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藥師 戴春梅
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GCs)在臨床中應用廣泛,但其藥理特性尤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發揮強大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時也可能產生一系列嚴重不良反應。如水牛背、水鈉出溜、消化潰瘍、骨質疏鬆、高血壓、低血鉀和高血糖等,糖皮質激素引起的糖尿病又稱為類固醇糖尿病。
不管是外用、吸入、口服還是靜脈應用GCs,均會誘發高血糖及類固醇糖尿病,臨床症狀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常規查空腹血糖及早餐後血糖,早期易漏診,早期診斷需注意餐後血糖。
應用GCs的患者,採取糖耐量篩查及午後隨機血糖檢查,對於應用GCs療程超過2個月者,建議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查。
GCs引起糖尿病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GCs對葡萄糖代謝的影響複雜,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包括增加肝糖異生、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GCs可增加內源性葡萄糖的產生,拮抗胰島素的代謝作用,誘導肝臟胰島素抵抗,導致抑制內源性葡萄糖生成受損,尤其是在餐後狀態。GCs可導致β細胞內葡萄糖氧化從而誘發β細胞功能障礙,取決於藥物暴露的劑量和時間。
GCs引起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危險因素?
高劑量和長時間應用GCs治療;
高齡;
高體重指數;
既往葡萄糖耐受不良;
個人妊娠糖尿病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
糖化血紅蛋白>6%等。
GCs誘發的糖尿病能恢復嗎?
一旦類固醇糖尿病診斷明確,首先應該根據原發病的需要,考慮激素能否停用或者減量。對於所有外源性糖皮質激素應用者,應在病情控制的前提下儘量採用最小有效劑量。對於血糖輕度升高者,可行生活方式干預。經單純生活方式干預血糖不達標,可予降糖藥治療。
對於既往糖代謝正常的患者,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後停藥,可使血糖逐漸恢復至正常。但對於長期接受外源性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在停藥或原發病治療後仍然有持續高血糖的風險。
審稿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藥學部 黃成翠/黎小妍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ec75b6579554d41fc521c815913f8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