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1927年,面對流血犧牲,首個中央級機構「長江局」誕生

2019-05-29     半杯餿茶

​​在今天,很多紅色主題的影視題材中,以及歷史(黨史)中,都曾提及了這麼一個領導機構,曾經是中共在白區領導系統中占有重要一席的『長江局』。初一看一聽,這個機構似乎在歷史(黨史)中存在了很長的一段時期,然實際上,很少人去分清,這個『長江局』並不是一貫而之、連續存在的一個中央級黨政指揮機構,其實不然。在1927年9月、1930年8月與1937年8月,根據當時形勢的需要,中共中央曾三次成立中共中央長江局,作為中共中央的派出機構,代表中央領導長江沿岸各省的紅色鬥爭、以後在抗爭初期擔負領導國統區內統一戰線和其他所有的黨政工作。這三次存在時間都不長,因領導隱蔽鬥爭的實際需要,都撤銷了。

漢口珞珈山街12號,第一個長江局舊址

第一個長江局。1927年7月5日,國民黨武漢政府步南京蔣介石政府後塵,叛變革命後,開始瘋狂地屠殺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以及支持革命的民眾。在汪精衛「寧可枉殺一千,不可漏掉一人」血腥政策下,武漢三鎮一片白色恐怖。中共緊急召開了黨史上著名的「八七」會議,形成了要「造成堅固的能奮鬥的秘密機關,自上至下一切黨部都應如此」的決定。

八七會議舊址,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5--139號

1927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由武漢秘密遷往上海,並決定恢復、整頓和重建因國民黨鎮壓而遭到嚴重破壞的各級黨組織,建立中共的秘密組織系統和工作機構。除「八七」會議後成立了中共北方局與南方局外,又設立中共中央長江局,以加強因中央遷往上海後,長江流域各省與中央的聯繫與黨的絕對領導。規定長江局所轄範圍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安徽、陝西七省,並指出「長江局不是中央在上列七省的通訊機構,而是代行中央職權,指揮上列七省的革命運動與黨務。上列七省的黨務須純受長江局的指揮,但長江局須隨時將所處理的工作與決定報告中央,受中央的領導。

1927年10月2日,由「八七」會議新選舉出的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李維漢代表中央在漢口主持長江局成立會議。李維漢在回憶中這樣記述:「出席會議的有我、羅亦農、王一飛、任旭4人。會議決定羅亦農為長江局主任(書記)兼所轄各省軍事特派員,易禮容為秘書長。會議還討論了湘、鄂、皖、豫、贛各省的工作。」 決定並選出的長江局委員還有陳喬年、任旭、馬駿三(另有材料說馬為秘書長)、劉昌群(兼任共青團長江局書記)

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中國工運著名領導者,易禮容。1927年底因失去聯繫脫黨

​當時,正是黨史稱之為『革命低潮期』,各地前來漢口尋找中共中央的黨員很多。長江局因此設立好幾個聯絡站,設法接待這些同志,聽取他們的彙報,和他們一起研究各地的工作。對於那些因組織遭到破壞或因暴動失敗而潛來武漢的同志,長江局則想方設法找到他們,安排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如,賀錦齋等人在南昌起義失敗後,經上海來到漢口。羅亦農聞訊後,即設法找到他們,並安排他們去荊州地區,後來他們在湖北監利縣建立起一支紅色武裝。

賀錦齋烈士

賀錦齋,湖南桑植人。

1901年生,是賀龍的堂弟,是湘鄂邊革命武裝創建人。

1919年參加賀龍部隊,曾任營長、團長,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團、旅長,第二十軍第一師師長。

1921赴長沙投考湖南軍校。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失敗後,經上海至漢口尋找中共黨組織。

1927年冬,回湘潭、監利、石首一帶組織游擊隊,開展武裝鬥爭,並加入中共。

1928年3月,湘西,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一師師長、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委員。

1928年9月,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7歲。

羅亦農畫像,詩

1927年10月19日,長江局初成立,工作剛剛開展之際,國民黨武漢方面的唐生智與南京方面的李宗仁(蔣介石已於8月13日下野)之間爆發了寧漢戰爭。

1927年10月23日與26日,長江局與湖北省委常委先後開會,討論唐生智潰退後黨的策略,「一致認定唐生智的崩潰很迅速地就要到來,整個湖北有局部騷動,達到武裝暴動奪取政權的可能。」(《湖北省委常委向湖北省委擴大會的報告》》(1927年12月1日)《中央政治通訊》第20期)主張趁機在武漢三鎮舉行暴動,會後並開始了準備工作。

而此稍前,長江局曾遵照中央指示,派人去各地巡視工作,羅亦農、易禮容去了湖南。

1927年10月28日,羅亦農回到武漢。羅亦農回武漢後,當天就主持召開長江局會議,他指出:「難道我離開十幾天,武漢的形勢就發展到了以武裝奪取政權的程度了?」(《答辯書》羅亦農)

1927年10月29日,通過了羅亦農起草的《最近政治決議案》,並發給所屬各省委。具體布置加緊宣傳土地革命,擴大游擊戰爭,吸收大批工農分子入黨的三項任務。認為「目前絕非繼續暴動的時期」,否決了武漢暴動計劃。但共青團湖北省委、長江局委的一些人,卻不顧羅亦農的嚴厲批評,堅持要舉行暴動。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在他們的壓力下,為「避機會主義之嫌」,決定在11月13日上午舉行武漢三鎮總同盟罷工,下午舉行暴動。

1927年10月30日,在羅亦農及廣大黨員的反對下,湖北省委常委在重新討論了形勢後,才決定一致接受長江局的正確意見,停止暴動。長江局又向所屬各省委發出第二次通知,要求各地加緊貫徹《政治決議案》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針。

但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就在第一個長江局撤銷後不久,此事仍在發酵。

1927年12月3日,去上海出席共青團中央擴大會議的長江局與湖北省團委代表劉昌群、韓光漢卻向中央控告羅亦農及長江局與湖北省委在這一事件中犯了「畏縮不前,臨陣脫逃」的機會主義錯誤,要求中央追究與查辦羅亦農等同志。

1927年12月上旬,中共中央派出以蘇兆征、郭亮、賀昌等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來漢查辦。而特委會僅聽取團長江局與湖北團省委的一面之詞,就武斷地認為羅亦農及湖北省委常委犯了機會主義錯誤,停止了他們的職權與工作,並錯誤地提出「打倒湖北黨內機會主義」的口號。

蘇兆征,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1929年在上海病逝

1927年1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在上海聽取羅亦農等同志的彙報後確認:「唐生智崩潰時,武漢不能舉行奪取政權的暴動,羅亦農對於湖北的政治指導並沒有犯機會主義的錯誤。」

第一次長江局的撤銷,並非是由於湖北黨內因武漢暴動爭論的原因,而是由於形勢的變化,即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先後失敗後,中央決定召開一次緊急會議來研究今後的工作。

1927年11月8、9兩日在上海召開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代表除中央常委以外,還有政治局委員,中央指定的政治局候補委員,重要省委(山東、直隸、河南、江蘇、廣東、湖南、湖北)與中央分局的代表,長江局羅亦農、陳喬年、任旭(兼代湖北省委書記)等也出席了會議。會議的第三項議題,即黨的組織問題,改變中央組織機構,成立中央組織局,主任羅亦農。並補選周恩來、羅亦農為政治局常委。組織局成立後,便取消了南方局、北方局和長江局。

就這樣,第一次成立的長江局,僅存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工作還未來得及展開,便因中央組織機構的變動而撤銷。​(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uyvRWwB8g2yegNDKZ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