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果茶送戴孝的「纓兒」?網友:「買杯飲料成孫子啦?」天津老例兒不能開玩笑!

2023-06-27     天津生活通

原標題:買果茶送戴孝的「纓兒」?網友:「買杯飲料成孫子啦?」天津老例兒不能開玩笑!

最近,天津出了這麼一件

讓人有點哭笑不得的事情

這幾天天氣越來越熱

不少飲品店都開始搞活動、發小禮品

滬上阿姨也上架了楊梅新品

並且附贈楊梅發繩

但這發繩的樣子……

這個纓兒是天津家裡有人去世

戴孝時候戴在身上的

小編找了找發繩的實拍圖

確實是有點像

圖源:王小臉119 滬上阿姨贈的兩種楊梅頭繩

(有顧客為滬上阿姨澄清發繩顏色不像纓兒那麼紅,其實是因為贈品有兩種顏色)

圖源:首席CEO 網友發布的纓兒實拍圖

正紅色的發繩和纓兒相似度這麼高

也難怪咱天津的網友們

都覺得有點晦氣

不少人,包括視頻拍攝者

都覺得滬上阿姨應該提前做做功課

畢竟天津店還是挺多的

這也涉及到了本地風俗

不少網友還在評論區里

為其他城市好奇的網友

介紹起天津這個特有的風俗

不過其實有很多天津人

也沒拿這個當回事兒

畢竟滬上阿姨隸屬於南方公司

確實可能不了解天津這邊的老例兒

咱們笑一笑也就過去了

不過,作為天津人

不管在意不在意這件事

都是可以理解的

可您要是隨便議論我們的傳統風俗

是不是就不太應該啦

借著這個機會

小編也給大家再說說

天津白事的一些「老例兒」

這不算封建迷信

而是我們的傳統風俗

也是我們紀念老一輩人的方式

天津白事的「老例兒」

01

大了

家裡有人去世,大部分人都不會有經驗,所以會先請個白事知賓幫自己安排。這類人,在天津被稱為「大了」。

02

小殮+穿壽衣

正式入殮前,直系親屬要站立在逝者兩旁,為其理髮、刮臉、凈身。如果是女性,還要梳好頭。整理好一切再將壽衣穿上,穿壽衣的時候,兒女的眼淚不能滴到壽衣上。

壽衣無論男女均有七件,還得有頭枕、腳枕,十分講究。但現在簡化了不少,在喪葬用品店即可買齊。

03

入殮

穿好壽衣後將逝者由床上抬到吉祥板(俗稱床板)上,腳要頂牆,牆上面要掛紗簾,夏天則要租冷藏棺停放。然後由大了在逝者口中放一枚金錢,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在其腳下放兩捆整打的燒紙,還要在逝者的四個角放四枚錢幣,在左手放一個金元寶,右手放一個銀元寶。

04

孝服

兒女親友要穿孝服,男性戴孝帽,帽子上有金錢麻繩(男左女右),褲帶系在孝褲上,腰帶系在上衣外面,腿帶子系在孝褲腿上,手臂戴黑紗(男左女右)。女婿們佩戴白紗,有的地方穿孝還要有繃鞋步。

女性戴頭帶子,後面兩根帶子要過腰;未婚女性佩戴短頭帶,並且頭帶上有花楞,孫(女)輩分的要分別在孝帽子、黑紗或繃鞋布上的正中位置佩戴一枚紅絨球,外孫(女)輩分的要將紅絨球佩戴在偏邊,曾孫輩分的紅絨球應為兩枚。(現在也有外孫戴藍絨球的)。

其他非親屬關係的弔唁者,只佩戴黑紗,送行那天胸前佩戴白花。

05

棚子+靈堂布置

請槓房師傅在門前搭棚,棚子內點長明燈。男性逝者放紙馬,女性逝者放紙牛。逝者年齡超過60歲還要有紙嬌子。大門兩旁擺放花圈,門前立挑錢紙,門邊貼「恕報不周」等字樣。

靈堂內,逝者頭前擺放供桌,上面正中央放遺像,右邊放狹食罐子(逝者的飯碗),在前面正中央擺放香爐,點3隻香。兩旁放可以燒48小時的白蠟及貢品,最前面放一盞燈,不可熄滅。供桌前面放一個火盆燒紙錢,逝者腿兩邊擺放花籃、紙童男童女、燒紙。屋裡所有鏡子、掛畫、箱柜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蓋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後面。所有房間的燈不可以關閉。

06

念經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請僧道禪尼念經,不過現在一般是槓房師傅代念。

07

行禮

所有直系和旁系的晚輩要行大禮,磕4個頭。直系先磕頭,然後跪到兩旁陪禮。旁系晚輩給逝者叩首時,直系晚輩應陪叩4個頭。所有朋友以及街坊鄰居行禮鞠躬禮,鞠4個躬。此時跪在兩旁陪禮的直系親屬磕1個頭還禮。

08

送路

入殮轉天晚上9點或10點送路。首先由槓房師傅開光,用棉花沾酒精擦拭逝者的眼睛耳朵和嘴,開光時槓房師傅要念吉祥話。開光結束後用一面小鏡子由亡靈頭部照到腳部,再把小鏡子摔碎。

然後正式送路,由親朋好友搭著紙牛紙馬、紙轎子、童男童女和一部分花籃花圈。其他人都拿著一隻點燃的香,一邊念經一邊來到十字路口或大路上點燃所有紙活和花圈。全晚輩按照輩分跪列兩個縱向,面向火堆磕4個頭,從另一條路回到靈堂。這一路不能看火堆不能回頭。

09

出殯

送路的轉天早上出殯。所有準備參加出殯的人員每人拿一個小饅頭和一枚硬幣。如果逝者是老人,其長子(女)扛著寫有"西方接引"的陰魂幡,兒媳(或女婿)雙手托著骨灰盒,長孫(女)雙手捧遺像,次子(女)手持"哭喪棒"。出門之後親朋好友在靈堂放鞭炮(不過現在禁止了)。其他人按照輩分,分男女面對面跪為兩個縱向。長子面前放一個用紅紙包裹的磚頭,手裡拿一個泥碗或普通飯碗,當槓房師傅們將逝者抬出大門時候,長子將泥碗摔碎在磚頭上,口念"爸爸(媽媽)留財",然後全體晚輩磕4個頭,直系親屬跟隨著棺材一起上靈車。

開往殯儀館途中過地道,過路口,上橋下橋的時候坐在靈車裡面的親屬要撒紙錢和花瓣(現在為了不給路面其他人帶來影響已經弱化這個習俗)。

到了殯儀館舉行悼念儀式,所有人默哀完畢後緩緩圍繞亡靈一圈告別。這之後焚化剩下的花圈花籃,同時所有晚輩下跪磕4個頭,全體人員將手中的小饅頭和硬幣以及胸前的白花擲向焚化園,所有不參加圓墳的人員斯扯自己身上的孝服也投向焚化園。所有人回到家後,有人在門前點起火盆,所有人邁過火盆,然後拿一個小的糖饅頭和一塊冰糖吃掉。

10

圓墳

火化後第3天,參加園墳的親友穿孝服去殯儀館取骨灰,親友們把骨灰盒放好,燃整股香、燒紙錢、上供品,所有晚輩按照輩分磕4個頭(或鞠躬),然後燒掉死者的遺物,並由死者未婚的孫子和孫女繞墳正轉3圈,反轉3圈。圓墳後,將骨灰暫存在殯儀館的骨灰存放處,至此葬禮基本結束。

11

燒期(七)紙

死者的直系和旁系親屬每隔7天的晚上燒一次紙,共燒7次地點在十字路口或大路上。不過現在已經不提倡燒紙了。

以上就是在天津辦白事的全部流程,這些老例兒比較繁複,因此現在人們辦白事都有一些簡化並去其糟粕,但重要的部分還是有所保留的。

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可以不了解,但應該去尊重。這些風俗經過一代代傳承,留存下來的這些,也能讓我們了解老一輩人的生活與觀念。而這才是「老例兒」最重要的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f8bd9f4c8dc60c86df6c3962dbfbd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