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 | 簽約10個產業園與華夏幸福輕資產試水

2022-07-31     觀點地產新媒體

原標題:解局 | 簽約10個產業園與華夏幸福輕資產試水

觀點網 「服務即未來!」

打開華夏幸福的官網,這五個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曾經,這家自詡「產業新城運營商」的非典型房地產公司,如今也已正式轉型為「產業新城服務商」。

兩字之別,差之毫厘,卻謬以千里。

事實上,自2021年年初債務違約至今,華夏幸福險情叢生,如今,這家企業宣布全面轉舵「輕資產」,以謀求未來發展之道。

最新消息顯示,7月28日,華夏幸福官微披露,幸福基業與四川夥伴集團旗下泓峰興業(成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四川蔚來夥伴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簽約。簽約項目涵蓋10個產業園,管理面積110萬平方米,合同簽約額6500萬元。

不可否認,在地產行業巨變的當下,現金流成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過往的「重資產」模式面臨一定的挑戰和困難,「輕資產」迎來歷史機遇期。

然而,這種輕資產模式對於企業的品牌及運營管理能力要求極高,在此情況下,華夏幸福輕資產試水又能否成功?

試水

近兩年,輕資產「出圈」,成為大量房企穿越寒冬的不二法則。

前不久,華夏幸福宣布,將在2022年到2025年的三年內,以住宅開發和資產管理為基礎,以產業新城為平台,轉型成為產業新城服務商。

在新戰略的指引下,華夏幸福的產城開發業務將「輕重結合」,依託產業新城平台,提供規劃、融資、代建和運營等輕資產服務,同時量力而行,保留一定量的開發業務,為城市發展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其中,招商與園區服務將全面向輕資產轉型;住宅業務將「輕重分離」;資產管理業務「資產交易」與「產營分離」並舉。

自此以後,這家企業接連發力輕資產業務,試水新模式。

最新消息顯示,7月28日,幸福基業(華夏幸福旗下的物業平台)簽約四川夥伴集團旗下10個產業園,簽約額6500萬元。

此次簽約,幸福基業將為這兩家公司開發自持或對外獲取的產業園物業項目提供設備設施養護、綠化養護、園區保潔、公共秩序維護等物業服務。

同時,此次雙方的合作將開啟「招商+物業」的新模式,通過藉助於夥伴集團的產業招商優勢,幸福基業全力打造產業園全生命周期的運營管理,形成獨特的核心優勢。

除此之外,前不久,浙江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掛牌,華夏幸福通過「招商顧問+輕資產」的模式,為當地導入了一家鋰電池干法隔膜企業--盈博萊。

盈博萊宣布,計劃投資30億元,一期計劃投資12。4億元,最早將於今年四季度完成首期投資投產。這是華夏幸福首個輕資產模式招商導入的項目。

上述兩次簽約,是華夏幸福產業園區輕資產模式的華麗開篇,一則明確了華夏幸福園區服務運營輕資產模式,一則體現了產業招商輕資產的可行性。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此前,華夏幸福在戰略宣貫大會上明確,產業招商與園區服務將全面向輕資產轉型,在做好產業招商與園區運營服務的同時,積極培育以空間服務為核心的企業服務,成為重要增量業務。

從具體的操作層面看,,華夏幸福的園區運營服務,是政府、企業等將園區整體委託給華夏幸福,由華夏幸福代替政府、企業行使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職能,而華夏幸福能夠從中賺取運營服務費、租金補貼或招商獎勵等。

這種模式,實則類似萬達商管的委託管理模式,通過託管具體項目,從而獲取服務費用。

而產業招商輕資產,則是通過與其他招商機構、園區建立專門的合作機制,把手頭的閒置資源和無法消化的資源推給合作夥伴,轉賺取中介費的模式。

顯然,過去,華夏幸福將產業新城業務的重心放在了開發投資上,如今轉型之後,王文學也卸下千斤擔子,發力運營服務。

轉型

「在產業新城熱土上,受過委屈,流過汗水和心血,貢獻過青春和芳華,選擇產業新城,今生無悔!」在此前的股東大會上,王文學曾為產業新城動容。

儘管接連經歷了兩次流動性危機,但王文學依舊放不下產業新城這塊大蛋糕。劫後餘生的他又一次重返賽道,只不過,這一次,他選擇了輕資產的模式。

據了解,在宣布戰略轉型前,華夏幸福就已初步試水,一個月內,該公司接連簽約7個輕資產招商業務,總投資超過45億元,其中4個項目已落地在新拓區域;而產業園區輕資產運營已新拓展項目3個,為無錫梁溪、河南平頂山和祥符提供產業園區運營等服務。

加上最新簽約的10個產業園區,華夏幸福的輕資產業務進一步擴容。

轉型輕資產,可以說恰逢其時。

一方面,一直以來,產業新城業務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流周期長等弊病,企業需要沉澱大量的資金,而輕資產模式,意味著企業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資金壓力,這對債務重組剛剛過半的華夏幸福來說,或許是最優解。

另一方面,前些年,全國各地產業園區迎來爆髮式增長,工業園、產業園、創意產業園等項目的建設熱火朝天,然而,在經濟低迷、疫情衝擊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大量園區廠房出現空置。

有數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開發的園區大大小小超過3000家。存量園區資產快速增長,而託管、盤活的需求亦有增無減,這也為「輕資產」運營提供了重要條件。

第三方面,透過輕資產運營,華夏幸福能夠以少量資金撬動更大的規模。

不過,轉型輕資產並非易事,華夏幸福也多次自嘲由甲方文化向乙方文化轉變,由躺著賺錢向跪著賺錢轉變。

從底層邏輯看來,華夏幸福在過去的二十餘年時間裡,都是依靠資源優勢大規模發展和提速,如今轉型輕資產,意味著其要從資源驅動型企業向服務驅動型企業轉型。

生意邏輯變了,但這家企業的運營服務能力能否緊跟戰略,仍需驗證,畢竟,輕資產戰略,絕非四兩撥千斤那般輕鬆。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115b73e29daf652559c6797203cf8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