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呼籲應對第二次感染,孩子們剛摘掉的口罩,還要再戴上嗎?

2023-04-25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張文宏呼籲應對第二次感染,孩子們剛摘掉的口罩,還要再戴上嗎?

「新冠」話題久違地又登上熱搜第一,很多人突然發現,新冠好像又來了……

最近張文宏醫生在一次演講中稱,第二波新冠高峰可能將至,呼籲大家做好第二次感染準備。

去年的高燒不退、吞刀片、渾身酸痛依然歷歷在目,但之後快半年時間過去了,新冠似乎神秘消失了,如今看來又要捲土重來。

相關數據也顯示核酸檢測陽性率確實在小幅上升,再加上上次感染獲得的免疫保護也在逐漸減弱,因此第二波感染可能真的會發生。

作為家長,我們最關心的自然是孩子,那麼這一波跟上一波有何不同,我們剛剛給孩子摘下的口罩,還有必要再戴上嗎?

二次感染可能來臨,張文宏呼籲做好準備

張文宏教授提到:

數據顯示,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6個月後會慢慢出現二次感染,一般規模不大。

但如果下一波病毒變異有效突破了人體為對抗前一波病毒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會形成感染高峰。

簡單來說,意思就是如果新冠病毒變異不是那麼猛的話,就算是有二次感染,情況也會比較樂觀。

根據4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

從4月14日至4月20日,新發現了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275例,其中有42例為XBB.1.16毒株。

張文宏教授表示:

「如果在XBB之後,沒有新的病毒變異株出現,那麼這一波的感染可能就此慢慢離去。」

翻譯一下,張醫生的話就是告訴大家第二波感染可能真的要來,但大機率不會太嚴重,感染的範圍會遠遠低於去年的第一波,同時要警惕新的變異株,如果出現了很強力的變異株的話,但第二波的感染高峰就不容小覷。

二次感染哪些是重點人群?

張文宏教授指出,二次感染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過的人免疫力逐漸衰減,另一種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過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

以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二陽」的感染者大多屬於後者。

因此,我們不能躲過了第一波新冠就心存僥倖,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

這次二次感染,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群,反而更容易中招。

在張文宏教授看來,60歲以上人群、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和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群二次感染風險都比較高,屬於脆弱人群。

除了要做好藥物儲備,提前在家裡備上退燒藥、止咳藥等等之外,還要儘量在接種最後一針疫苗6個月後加強免疫,也就是打加強針。

當然了,抵抗力同樣比較弱的孩子們,也應該是我們的重點關注對象。

目前來看,新冠還並沒有徹底結束,防範二次感染,需要多加小心。

孩子們如何應對?

1.口罩還要不要戴

好不容易熬過3年疫情,大街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在痛快呼吸來之不易的新鮮空氣。

尤其是孩子更不喜歡拘束,如今好不容易摘下了口罩,又要戴回去嗎?

我的建議還是儘量戴上,儘管孩子感染後的症狀一般都比較輕微,但能不得自然更好,萬一症狀嚴重了一點,我們還要送孩子去擠發熱門診,何苦呢?

況且也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戴下去,等躲過了接下來的高峰期之後再摘掉口罩,影響其實也不大。

根據國外的數據,新冠通常是一波比一波弱,等幾波高峰期過去,再徹底摘下口罩也為時不晚。

2.提高免疫力是根本

無論任何時候,免疫力都是保護身體最重要的屏障,孩子身體發育不成熟,免疫力本身就比較低,更需要我們多注意。

平時除了敦促孩子保持好的飲食習慣,儘量做到營養均衡,多吃「肉蛋奶」之外,也要幫孩子養成運動習慣,多參與到戶外運動中去。

另外,還要在睡眠上儘量做到「108」,即保證孩子在晚上10點前入睡,至少保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只有孩子吃得好、睡得香、運動充分,才能保持身體強壯,更不容易發生二次感染。

3.衛生習慣不要丟

其實還是老一套,防護新冠疫情需要我們保持良好的個人與環境衛生,3年來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不要丟。

比如外出回家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手液勤洗手,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家裡勤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等等,即便不是為了防新冠,這些好的衛生習慣都是應該保持的。

老苗結語:

雖然新冠第二波可能「捲土重來」,但我們也不必過於焦慮。

只要注意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足以順利度過這波二次感染。

正如張文宏教授所說:

「我相信,不斷地監測、預警,做好藥物儲備,而且對任何變異株的到來做出快速反應,我們一定可以跑到下一波疫情的前面。」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人「二陽」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