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地球:太空旅行離我們不遠了?馬斯克送3位平民上太空

2022-05-01     一碗魚

原標題:再見了地球:太空旅行離我們不遠了?馬斯克送3位平民上太空

再見了地球:太空旅行離我們不遠了?馬斯克送3位平民上太空

Hello,大家下午好,我是小W,大家聽說了嗎?我要上太空了!

哈哈哈哈,玩笑玩笑,我的財富目前還不允許我有如此大膽的想法!但是還是有那麼一批人能夠實現的。

|說到太空旅行,就不得不說說馬斯克這個人了!

馬斯克這人相當能處,因為他把自己吹過的牛逼都變成現實了,而人類也終將可能會在民營航天公司的推進下成為多星球文明物種。

當地時間4月8日,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龍」飛船,將4名乘客送往國際空間站。

值得一提的是, 這次飛行沒有任何一位是現役職業航天員,所有遊客均是付了5500萬美元(約3.5億元)的門票。

|其中一位是執行公司員工不付錢!

乘坐的火箭、飛船也都來自商業公司。

也就意味著,歷史上首次!國際空間站迎來了全私人、全商業之旅。

馬斯克也再次書寫自己歷史,獵鷹9號完成第一個全私人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網友激動表示,「送我去太空」、「去月球」。

國際空間迎來首個遊客機組

當地時間4月8日早上,發射前3小時,四名太空人正式亮相,乘坐特斯拉前往39A發射台。

11點17分,期待已久的一幕到來。點火,發射!

2分40秒後,第一級推進器與上一級分離。

8分鐘左右,第一階段進入燃燒完成。9分30秒後,火箭一級成功著陸在海上回收船上,瞬間變成「六手」。

飛船里的幾位乘客,也揮手慶祝~

12分07秒後,龍飛船與火箭第二級分離。

自此之後,龍飛船將朝著國際空間站全速前進。

理論上預計北京時間9日晚7:45,完成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

而實際上,北京時間4月9日晚上20:15 SpaceX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迎來史上首個純遊客乘組。

|在對接的時候有個小插曲,龍飛船的中心線攝像頭視頻鏈路出了點問題,出於安全原因龍飛船在距離對接口20米處停留了45分鐘

隨後四名太空遊客打開艙門進入國際空間站,他們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8天。

在這8天裡,他們將跟太空人一起參加科教工作,完成大約25個不同的實驗, 包括100多小時的研究,涵蓋人類研究、生命和物理科學、技術演示和地球觀測等

飛行全組人員

這次飛行的四人,其中最小年齡50歲,最大年齡71歲,全平民班底的他們卻有著不平凡的身份!

|首先,領隊、任務指揮官是NASA的退休太空人Mike Lopez-Alegria。

他曾在太空中度過258天,共執行過3次航天飛行任務和1次國際空間站飛行任務。

還是NASA太空行走次數最多的紀錄保持者——10次太空漫步,持續時間累計67小時。

你就說牛不牛吧,現在,他是本次執行公司Axiom Space的員工。

|第二位,是美國房地產大亨Larry Connor。

已經71歲高齡的他,同時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喜歡越野賽車。此次擔任龍飛船飛行的副駕駛。

而且這位老爺子似乎非常有個性。

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時,曾把自己在股市上賺的160萬美元,全部分給了員工,並表示:

這是他們應得的!

這樣的良心老闆不多見,簡直就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但希望老爺子有時間能給全球老闆開開講座什麼的,發揚一下這種美好品德!

|第三位進入國際空間站的遊客,是加拿大投資人Mark Pathy。

他出生於1969年,同樣也不年輕了。除了搞投資外,Mark還是一位慈善家,曾為一些醫療機構籌集捐款550萬美元。

現在,他是加拿大第二個登上太空的平民,並將在此次飛行任務中參與完成加拿大大學和蒙特婁兒童醫療研究所的研究項目。

|最後要介紹的是以色列商人Eytan Stibbe。

他生於1958年,除了企業家這一身分外,還是以色列空軍前F-16戰鬥機飛行員。

從2013年到2019年,他一直在以色列空軍飛行學院擔任講師。

本次太空中進行的實驗包括來自以色列初創公司「大腦耳機」,研究大腦對太空飛行和太空生活的反應,還有非營利拉蒙基金會的一些科學設備。

|過硬的實力加上硬朗的外表,妥妥太空F4,在不小的年紀還能擁有如此的冒險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太空旅遊項目搭建中

這次飛行除了Space X的成功運輸,還有一家企業不得不提!那就是Axiom Space。

要知道,從去年開始,NASA就開始計劃用商業空間站代替國際空間站。

組織了這次國際空間站商業之旅的Axiom Space,便是商業合作夥伴之一。

這家公司名字不響亮,但是來頭卻不小。

2016年,Michael T. Suffredini和Kam Ghaffarian創立該公司,業務範圍包括商業的載人航天旅行、太空探索研究等。

Michael T. Suffredini作為公司總裁兼CEO,是國際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人物,曾在NASA工作了30年。

|從2005年到2015年,他擔任國際空間站建設項目主管,完成了國際軌道實驗室的開發和運行工作。

實際上,Axiom中有許多員工都曾在NASA工作過。Axiom和NASA的關係也一直比較密切。

2020年,NASA與Axiom Space簽署了一份1.4億美元的合同,允許它在國際空間站上增建商業艙段。

關於第一個增建的居住艙(AxH1),現在也已經開始動工,預計在2024年發射升空,最終將在2028年整體建成。

而這次飛行任務,便是Axiom邁出建設商業空間站的實質性一步。

從官方給出的效果圖中可以看到,這個商業空間站將會有一個觀景台,可以讓人站在這裡看太空風景。

|想像一下,如果有生之年能夠去一趟太空,俯瞰地球,欣賞太空風景,也太美妙了!

這不,今晚的做夢素材有了,哈哈哈!

太空地位之爭

說到太空探索,人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馬斯克創立的Space X,很難將傑夫·貝索斯與之聯繫起來。

他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亞馬遜創始人和前世界首富。

但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藍色起源的創始人。該公司於2000年創立,比SpaceX在加州成立早兩年。

|2015年,藍色起源成為首家將火箭發射到國際公認太空邊界卡門線(K%uE1r%uE1n Line)上空並再次著陸回收的公司。

2021年7月20日上午,貝索斯搭乘新謝潑德號火箭成功飛上太空。進入距離地面約105公里的太空邊緣,整個旅程持續大約11分鐘。

而新謝潑德號火箭正是由藍色起源研發製造。

而就在2021年7月11日,70歲的英國富翁,維珍集團創始人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乘坐其創立公司維珍銀河的團結號太空船,進入太空並順利返航著陸。

布蘭森由此成為首位登上太空的商業航天企業創始人,也是進入太空邊緣的私人航天第一人。

目前,太空旅行市場可謂三足鼎立!

目前已有三家公司致力於開展亞軌道、軌道的商業太空旅遊飛行,分別就是布蘭森的維珍銀河、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和馬斯克的SpaceX。

從技術角度看,目前最為強大的要數馬斯克的SpaceX,它研製的獵鷹系列火箭實現了火箭箭體的可重複使用,並且承擔了美國航空航天局國際空間站貨物補全任務。

|2012年10月,SpaceX龍飛船將貨物送到國際空間站,開啟私營航天的新時代。2020年夏天,SpaceX進行了首次載人飛行測試,成功發射並送回了兩名 NASA 太空人及其飛船。

今年更是實現了全遊客自助式航天旅行。

貝索斯的藍色起源較為神秘,公開技術成就比較少,而布蘭森的維珍銀河開始較早,但技術一直存在瓶頸,目前僅達到亞軌道飛行模式。

|與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不同,SpaceX瞄準的是更深度、更遠也更昂貴的軌道飛行和星際旅遊。

番外一下:

SpaceX還成功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月球著陸器合同,NASA計劃用SpaceX的飛船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因為這個合同,馬斯克和貝佐斯之間還「吵了幾架」!

貝佐斯給NASA局長發博客,提出免去20億美元,來爭取NASA決定要交給SpaceX的這份月球著陸器合同。

|可見競爭是多麼激烈,這塊太空香餑餑,都想去分一分。

但這已經不僅是金錢上的利益,更具有跨時代,跨認知的長遠意義,誰不想在歷史上留名?

幾十萬美元甚至幾千萬美元換來幾分鐘的體驗,對大多數人而言仍是不可想像的,太空旅行確實只是富豪的遊戲。

但太空旅行正在進入方興未艾的時期,可以預見,隨著低成本的火箭發射回收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資金加入太空旅行的競爭。

太空旅行的票價會越來越便宜,太空旅行這一活動有朝一日也能進入千家萬戶。

#八卦手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0393fc95ff218e5123defd08343bb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