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冷酷無情的戰爭,在收割人命的同時,也締造出了無數可圈可點的經典戰法,在我軍歷史上,為了取得革命的勝利,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出了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戰法。
在朝鮮戰場上,我軍也曾多次採用中國特有戰法,打的聯合國軍丟盔棄甲,但若說聯合國軍最為忌憚的戰法是哪種,「冷槍戰法」可謂首當其衝。
在志願軍狙擊手的槍口下,不知倒下了多少罪孽深重的聯合國軍,為此聯合國軍士兵死傷慘重,提心弔膽,生怕自己成為狙擊槍下的又一個亡魂,而最讓他們害怕的莫過於碰到我軍的這三位神槍手,因為在這三人的槍下,他們基本無處可逃,只能無助地等待死亡的到來。
那麼這三位志願軍狙擊手是誰呢?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下面我們便通過本期視頻,來了解下這三位英雄的傳奇故事吧。
韓戰爆發後,聯合國軍有意將戰火蔓延至我東北邊境地區,為了守護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無數志願軍戰士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拿起武器奔向了殘酷的朝鮮戰場。
無論是在單兵素養、亦或是後勤補給、火力配備等方面,我軍與聯合國軍有著巨大差距,這導致我軍在朝鮮戰場吃了很大虧,但兩軍對壘,各有千秋。
為了大量殺傷和消耗聯合國軍的有生軍事力量,1951年1月29日,在志願軍司令部的命令下,前線守備部隊開始挑選神槍手,對聯合國軍單個目標進行射殺。
1951年5月,一場遍及全軍的狙擊運動在朝鮮前線展開,到了8月份,志願軍炮兵也開始加入到狙殺行動中來,最終形成了全軍性的「冷槍冷炮」運動。
據統計,從1952年開始,志願軍培養了大量優秀狙擊手和神炮手,他們積極對敵展開鬥爭,平均每兩發子彈便消滅一個敵人,每三十發炮彈便擊傷一輛坦克,每二十五發炮彈便擊毀敵人一輛汽車,直到冷槍冷炮運動結束後,我軍神槍手和神炮手共消滅5.2萬聯合國軍,其威力不亞於發動一場大型戰役。
我們今天所要講述的第一位狙擊手,便是鼎鼎大名的張桃芳。
談起張桃芳我們並不陌生,因為張桃芳在世界十大狙擊手中排名第八,在朝鮮戰場上,他創下了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殲滅214名敵人的記錄,可以說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神槍手,但是我們是否知道,早期張桃芳槍法並不是太好。
1951年3月份,張桃芳參軍入伍,在接受了兩個月的射擊訓練後,在槍法上他便沒有做過多的練習,1952年9月,張桃芳所在的部隊被調到了朝鮮戰場。
此時的張桃芳磨刀霍霍,想要一展身手,恰好此時張桃芳所在的團為了加強訓練,也為了活躍下戰場上的氛圍,決定舉辦一場打靶比賽,張桃芳很是興奮,因為小時候的張桃芳曾打過鳥槍,所以他在射擊方面也算是有點基礎。
他感覺打靶跟打鳥差不多,於是就報名參加了比賽,本來張桃芳信心滿滿,想要顯擺一下自己的槍法,卻沒想到連打三槍,三槍全部脫靶,張桃芳尷尬不已,連長一氣之下把他調到了伙房。
在伙房裡,張桃芳靜下心來,苦練槍法,經常把十幾斤的沙袋綁在胳膊上,以增強拿槍的平穩性,一練就是幾個小時,此時的張桃芳在等待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1953年1月份,張桃芳所在部隊駐守上甘嶺,在前線,張桃芳的機會來了,戰鬥剛開始,經過長時間訓練的張桃芳第一槍就命中了敵人,只不過沒有打中要害,所有喜歡摸索射擊方法的張桃芳總結了一套自己的經驗。
敵人上山時打腦袋,因為人是移動的,子彈受空氣的阻力,有延遲性,這樣即使打不中敵人的腦袋,也會打中敵人的胸口,敵人下山時就打敵人的腳,同樣的道理,敵人在行進中,子彈會打中他們的胸口或腦袋。
就這樣,張桃芳經過反覆琢磨、練習,正在慢慢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神槍手,在一次戰鬥中,張桃芳只用短短几天時間便射殺了70多名敵人,後來張桃芳獵殺的敵人越來越多,他的大名逐漸傳開,在我軍戰士看來,張桃芳是一名優秀俄狙擊手,在敵人看來,張桃芳就是活生生的魔鬼,以至於他們連廁所都不敢上。
美軍為了除掉張桃芳,特地調來他們的王牌狙擊手,一天,張桃芳如往常一樣前去狙擊陣地,突然狙擊手特有的危機意識使張桃芳地了一下頭,只見一顆子彈從他的頭頂飛過,由此張桃芳撿回了一條命。
張桃芳百般試探,也未能發覺敵人的位置,他意識到對方是位高手,張桃芳只能壓低身子,靜靜等待敵人露出破綻,在對峙的過程中,張桃芳心生一計,他猛地躍出戰壕,引誘敵人開槍,槍響後,張桃芳假裝中彈倒地,美軍狙擊手一時大意,暴露了位置,張桃芳抓准一槍打中了敵人的腦袋,死裡逃生。
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死在張桃芳手裡的敵人達214名,而他只用了436發子彈,合約兩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從此張桃芳「志願軍狙擊之王」的名聲響徹華夏,後張桃芳被授予「一級國旗勳章」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這位,雖然沒有張桃芳有名,但是他卻比張桃芳還要厲害,他以206發子彈擊斃了203名敵人,幾乎百發百中,因此他受到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的接見。
他就是有著「冷槍英雄」之稱的鄒習祥,1922年,鄒習祥出生於務川自治縣一戶仡佬族農民家庭,當地民眾有打獵的生活習慣,所以鄒習祥7歲便跟著長輩練習槍法,年幼的他時常背著槍自己上山打獵,由於他出色的請發,每次總會帶著打死的獵物滿載而歸。
1948年2月,鄒習祥被國民黨黨抓了壯丁,在山海關戰鬥中被解放軍俘虜,鄒習祥認識到,解放軍是一支人民的隊伍,於是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隨著韓戰的爆發,鄒習祥跟隨部隊來到了朝鮮前線,1952年4月份,鄒習祥所在的135團參加了平康、全化地區五聖山防禦作戰。
與135團對峙的聯合國軍部隊仗著他們先進的武器裝備,經常在我軍陣地對面摔跤嘻戲,喝酒抽煙,甚至對著我軍陣地方向小便,肆意挑釁我軍,完全沒有將鄒習祥他們放在眼裡。
鄒習祥憋了一肚子火,一天,正在監視敵人動向的鄒習祥看見敵軍陣地來了幾個人,為首的好像還是個官員,只見敵軍軍官拿著棍子對著我軍陣地指手畫腳,沒有一點防備,鄒習祥覺得機不可失,只見他將子彈推上槍膛,臥倒瞄準一氣呵成,一聲槍響,美軍陣地上的那名美軍軍官應聲倒下。
這一幕被鄒習祥的領導看見,團領導大喜過望,激動地對他喊道:「打得好、打得好,繼續打下去。」鄒習祥受到鼓舞,以後經常在陣地前沿活動,只要敵人露頭,他便一槍擊斃。
據後來美軍俘虜說:「他打的我們不敢抬頭。」當鄒習祥擊斃80名敵人的時候,團里組織神槍手來觀摩鄒習祥的冷槍戰術,恰巧敵人陣地一支11人的隊伍巡邏,鄒習祥轉準時機,十一聲槍響後,10名敵人倒地不起,只有一人負傷後倉皇逃跑。
看到鄒習祥槍法如此之准,前來觀摩的神槍手們十分震驚,鄒習祥的大名隨之在部隊傳開,從1952年的初夏到10月份,鄒習祥和他的戰友們一共擊殺了3500多名敵人,鄒習祥一人便擊殺了203人,雖然在殲敵人數上鄒習祥比張桃芳略遜一籌,但鄒習祥只用了206發子彈擊斃了203人,可以說鄒習祥真正做到了彈無虛發。
鄒習祥也被敵軍稱為「狙擊兵的神話」,金日成親自接待了鄒習祥,以表彰他駭人的戰績,他也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了「冷槍英雄」、「二等功臣」等榮譽稱號。戰後鄒習祥老人沒有居功自傲向國家索取回報,而是選擇了隱姓埋名,為祖國的基層建設做出了極大貢獻,直到去世人們才發現他的光榮歷史。
最後介紹的這位是我軍最小的特等功臣,也是一位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志願軍狙擊手,他彈無虛發,一槍斃敵,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和戰友打退敵人17次瘋狂進攻,最後一人堅守陣地20多個小時,斃敵246人。這人就是高良倫
1951年2月,年僅19歲的高良倫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毅然告別了新婚妻子和老母,踏上了保家衛國的征程,入伍後高良倫被編入了第三兵團31師第93團,該團有著「老虎團」、「功臣團」的美稱。
高良倫與戰友們來到朝鮮戰場,看到了聯合國軍的暴行,他頓生滿腔怒火,發誓一定要狠狠打擊敵人,為朝鮮人民報仇雪恨,高良倫刻苦訓練,軍事素養的到了很大的提升。
1952年10月93團接到命令增援上甘嶺,這已是高良倫第一次見識戰爭的殘酷,他的戰友們一個個犧牲,高良倫化悲痛為力量,將心中的怒火全部發泄到了敵人身上。
一天高良倫的營長找到他說:「小高,怕不怕,我們打冷槍怎麼樣?」此時的高良倫不知道打冷槍是什麼意思,他疑惑問營長:「打冷槍?什麼是打冷槍呀。」於是營長就教他射擊的要領,和打冷槍時該如何隱蔽自己。並將他送到了射擊培訓班。
經過系統的培訓和高良倫不懈的練習,高良倫不知不覺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狙擊手,一天凌晨,天剛蒙蒙亮,高良倫拿著槍進入了狙擊陣地,突然300米外出現了一名敵軍,高倫良經過觀察後,屏息凝神扣動了扳機,遠處的敵人一頭栽倒在地。此時又一個目標出現,高良倫再次扣動扳機,這名敵人也沒能逃脫死亡的下場。
兩槍帶走兩個敵人,出師大捷的高良倫很是興奮,整整一天,高良倫擊斃了七八個美軍,事後高良倫說道:「打活靶這個活真不賴,雖說是打落單的,一槍一個是筆划算的買賣。」此後死在高良倫手中的美軍逐漸增多。
1952年11月12日,敵人對高良倫所在陣地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在敵人的炮火下,戰士們雖然死傷慘重,卻不曾後退一步,打退了敵人好幾次集團衝鋒,在戰鬥中高良倫十分機靈,他將石頭偽裝承成人的模樣,誘敵上鉤,然後逐一消滅。
戰鬥逐漸進入白熱化,陣地上只剩下高良倫和另一名戰士,他們二人殺紅了眼,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下,他們一天打退了敵人7次進攻,最後陣地上只剩下高良倫一人,他獨自一人苦苦支撐20多個小時,打退了敵人6次進攻,陣地上屍骸遍地,好不殘酷,增援部隊趕到,被高良倫的英勇深深震撼,他們不知道高良倫是怎麼在敵人的進攻中堅持下來的,他們知道的是,陣地還在我軍手中。
後經統計,死在高良倫手中的敵軍高達246人,戰後,高良倫被志願軍總部授予「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等榮譽稱號,晚年的高良倫老人將自己的功勳章鎖在了皮箱中,從此默默為祖國的基層建設奮鬥著,晚年的他生活十分困苦,因不想麻煩政府,一支咬牙堅持著,在去世前,他叮囑兩個兒子:「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代我再去看看志願軍烈士們,切記。」
正是在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下,我們偉大的祖國才能逐漸強盛,如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是老兵們用鮮血染紅的,我們的歡聲笑語,是他們用血淚換來的,而他們的事跡我們後輩怎能遺忘?