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宣布大規模架構調整,新財年增效是關鍵

2020-02-24     汽車頭條

日前,本田汽車宣布,將於4月1日(日本新財年開始)大規模調整四輪車事業部的研發體制,將位於埼玉縣和光市的研發子公司本田技術研究所擔任的四輪車研發功能將合併到汽車事業本部。

具體為將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本田技研工業)的生產本部、採購本部和事業管理本部的汽車職能;株式會社本田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本田技術研究所)除設計等部分職能以外的汽車產品開發職能;Honda Engineering 株式會社(以下簡稱 Honda Engineering)的汽車生產技術開發和設備製造職能全部整合到汽車事業本部。

現任Honda常務執行董事兼中國本部長水野泰秀

同時,Honda總部汽車事業本部長將由現Honda常務執行董事兼中國本部長水野泰秀於2020年4月1日出任。

中國本部長一職由現Honda執行董事兼歐洲地區本部長井上勝史接替,此外,井上勝史還升任Honda常務執行董事,兼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及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

現Honda執行董事兼歐洲地區本部長井上勝史

據本田官方介紹,調整汽車事業運營體制的目的是,進一步加速推進目前已經開展的體制強化的各項措施,從目前的「銷售(S)、生產(E)、開發(D)、採購(B)」(以下簡稱「SEDB」)各領域保持相對獨立的協調運營體制,變更為綜合SEDB各領域的一體化運營體制。將現有的以SEDB職能區分的各領域整合到汽車事業本部,並根據新的業務流程重新改編為事業事業統括部、產品開發中心、生產統括部、SCM統括部和營業統括部五個部門。

同時,生產本部、採購本部將相應解散;Honda Engineering株式會社將生產技術研發職能移交給本田技術研究所後,將被本田技研工業吸收合併。

通過這種調整,制定能整體統括汽車事業的戰略規劃,在提高企劃精度的基礎上推進產品開發,實現從開發到生產的一體化、高效率運營,推進位造和研發的升級。

其實,日本汽車界很少有將研發技術的研發所與總公司分開設立,有近60年歷史的本田技術研究所在去年也開始逐漸抽離部分研發功能。在2019年4月,研究所的二輪事業研發部合併到總公司,今年4月,四輪車事業研發也將進行同樣的改組。此次改組規模很大,研究所一萬多名員工中大部分都參與著四輪車的商品研發。

調整後的本田技術研究所將專注於新型移動工具、機器人、能源等具有新價值的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工作;先進技術研究所將增加智能化、生產技術、自動駕駛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的研發職能,提升新價值創新功能;本田還將新設立先進動力單元和能源研究所整合摩托車、汽車、通用產品、飛機的動力單元和能源技術的研發職能;新設立設計中心整合摩托車、汽車、Life Creation各領域的設計功能,提升跨領域的品牌競爭力;此外本田技術研究所的汽車中心、數字解決方案中心將整合到本田技研工業。

2019年,本田在全球總銷量517.1萬輛,同比下滑3.5%,其中在中國的銷量同比增長8.5%,終端銷量達155.4萬輛。在2020年1月,本田在車市低迷的中國終端銷量達149,863輛,同比增長9.8%,兩家在華合作夥伴均實現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的營收及利潤表現有些差強人意,本田前三財季(2019年4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顯示,本田營業利潤為639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同比下滑6.5%;銷售收入為1147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274億元),同比下滑3.1%;稅前利潤為786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8億元),同比下滑9.4%。

對此,本田中國總裁、中國業務主管倉石誠司表示,「本田凈利潤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本田研發成本的提高,以及部分地區銷量的下降,尤其是美國市場。」相關數據顯示,本田為了加大投資電氣化領域的技術,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增加了共計35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億元),於此同時,本田在美國市場的銷量與其他日系品牌相比確實下滑較為明顯。

此次本田大規模的業務調整能否達到預期目的,汽車頭條APP還將繼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6ZdXABgx9BqZZI40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