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一直覺得蘇州古城的布局有一點很神奇,無論主路上交通堵塞到什麼程度,只要拐進巷子裡,彎彎繞繞的走上一段,外面的喧囂與吵鬧似乎都被一下子隔絕了,蘇州城裡這樣不起眼的巷子實在太多了,不喜歡的人會覺得這些地方看上去老舊甚至有些破爛,懂的人則會說,這才是時光變慢的樣子。
剪金橋巷,一頭連著道前街,一頭連著幹將路,西邊一河之隔還是如今因美食店聚集而走紅的學士街,地鐵1號線養育巷站也在附近,每天人潮湧動,不知有多少人都會路過這條巷口,為那一個牌坊駐足停留一小會兒。
蘇州巷子的地名的講究大家多少有些了解,既然叫這個名字,多半附近會有一座(或曾經有一座)剪金橋。
的確,根據記載以及不少老蘇州的回憶,早年間這裡的確有條小河,橫跨的小橋就叫剪金橋,不過很久以前就被填了,河沒了,橋自然也拆了,就剩下這條繼承了名字的巷子。
很好奇,蘇州城百年來其實填沒了不少河流,倘若他們都還在的話,古城裡的人家大多門口是河,家後頭還是河,出門乘船可能是最方便的,所以才會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說法啊。如果真是那樣,蘇州水城的名頭會不會更響亮些呢?
據說是曾經的剪金橋巷
現在的剪金橋巷
想歸想,關於剪金這個名字,還有段頗有浪漫色彩的「吳王剪金買胭脂」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大家都很熟悉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另一邊又派了絕世美女西施到吳王身邊,以美人計來麻痹吳王。
從此吳王不早朝,一心就想著如何與西施約會出新的花樣,所以兩人經常乘船在蘇州城內遊玩,有一回在剪金橋附近遇到了一位賣花姑娘,西施很喜歡那些鮮艷欲滴的花朵,吳王當然大手一揮,取下一支金簪,命人剪下一小段換來了那一捧鮮花。
從學士街走過這座小橋,就到了剪金橋巷
還有另一個版本的說法更有意思了,說是吳王叫人剪下一小段金簪下了船,跑到不遠處的專門賣胭脂的小弄堂去買了一盒胭脂。
而這個從前專門做胭脂地方,就叫做小粉弄,就在如今剪金橋巷到富郎中巷之間,是一條小到不能再小的弄堂,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在地圖上甚至搜不到。想來編這個故事的一定是個蘇州通了,這樣不起眼的小地方都能找到。
說到富郎中巷,是與剪金橋巷相連的,不過這裡可沒有住過一位富有的郎中,而是得名於北宋年間蘇州的一位知府叫富嚴。這條路上有一處名人故居,曾是近代國學家、辛亥革命元老沈瓞民的家。
因為宣揚救亡圖存他曾被清政府通緝,於是不得不躲到日本,在那裡他與孫中山、章太炎等人結識,後來更是在東京弘文學院留學中與魯迅成了同學與好友。
沈瓞民在富郎中巷居住時還修建了一處德壽坊,坊門上還有當年中共蘇州獨立支部書記葉天底設計的紅色五角星,至今還能清晰的看見,成了蘇州城內稀罕的紅色印記。
由剪金橋巷自北向南,走過富郎中巷路口後,再下一處相連的小巷就分別是盛家浜和廟堂巷,此前我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既有不為人知的小眾園林陶氏宅園,也有少女時期的楊絳先生生活過的痕跡。
再往南走幾步又可以遇到一個名字更好聽的小巷,瓣蓮巷,這裡有一處曹滄洲祠,紀念的是蘇州神醫、曾給慈禧看過病的御醫曹滄洲。據說那條廢棄的河流從前就枕靠在瓣蓮巷旁邊,剪金橋就橫跨在這裡。
這條剪金橋巷裡如今也有一些別致的小店,保留著上個世紀風貌的老理髮店、藏在粉牆黛瓦後的民宿、甚至是一些很有范的年輕人開的「網紅」店……
感覺我今天像個導遊,帶著大家進行了一段小巷游。蘇州的巷子故事太多了,從前到現在,說也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