可以遊玩,可以交流。三體遊戲中,地球三體組織可以在裡面的角落生著篝火開會,造成這個事情你很隱蔽,別人都找不到我。」早在2006年,劉慈欣就已經做出這樣大膽的設想。

《三體》小說中提到的「神經元計算機」,我們現在已有「類腦計算機」,種種細節讓王元卓認為,過去的這近17年,更像是科技發展的預示。

「小說中一些故事的設定有著科技基礎,而且科學規律和自然現象是相吻合的,所以我們更願意相信未來是有可能實現的。」王元卓表示。

「硬核科學家奶爸」化身「影視劇科幻顧問」

科幻作家陳楸帆曾表示:《三體》影視化困難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原著故事線眾多,時空拉得非常大,跨越多個時代;二是小說有太多抽象的概念,在文學層面上需要讀者去腦補。

這樣的難度存在於諸多科幻影視作品中。2019年,王元卓和妻子帶著女兒看《流浪地球》,為了幫助沒看懂科學原理的女兒看懂電影,回家後王元卓手繪了幾張講解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女兒多了解科幻知識。

講解圖發布到網上後,超過一億人關注並閱讀了它們,王元卓也被網友們稱為「硬核科學家奶爸」。

這個方式對王元卓觸動頗大,他也意識到,可以通過講解科幻電影的科學知識,讓更多讀者關注到科幻作品。

「科幻電影首先是藝術作品,作為觀影者,我不會要求科幻電影一定有很強的內核在裡面,但希望它不會有錯誤的科學傳播。」放在《三體》與《解碼三體》中,他也希望作為科研工作者的自己,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科學化的講解,讓更多熱愛《三體》的人,除了看到唯美的畫面,也能感知到震撼的劇情。

王元卓不認為《解碼三體》就是知識類的節目,在與各位專家的對談中,傳播知識解讀以及劇集背後專有名詞的思考,是更有意思之處。「節目中,我們會聊到一些平時大家少關注到的細節,比如三體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三體人為什麼是透明的?」這些點在小說中沒有直接體現,而知識點可能在碰撞中有所啟發。

片來源:片方提供

這幾年,王元卓還選取了《鋼鐵俠》《阿凡達》《頭號玩家》等熱門科幻電影,用手繪圖向像他女兒一般大的小讀者介紹人工智慧發展的現狀、前景和未來。

另外,他也嘗試受邀去為一些科學性的電影、電視做科學谷顧問,幫助作品做更準確的科學設定,推動科學工作的傳播。

在王元卓看來,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由知名科幻小說改編而來,難度一定不小。讀者在看小說時腦海中已有自己的想像,無論作品如何呈現,都很難超越想像。《三體》這樣的作品,交叉的時間線和龐大的人物關係,更難以通過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或者幾十集的劇集交代完整。若想負責任地呈現,他提供科學顧問的額外視角也能更多地幫助到劇組。

記者|畢媛媛 編輯 |張海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11d1f22f6bdcb65af36813a25d490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